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中國學生掀起留學德國學徒制教育熱!”德國新聞電視臺報道稱,德國學徒制深受各國尤其是中國學生的歡迎。數千名中國學生陸續到德國接受學徒制教育,成為中德企業爭搶的人才。中國研究人員預測,2009年至2020年間,中國將出現927萬專業人員缺口,也就是說每年的缺口為84萬。
那么,怎樣才能到德國進行學徒制留學呢?德國柏林國際職業教育和培訓專家格哈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學徒制留學適合中國高中、中專、職校、技校等同等學力學生,要求有中級德語水平,年齡一般在28周歲以下。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中德合作項目。兩國已經簽訂了《中德職業教育合作協議》,各種留學項目越來越多。有的是校際間的交流項目,有的則是德國工商會的合作項目。德國國家認可的職業培訓種類達300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一,商業類,如國際貿易、企業管理、會計等;二,技術類,如汽車、機械、信息、化學、生物、環保、藥劑等;三,服務類,如康復、護理、旅游酒店等。中國學生最喜愛是技術類。
像德國大眾汽車所在的下薩克森州,很多職業學校都接受中國學生,汽車修理則是最熱門的專業。該州工商會的一名負責人表示,許多汽車修配行表示愿意接受中國學徒。他們每周三到四天在汽車修配行接受實踐教育,另外一兩天則是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
中德合作項目的學生盡管獲得政府的一定補貼,但學生仍舊需要擔負每年近1000歐元(約合人民幣7300元)的學習費用。不過,學徒制學生可以獲得企業的一些報酬。第一年月薪在600到800歐元左右,到第三年可以漲到1000歐元左右。
二是私立職業學校。“與合作項目相比,私立職業學校幾乎向所有學生敞開,而且不像官方合作項目那樣受到專業的限制”,格哈德表示,私立學校的學費較貴,每年需要幾千歐元。而且,德國許多私立學校不能在中國直接招生,需與中國中介合作,學生還需要支付中介費。
三是德國企業特招的學徒。許多在中國的德國企業,包括汽車制造商、機械制造企業等在中國招收培訓生,到德國進行學徒制培訓。學生一般會去這些企業的德國總部一邊當學徒,一邊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培訓結束后,他們一般會回到中國分公司工作。這類學生的留學境況相對較好,企業幾乎給學生安排好了一切,使學生無后顧之憂。
學徒制學生在德國職業學校畢業后,可以獲得技術專科類職業技術文憑。“這時候,學生前面有三條道路”,格哈德說。首先,學生可以帶著德國文憑回到中國,進入中國企業或在華德國企業;其次,學生也可作為專業人才,留在德國的企業工作,前提是畢業學生必須被德國企業聘任,而且年薪必須達到4萬歐元左右;當然,畢業學生也可以進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FH)繼續學習,但學生在學徒制學習期間要額外選學附加課程。
語言是擺在中國學生面前一道較為困難的關卡,許多在德國進行學徒制留學的中國學生說,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德語,數學等課程對中國學生來說反而比較容易。同時,中國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相對較弱,不像德國學生從小就會使用各種工具。
“德國學徒制教育的未來在中國”,格哈德告訴記者。隨著中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德國學徒制教育在中國許多地方開始進入推廣階段。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的數據顯示,目前與德國有學徒制教育合作或合作意向的中國機構達到100多家。
“中國方面將德國視為職業教育方面的首選合作伙伴。”格哈德說,許多中國企業也開始加入學徒制教育,如國際航空等。今后,中國學生不用出國,就可以接受完善的德國學徒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