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圣清?オ?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在玩手機。”這是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看似充滿調侃的意味,實則道出了當今青少年的生活寫照。由于手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觀看,而且功能齊全,已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的最愛。
在公交站等車時,在朋友聚會時,在閑暇時,拿出手機刷微博、看微信,看視頻……這種現象隨處可以看見,特別是在校園里,“機不離手”的學生越來越多,一些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食堂、教室、宿舍、操場、走廊……視線所及的地方,都有“手機依賴癥”們的身影。他們長時間低著頭,盯著手機,手指在屏幕上熟練地飛舞著,仿佛掌握著世界的最新消息。其實絕大多數人只是在打發無聊的碎片化時間,瀏覽微博、QQ微信等社交軟件,并未獲得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
當前,人們的手機使用正在由“碎片化”向“長時間”發展,手機沉迷現象愈演愈烈,不但擠占人們正常生活、娛樂、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對于青少年而言,手機沉迷還會影響他們尚未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并催生諸多社會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的警醒和關注。
青少年手機沉迷的原因
1.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這一時期的青少年,使他們產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約,其各種需要就難以在現實中得到滿足。由于在校的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真正的形成,對一些新鮮事物有著天然的好奇,同時,由于通過手機可以獲取很多在書本上無法得到的信息,現階段,每天在手機網絡上都存在著各種各樣大量的信息,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信息甄別的能力,青少年就會對手機慢慢的形成依賴,最終導致手機的沉迷。
2.現階段社會的原因
隨著我國智能手機的普及,各式各樣的APP在為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為青少年在手機使用的過程中設置了很多陷阱,需要他們去識別,比如說現在比較流行的微信、陌陌、QQ等APP,在方便青少年交流的同時,在這些交際軟件中出現的不健康現象也在影響著青少年手機網絡的安全,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處理,一旦青少年的抵制誘惑的能力較差,很有可能沉迷其中并不能自拔。
3.手機功能與內容的原因
與以往只能打電話、大短信的普通手機不同,現在的智能手機,通過其各自的手機應用系統,為手機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和多功能的使用體驗,手機用戶可以足不出戶就能通過手機中的各個功能來完成自己的生活所需,而青少年更是利用了手機的多功能性,頻繁的應用手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青少年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個青少年都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到大家的話題中,娛樂、八卦等等。因此大部分青少年都會產生強烈的信息獲取欲望,渴望通過對信息的最快最多獲取來減輕信息爆炸時代的壓力,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手機的便捷高效性恰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青少年沉迷手機危害大
有調查表明,在青少年收、發的短信中有60%是與正常生活和學習無關的垃圾短信。這其中約64%是“有色”信息和無聊的整盅,騷擾短信,此外還有封建迷信類,詐騙類信息等。垃圾短信正對青少年思想道德觀念的樹立,價值觀的形成,積極生活的態度的建立產生著不良影響,所以手機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機,而是手雷了。
青少年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渴望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否實現,但封建迷信類的信息容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判斷,而詐騙和黑色商業信息則會使中學生對誠信這一做人準則產生懷疑,對社會產生片面的認識。
手機閱讀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害,再好的閱讀屏幕,閱讀感受也只是接近紙質書籍,對著手機屏幕,看久了,眼睛就會干澀不適,而長時間拿著手機看,更容易引發關節疾病。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機,沒有手機就會坐立不安,甚至睡不著覺,不知道干啥,這絕不是講笑話,有這種毛病的人不在少數。
現在很多人尤其青少年喜歡通過手機微信、QQ等方式交友聊天,讀書看報、有事沒事地發個微博等方式來充分享受手機資源,但是一回到現實生活中就木訥了,這對以后的交流社交會有很大影響。
由于長時間玩手機都處于埋頭姿勢,當然對肩頸的危害同樣也不可忽視。人體的頸椎就像一個弓箭的弓一樣,本來就處于一個前驅的狀態。如果長時間的埋頭姿勢,會引起頸椎肌肉勞損、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病癥。另外,長期的埋頭姿勢還容易出現頸椎側方彎曲,從而壓迫神經,嚴重者還可以出現骨頭早期退變和鈣化。
醫學專家稱,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癥狀,有的人面部還會有刺激感。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定影響。電磁波輻射會影響正常的細胞代謝,造成體內鉀、鈣、鈉等金屬離子紊亂,導致女性月經失調。手機放在褲袋殺精,影響生育機能,甚至產生DNA病變。手機若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這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機能。人類的精、卵子長時間受到手機微波輻射,有可能產生DNA病變。
青少年手機沉迷對策
(一)青少年手機沉迷的預警
針對這些可能對青少年手機沉迷造成影響的網絡、新聞、游戲進行內容上的預警與教育上的預防,為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并完善相關手機沉迷預警機制,讓他們能夠抵御手機各種各樣的誘惑,避免手機的沉迷。
(二)青少年手機沉迷的反轉機制
預防青少年手機沉迷的過程中,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學校中,倡導文明的手機上網行為,并通過各種興趣教學和其他方式,把青少年的注意力又手機反轉到校園中,讓青少年能夠在校園中真正的去學習;在家庭中,家長應積極與青少年進行溝通,包括生活上的、學習上的和對新鮮事物的態度上,通過溝通,可以讓家長在第一時間掌握孩子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生活中的變化,如果出現相關問題及時糾正,讓孩子在良好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在社會中,主流媒體應該對真善美的事件進行宣傳,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并對社會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負面新聞進行報道與評述。
(三)發掘興趣愛好尋求替代法
與同學好友走出寢室,感受自然世界,享受現實生活中的樂趣,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動起來。一旦青少年發掘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比如某項運動,那么就會給青少年帶來更大的滿足感,那是智能手機無法比擬的,畢竟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只有真正感受到現實生活的樂趣,青少年才會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四)積極宣傳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機
由政府牽頭向全國青少年、家庭、學校提出倡議,由社會各界進行積極配合,深入學校宣傳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機的意義,拒絕青少年成為“低頭族”,舉辦預防青少年學生手機上網成“新型網癮”的大型系列活動,營造社會輿論,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上網,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附中 高三(9)班, 湖北 武漢 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