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麗
2015年,丁春華考到武隆國土房管局。
“去了一個好單位啊。”親友們羨慕不已。
一開始,丁春華也很自得。
可工作剛開展,丁春華就發現“現實很骨感”。
“群眾的需求五花八門,讓人疲于應付。”丁春華說。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武隆國土房管局的服務力量顯得捉襟見肘。
“群眾的需要就是改革的方向。”在這一思想引領下,一種用互聯網思維服務民生的機制在武隆國土房管局逐漸成型。
“四重網格化”管理——植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聯網思維,認識到人民群眾即是“服務網”的終端,也是“服務網”的起點,構建高效便捷的“服務網”
“6月1日晚將有暴雨。”
2016年6月1日,當武隆國土房管局地環站副站長劉勝看到這則天氣預報時,心里不由得一緊。
武隆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丘陵、山壑。
近年來,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武隆的旅游業發展迅猛。可也正因為如此,武隆地質災害隱患很多。
“喀斯特地貌區,地表崎嶇不平,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劉勝說。
而且,地質隱患點相當分散,不利于監控,更不利于第一時間處置。
“所以,僅僅依靠我們有限的工作人員,無法做到萬無一失。”劉勝說。
因此,每到春夏多雨時節,劉勝幾乎未睡過踏實覺。
不過這次,劉勝緊張歸緊張,卻并不擔心。因為,此時已不只是“劉勝們”自己在戰斗——如果說以前只是他們一個點在防治地質災害的話,現在則是有了一張地質災害防護網。
2015年10月,武隆在全市率先建成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并建成地質災害“四重網格化”管理機制。
“服務為了群眾,服務更要依靠群眾”,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黨員、群眾被發動起來,成為群測群防員、片區負責人。
由于離“戰場”最近,他們可以第一時間發出警情。在地質災害面前,信息跑得越快,離危險也就越遠。
6月2日凌晨2點,江口鎮群防群測人員余江波在防災群里發出險情信息:“下街地災隱患點多處出現泥石流,街道已被淹沒,還有兩間房屋處于危險之中。”
不一會,各地險情陸續被匯總到應急指揮中心。
與此同時,防災“服務網”上的其他節點陸續被激活:駐守地質隊員,根據險情信息,就近指導當地群眾展開自救;地環站通過應急指揮系統,制訂救災方案,按需派出救災隊伍。
由于險情發現及時,處置也周密及時,江口鎮危險區內的51戶286人全部緊急撤離到安全地帶,無一人傷亡。
打破“信息孤島”——把分割存儲的電子化政務信息互聯互通、互相分享、整合利用,提供完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
2016年8月10日,武隆不動產登記中心大廳內,前來辦理各種房產業務的人們排成了長隊。
以往,看著這一長隊,丁春華就會頭大。
近年來,隨著群眾產權意識的增強,城鎮的房屋產權、農村的土地確權等業務呈直線上升趨勢。
丁春華幾乎每天都忙得忘了飯點,可就這樣,還是收到不少投訴。并不是丁春華不努力,而是很多時候他也無能為力。
之前,由于政務信息數據被分割存儲在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中,辦理房產事務要跑多個部門、多個地方才能辦完。
痛點,也正是改革的突破口。
2016年6月,武隆率先在全市完成不動產登記機構改革,撤銷房地產管理中心,設立“不動產登記中心”。
這項改革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以前的“信息孤島”現象。
房產抵押、房產證辦理、商品房登記、司法查封、土地初始登記、二手房交易、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證等事務都在同一地點辦理,每項業務都有一個對應窗口。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登記的房產信息,完全實現電子化管理,并把各部門的房產信息集中在一處,查詢后馬上就可辦理相關業務。
“請問,我的房產證丟了,上面的所有信息我都忘記了,怎么辦呢?”
放在以前,面對服務對象的類似詢問,丁春華會很頭疼。不過現在,他卻能夠輕松應對。
通過身份證信息,丁春華很快查到服務對象登記過的房產證信息,告知其需要準備的相關資料,然后很快就能為服務對象補辦新的房產證。
打破信息孤島后,武隆國土房管局讓群眾享受到清新、高效的服務。
夯實服務根基——針對信息盲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補齊、補強,努力健全資源狀況“一覽無余”、資源家底“心中有數”的高效管理機制
2016年8月的一天,武隆國土房管局辦事大廳。
“我的房屋快要塌了,我想申請危房改造。”巷口鎮村民馮霞向國土房管局申請危房改造。
按規定,申請危房改造的村民,其房屋所處位置及大小都要經過專業人員測量,才能辦理相關業務。
然而,由于人手少,工作人員常常無法及時開展測量工作,導致產生信息盲點。
事實上,這種信息盲點并不少見。
“掃除這些信息盲點,是更快更好服務群眾的前提。”武隆國土房管局悄然打響了一場針對信息盲點的“戰役”。
2016年8月,武隆國土房管局啟動“一張圖”的前期工作,著手清理各項土地資源管理數據、圖件。
“這些數據收集起來后,逐一錄入系統,轄區每一處土地和房屋資源的信息都能在這張圖上看到。”“一張圖”建設的工作人員姜波說。
2016年10月,“一張圖”工程建庫工作啟動。
“未來的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工作將實現‘網上辦公、網上審批、網上監管以及‘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運行體系。”姜波邊說邊點開模擬圖演示,“點開一處房屋,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大小、屬幾級危房等信息就會一一呈現出來。”
這就實現了國土資源數據管理和決策支持的網絡化運行,形成網上雙向互動式的國土資源公眾信息服務體系。
“這樣一來,可以大大縮短各種審批工作的辦事流程,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也為我們更好地服務群眾夯實了根基。”姜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