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琴
2016年9月,金秋時節。
南川區金山鎮玉泉村村委會進行換屆選舉,為了將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做扎實,村黨支部書記王啟剛和駐村干部分組深入農戶,進行登記宣傳。
一天,當大家返回集中時,卻發現王啟剛在路邊停著的車里睡得正沉。
“王書記怎么睡在車里呀?”駐村干部不好叫醒他,只好問周圍的村民。
“唉,王書記這一個多月來都是白天參與鎮村事務,晚上和妻子、工人頭頂礦燈砍菜,連夜裝車送至城區,天亮前交給菜老板,太累了就把車停在路邊睡好了再走。”一位村民說。
王啟剛是村里的蔬菜種植大戶,可自打當上村支書后,他常常顧不上自家地里的菜,妻子因此常埋怨他,但他總是笑著說,“讓菜爛在地里作來年的肥料”。
在玉泉村村民眼中,王啟剛“耿直公道,沒有私心”,跟著這樣的領頭人,“致富有盼頭,心里頭踏實”。
從普通村民到村支書,從自己致富到帶領全村致富,王啟剛成了遠近聞名的“菜”書記,他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責任心,完成了個人價值的升華。
破土
王啟剛從小就感受到父輩種地的艱辛和身處大山的不易。1993年高考時,他本想考農業大學,但沒能如愿。
在外出打工期間,王啟剛工作之余堅持閱讀農業書籍,研究科學種植,并對種植蘑菇產生了濃厚興趣。兩年后,有了一定知識和資金積累,王啟剛回到玉泉村,開始種植蘑菇。
經過幾年的努力,2003年,王啟剛收獲蘑菇6萬余斤,產值達12萬元。在鄉親眼里,王啟剛成了致富能人。之后,他入了黨,并被選為金山鎮人大代表。
2010年,玉泉村黨支部書記周英吉找到王啟剛。
“毛頂坪的350畝土地太貧瘠,村里沒人承包啊!”
“周書記,我來吧。”王啟剛答應得很干脆。
毛頂坪海拔高1000米左右,土地瘠薄、交通不便、人煙稀少,創業何其難!第一年光平整土地,王啟剛就用了幾個月。為找到適合種植的品種,他和妻子一季又一季地更換品種和種植方法。
看到王啟剛的創業勁頭,鎮人大代表王毅主動為他擔保小額貸款,使他獲得產業發展周轉資金。重慶市和南川區婦聯也給予他的妻子產業資金小額貸款扶持。兩年后,地里的花椰菜、糯玉米和甘藍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啟剛兄弟,你這片糯玉米我們簽訂購銷協議吧。”從重慶聞訊而來的幾位疏菜老板說。
“沒問題,菜品質量好、行情好,按合同價收;質量不好、行情不好,我給你降價10%。”
幾次合作下來,疏菜老板都很信任他。“啟剛兄弟,只要你還種菜,我們就會想辦法幫你解決難題,最不好賣的菜也全收了,以后市場上什么菜品需求大,什么時節行情好,我們及時給你提供信息,你放心大膽地種。”
王啟剛不僅自己創業,還帶動村民一起致富。每當有村民向他咨詢疏菜種植事宜時,他都會毫無保留地提供種植技術、分享種植經驗、叮囑注意事項。后來,他又成立了啟剛蔬菜專業合作社,解決了村里30多個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2012年,合作社種植的花菜、白菜、糯玉米年產量達45萬公斤,產值超過100萬元,大大帶動了周邊農戶的種植熱情。
播種
2013年年末,王啟剛被推選為玉泉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玉泉村矛盾糾紛突出、群眾意見很大。王啟剛此時出任書記,頗有些臨危受命的意思。
王啟剛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在筆記本中寫到:“我相信只要有心就有收獲,就像當初在貧瘠的土地上開荒種菜一樣。”
新官上任,王啟剛不立威,而是以心換心。因為工作太忙,他常常無暇顧及自家菜地。于是,他跟基地工人代興權和胡德貴說:“你倆踏實肯干,我把地讓給你們種,不要租金,有技術上的問題盡管來找我。”
如今,代興權和胡德貴已成為種植大戶,他們的種植面積甚至超過了王啟剛。
每當群眾有困難找到王啟剛,他都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從不推諉。
“王書記,我家的玉米葉子發紅是什么原因,你快來幫我看一下啊。”
“王書記,我家菜地缺少勞動力,白菜苗等著栽呀,你能幫我犁地嗎?”
王啟剛成了村民的顧問,也成了百姓的“臨時工”。對于沒有信心種菜的貧困戶,他甚至承諾“種出來包銷,虧了我補償你”。 不管哪里有學習培訓,他再忙也要自費去參加,回來后及時把培訓中學到的東西分享給種菜的村民。
真心付出總有回報。“王書記,我們也要跟著你種菜。”玉泉村大坪社、婁家山社等5個社200余名村民,自發來找王啟剛,希望能在他的帶領下種菜致富。
在玉泉村,王啟剛種的不是菜,而是心,是誠心,也是信心。
在他的無私奉獻和引領下,全村村民逐漸變得心齊氣順,村里的風氣也漸漸發生轉變。過去,為當低保戶,大家搶破了頭;現在,大家都以勤勞致富為榮。
深耕
2016年6月,金山鎮遭遇洪災,玉泉村大堰被沖毀。
那段時間,大雨下個不停,山洪有可能隨時爆發,需要趕緊修筑攔山堰。為了迅速啟動工程,王啟剛提出了一套方案。首先,他自己先墊資解決錢的問題。按理說,這筆錢應該由村里出或者村民集資,但當時時間緊,來不及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商議。其次,村民不出資,他還給本應該義務參與工程的村民,支付當地務工日薪60%的薪資。這樣一來,村民積極性也高了,僅用20天的時間就建好2500米長、1米寬的攔山堰,確保了山下行人、房屋和種植基地的安全。
三年來,王啟剛帶領村支“兩委”盡心履職,在帶領村民種植疏菜的同時,還完成了全村的道路環線建設,使社社公路通達,家家戶戶便民路直通地壩,硬化、油化通社公路22公里,硬化便民路10000米。
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為玉泉村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全村疏菜種植產業日益發展壯大,蔬菜種植大戶達到7家,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上。
除了種植蔬菜,王啟剛還將烤煙作為村里的又一支柱產業。隨著飄浮育苗大棚、烘烤房、煙道路、水系建設等配套設施的完善,烤煙基地的面積擴大到1000畝,年產煙葉2500擔,產值325萬元,解決了150多名村民的就業。
目前,地處玉泉村的金山湖水庫工程正在加緊建設,水庫建成后,一條高等級旅游公路將穿村而過。
王啟剛又看到了其中的機遇——玉泉村海拔高、生態好,全區全域旅游開發正當時。他正籌劃帶領村民建設新農村、改造村環境,保護原始村落和風土人情,打造高山民宿、農家樂,以此吸引游客到玉泉村度假休閑。
在王啟剛和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如今的玉泉村正在走上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2016年9月,玉泉村黨支部換屆,王啟剛再次當選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