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10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2個國家和地區的7020家境外企業進行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9619.3億元人民幣。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跨境并購最大收購國。不過,進入2016年第四季度,“中企海外并購放緩”“海外并購遭遇瓶頸”等聲音響起。業內人士直言,當前跨境并購已經陷入中國歷史上最難時期。市場的下一步走向值得關注。
點評:當前國內的融資政策和環境,實際上為中國企業出境并購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梢钥偨Y為“三率”。第一是匯率,第二是利率,當前國內寬松的利率環境以及便利的融資手段,加上大型商業銀行的助力,使得企業能夠拿更多錢、用更低的成本去海外并購;第三是市盈率。A股公司現在的市盈率動輒就四五十倍,遠高于國外公司估值。在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海外公司有很多低價優質標的尋求出售,給中國企業出境收購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目前,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將并購業務視為銀行轉型的突破口。民生銀行正在打造為企業提供包括并購顧問、并購貸款/并購銀團、夾層融資(含信托等)、可轉債投資基金、并購基金、并購財團等多種融資安排,打包解決企業整合過程中自有資金不足及融資問題。
商業銀行除了繼續加強支持傳統并購融資領域,還應利用在資金、信息、行業等各個方面的優勢,在并購整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商業銀行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并購整合中的角色,發揮在資金、信息等多個方面的優勢,以融資安排為抓手,開創原創性的并購交易,實現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有機結合。
大多數海外并購的資金愿意追捧高風險的行業。但中企的管理水平和跨境并購經驗和投資銀行業務能力,還沒有到進行國際復雜交易的程度,反而忽視了消費服務領域的并購機會。應該從產業整合的高度進行并購投資。在全球范圍內消費服務領域內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從核心產業布局,從產融深化的維度出發,通過并購投資,實現核心行業從自由分散式競爭到壟斷獲利的轉變,獲得長期資本長期穩定的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