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政府2016年11月中旬頒布第14輪經濟配套措施,以鼓勵電子商務發展。印尼經濟統籌部長達爾敏說,第14輪振興經濟配套主要內容有8個,全都以支持電子商務為重點,包括基金方面、簡化稅務、保護消費者、人力資源的培訓、物流供應、電信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和成立執行管理層。印尼政府的愿景是要在2020年讓印尼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數碼容量經濟體。
印尼互聯網用戶人數達9340萬人,使用智能手機用戶達7100萬人。看到這種巨大的潛力,印尼政府該輪經濟措施的目標是能促進創造100億美元的1000名科技企業家產生以及在2020年電子商務價值達1300億美元。為此,印尼政府將發出電子商務路線圖,以鼓勵全國人民以高效率并與全球連接來提高與擴大經濟活動。
電子商務路線圖也將啟發年輕一代在新的經濟活動中能創新與發明。這一政策將優先考慮和保護國家利益,特別是對中小企業和創業者。
印尼的電子商務公司已經積極開始行動。例如,Blibli.com公司,為了向民眾介紹網上購物,Blibli.com公司透過“Blibli.com NOW”離線到在線(offline to online /O2O)的應用聯手傳統商店擴展營銷。預測今年電子貿易交易的增長將達240億美元(或折合283兆印尼盾)。圖表顯示,Blibli.com公司首席執行官 Kusumo Martanto(中),由區域經理 Janto Djojo(右)陪同,在雅加達Indocomtech展覽會聽取該公司職員的應用說明。
有分析稱,印尼電商市場有6條重要特點:
本土公司主導市場
印尼的本土公司在各個領域銷路都很好,尤其是C2C、生活和旅游領域,以及其他更小的利基領域。這些公司包括Cipika、Qlapa、KuKa和Limakilo。本土公司能更好地理解本國的支付痛點,即使顧客沒有信用卡,他們也能允許顧客通過網站分期付款購買產品。本土公司還會關注那些小眾的消費市場,這也是當地中小企業上線的一種方式。這對他們來說競爭相對較小,因為外國公司和大型公司通常更愿意爭取主流顧客。印尼公司制定了符合當地文化偏好的營銷活動,并與他們的客戶保持較好的聯系。印尼排名前20的網站中,超過半數為印尼本土公司所有。
網絡渠道的興起
目前,印尼最受歡迎的電商模式就是市場模式,該模式允許客戶瀏覽多個第三方庫存。這種模式與中小企業不斷增長的利益相適應。該模式也受到了各大品牌商的喜愛,這些品牌商有的缺少資本,有的不愿承擔風險,他們都希望該模式能為自己帶來網絡業務。
B2B領域蓄勢待發
該國最大的工業零售商Kawan Lama通過消費者瀏覽記錄,看到各類商品目錄的訪問量。因此他們推出了一個購物網站,以迎合那些B2B和B2C顧客。
迫切需要市場研究
該行業在東南亞還處于初期階段,因此能幫助企業做出明智決策的資源并不多。即使是像Nielsen這樣的知名研究公司,也很難獲得足夠的市場數據以做出全面的報告。
越開越多的支付方式
印尼一半以上人口沒有銀行賬戶,他們也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使用金融服務。在印尼,信用卡的滲透率只有1.4%,因此,印尼電信公司推出了一種流行的支付方式——移動錢包。
交付服務多樣化
基礎設施常常被認為是地區電商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這在印尼尤其明顯,印尼公共交通不完善,地理因素不理想,以及道路不發達,這些都引起了嚴重的問題。如今,乘務共享應用正在拓展其捷運快遞服務,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