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新
在20世紀的西方經濟學領域,有兩個名字經常被相提并論: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和米爾頓·弗里德曼。凱恩斯帶動了宏觀經濟思想和政策的“凱恩斯革命”;弗里德曼則掀起一場改革運動,要以“貨幣主義的對抗革命”來取代凱恩斯革命從而使之成為宏觀經濟學的主流。
當弗里德曼獲得197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媒體這樣評價他:“弗里德曼實際上向每一個重要的既成學說進行了挑戰,從而在現存經濟學之外——其實也是在經濟學之內——建立起他的事業。”弗里德曼的思想、論文和作品——大約245種出版物,其中包括26本著作,以及一些電視紀錄片——他對經濟學的杰出貢獻尤其是有關通貨膨脹的理論,富有預見性且影響至今。
弗里德曼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他與安娜·施瓦茨合著的《美國貨幣史(1876-1960)》。《貨幣的禍害》可以當做《美國貨幣史》的濃縮精華版,該書是弗里德曼晚年對自己半個世紀貨幣研究的總結,也是對貨幣主義最明晰的表達,為大眾了解弗里德曼的貨幣思想提供了可能。
弗里德曼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國際價格水平和貨幣的聯系。從雅浦島上的石幣到今天廣泛使用的紙幣;從希臘、羅馬的鑄幣經驗到英國16世紀格雷欣時代的“劣幣驅逐良幣”;從18世紀法國約翰·勞一手炮制的“密西西比股災”到20世紀早、中期美國的白銀采購計劃加速了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垮臺。弗里德曼用歷史事實展現了一系列貨幣的“禍害”。
弗里德曼講歷史采用的并非常見的敘述方式,實證經濟學方法論有力地支撐了他的論點,并且對計量經濟學和小型模型的建立帶來了一般性的有益影響。比如,本書第4章“一次反事實的推演:評估1873年之后延續復本位制所帶來的影響”。弗里德曼重新定義了一度被經濟學界拋棄的貨幣數量論,他建立了一個真實的貨幣需求函數,著重研究貨幣需求和名義收入之間的關系,包括債券收入、股票、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收益,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率。這項非常專業的數學評估顯示了弗里德曼一再強調的論點:貨幣存量的變化給予經濟活動水平強有力的影響,盡管伴隨一個很長而且可變的滯后期。這點被凱恩斯忽略了。
弗里德曼深刻意識到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蘊藏的通脹風險,他強烈主張建立一個嚴格的、量化的貨幣政策,就黃金在貨幣基礎上的價值制定嚴格的指導方針,通過這種方式避免通貨膨脹。弗里德曼宏觀經濟學的一個不大被人認識、但是很根本的命題是,他認為過去的經驗和對未來的預期對于現階段行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命題使他在分析貨幣需求和消費函數時著重使用了持久收入的概念,并在解釋通貨膨脹時強調價格預期的作用。弗里德曼一生都致力于通過實證方法深入研究通貨膨脹率及其變性與政治經濟后果的聯系問題。
20世紀各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措施主要源于凱恩斯理論,輕微的通脹能夠刺激經濟發展,為企業、家庭創造更高的收入,也帶來更多的花費,而消費反過來又會推動生產,如此類推,國民經濟就會保持相當的活力。但是,對于貨幣發行者——政府而言,貨幣政策就像美麗又危險的罌粟花,印鈔票的成本低、速度快,短期效果明顯,而惡果的累積相對滯后。通貨膨脹的平衡點很難把握,金融秩序一旦失控,就會抵消一切經濟成就,損害國家的經濟根本,讓每一個現金持有者失去信心。
20世紀晚期直至21世紀的今天,一系列經濟危機,如津巴布韋幣的大幅貶值、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和歐債危機,現實以慘痛的代價證明了弗里德曼當年提出的關于控制貨幣主張的正確性。通貨膨脹對中國老百姓生活的影響同樣很大。為什么房價居高不下?經濟學家李國平說:“房價上漲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印制鈔票的結果。首先,鈔票印多了會導致物價普遍上漲,房價也會跟著漲。其次,鈔票印發太多就會導致通脹,在通脹過程中大家會抵制通脹,這種情況下,你會把錢存在銀行嗎?你不會。你會用它干什么?買房子。這又推動房價進一步上漲。”人們發現,雖然收入在數字上似乎增加了,但我們能夠買到的東西并沒有增加,甚至有可能更少了。
哈耶克說:“貨幣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里說:“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的心胸更為寬廣。”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都要根據經濟形勢及時、有效地進行杠桿調控。通貨膨脹的危險在于,它有可能成為剝奪貨幣本身的公平與正義的不當手段。弗里德曼說:“通脹是不合法的稅收,超越法律之外”。每一個合格的政府,都不應該忘記、忽略,或者無法抵御“罌粟花”帶來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