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還有不能上網的地方嗎?事實上,還真有一些無法連上互聯網的地方。
現在的人已經無法想象沒有互聯網的生活。對許多人來說,查看電子郵件,在網上沖浪或在線咨詢,是每天的必做之事。世界上大約有13億人除了網絡,對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網絡支撐著他們的整個生活。但網絡的觸角是否已觸及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呢?
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是,對于世界上許多貧困地區的人們來說,他們既沒有登錄上網的途徑,也沒有連上互聯網的技術。統計數字很能說明問題,發展中國家中只有31%的人使用互聯網,而這個比例在發達國家達到了77%。
但是,如果就網絡技術本身來說,地球上是否還有有線網絡和無線信號都抵達不到的地方呢?
互聯網接入的三個途徑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釋互聯網接入的不同途徑。上網的主要機制是有線連接、移動網絡和衛星。光纖電纜是網絡的核心,它們縱橫交錯于海洋和陸地。通信電纜最早于19世紀50年代鋪設完成,主要用于傳播電報信號,今天這些電纜仍然連接著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其他各大洲,包括許多(但不是所有)的小島嶼國家在內。
移動連接依靠的是手機無線網絡發射塔。事實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主要依靠移動連接來訪問互聯網,在撒哈拉沙漠中很多時間也可以訪問互聯網,雖然時有中斷,速度也慢,但畢竟可以上網。
最后,衛星聯網是最慢的上網方式,但對于那些遠離手機塔或電纜線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銥衛星星座的覆蓋范圍遍及整個地球,通過衛星電話可以連接任何無法上網的地方,如美國國家公園、南極洲或一些諸如庫克群島這種偏僻孤立的地方。因此在很多情況下,衛星聯網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盡管可能不是最快的上網方式。造成衛星聯網速度慢的原因是距離,例如在赤道,數據在衛星和用戶之間傳播需要穿越大約3.5萬千米的距離。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衛星聯網的技術和速度也在逐步提高。雖然還會有地方很難通過衛星和其他方式聯網,但這些地方會越來越少。
聯網新技術開發及未來互聯網影響
除了這三種聯網途徑之外,谷歌的“熱氣球計劃”可利用氣球讓無法聯網的人們也能上網。巨大的氣球群飛行在21千米的高空,可以為農村或受災地區提供互聯網連接服務。像衛星一樣,通過氣球聯網的人需要一種特殊的天線來接收和發送信號。
一些臨時點的上網技術也在開發之中,例如,地下隧道可以通過移動無線電通信技術聯網,就像美國鐵路公司和歐洲之星列車,以及一些城市的地鐵一樣。
如此來說,互聯網的覆蓋是否可以做到無處不在呢?也不完全是。有幾個地方有線、無線或衛星信號都無法抵達。例如,地球上最深的格魯吉亞的庫魯伯亞拉洞穴深處,深達1710米的地底下,信號無法抵達那里。但是,如果附近有手機塔,或洞穴正上方有開口可讓衛星信號穿透進去的話,也不排除可連上互聯網信號的可能性。
另一個沒有互聯網的最后之地是水下深處。雖然許多潛艇也可以利用移動無線電通信技術連接互聯網,但信號極差,或因水導致信號扭曲而完全無法獲得信號。
事實上,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沒有互聯網的地區。一些社區會有意選擇切斷互聯網聯系,像南美、新幾內亞和印度的一些原始部落,他們寧愿選擇保持與世隔絕。也許某些群體說,“我們不想要互聯網”的話,也不會讓人太感驚訝。
要真正完全避開互聯網的影響,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甚至是最偏遠的荒野中,互聯網信號也可以滲透進去。如果你發現自己很渴望以前沒有電子郵件和臉譜網的生活,只要想想,如今網絡的觸角已伸入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你也許真的很難逃脫互聯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