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我就膽大好動,滑板、蹦極,越是別人不敢做的,我就越想嘗試。年齡越大,反而膽量卻越變越小。連續幾年冬季,總是心癢于滑雪,卻遲遲未能實現。害怕受傷嗎?似乎也談不上。直到近日,我終于感悟到讓我止步不前的深層原因是源于我對自己是否有能力駕馭滑雪這項運動而存疑。這并非無據可依,西弗吉尼亞大學運動教練教育專業的KristenDiefenbach博士曾指出:“在嘗試新鮮事物這項議題上,一般來講,女人要比男人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她們都會有一種類似女超人的情結,女人常常認為一件事情,不管是不是第一次做,一定要特別善于做這件事她才愿意選擇去做。只要有一點兒對自己的能力存疑,都會泯滅掉心中的那一點點好奇、興趣和沖動。”可見,不僅是我,大多數女人年齡越大,面對新鮮事物便越缺乏勇氣,總是理智的分析得失利弊,繼而引發焦慮,最后大多無疾而終。
有時候,很懷念年輕時的那種無所畏懼。越是別人不敢玩的,我越要玩,還要玩的專業。這種因挑戰而生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多年不曾再有。總被雞湯冼腦:“沖動是魔鬼”,可倘若真沒了沖動,生活將會喪失多少樂趣呀?跑步時,我常常看到父母陪伴孩子在公園里玩耍,總是害怕孩子磕碰,不讓做這個、不讓爬那個,這種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錯失培養自信的最佳時機,等到成年當他們想去嘗試類似于冒險的項目時便很難有克服和控制恐懼的能力。這就是為什么越小的孩子學習游泳就會越容易。假如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在他們對新鮮事物依然存有好奇心的時候,讓他們多多嘗試,那么在面對未來挑戰時,他們必定會多一些勇氣與自信。即便有所畏懼,也會想起幼年時期如伺克服困難與挑戰,開啟自我安慰模式,緩解恐懼心理,勇于面對。
又到滑雪季,在我還保有沖動、心懷勇氣時,今年我的滑雪計劃一定要實現!正如運動學心理學家Stephen Graef所說:“與其胡思亂想,不如放下焦慮,勇敢地走出舒適區,感覺不太爽有時候也是一件很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