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友興
千里之外,廣告氣球引爆災禍
○史友興

如今商家開業、店慶、促銷類的活動上,空飄氣球往往少不了。殊不知,頗添氣氛的空飄氣球內,充填的多為易燃易爆的氫氣,存在安全隱患。很多商家認識不到位,違規放氣球的情況時有發生。最近發生的一起特大悲劇,對類似行為敲響了警鐘——
2014年11月15日上午8時許,河南省某市甘露量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販公司)所屬購物廣場金玉店的門前,鑼鼓喧天,人流涌動。高空搖曳的系留氫氣球,牽引著長長的紅色宣傳條幅隨風飄飄,烘托出一派喜氣洋洋。由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操辦的開業慶典,正有序進行。
突然,現場一只廣告氣球脫落,冉冉升起。當人們發現時,氣球及條幅超越了能觸及的距離,已是束手無策。望著漸漸消失的氣球,工作人員只得期待氣球升至一定高空后,空氣壓力小于氣球壓力,氣球自行爆炸;或隨著氫氣慢慢泄漏,氣球飄落至無人處,直至氫氣完全外泄。
可是,氣球在空中隨氣流一直向東飄。經過一周的飄流,11月21日,氣球飄至千里之外的江蘇省濱海縣天場鎮某村村民顧本泉家門前。
顧本泉有一個哥哥,名為顧本源。弟兄兩家毗鄰,關系十分融洽。顧本源與妻子李玉梅育有兩子,長子顧正聰11歲,次子顧正明僅十個月。顧本泉與妻子馮荷花育有兩女,長女顧正秀7歲,次女顧正麗3歲。顧正聰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看到氣球,很是好奇,便撿拾回家。
同年12月11日17時許,李玉梅、馮荷花陪四個孩子吃過晚飯后,馮荷花去炸爆米花,李玉梅帶孩子們去自家玩。二十幾分鐘后,存放在房內的氣球突然爆炸,巨大的爆炸力瞬間將平房炸塌,將李玉梅和孩子們埋壓在下面。
鄰居紛紛趕到現場,見情況嚴重,不敢輕舉妄動,只得小心翼翼進行搶救,并報警求助。派出所民警、消防大隊趕到現場,一起展開施救,將受傷的五個人送往醫院。不幸的是,顧正明與顧正麗傷勢太重,經搶救無效死亡。剩下三人均身受重傷,被轉送到上海的醫院治療。
后經鑒定,李玉梅多處受傷,且施行了左小腿截肢術,構成人體損傷六級傷殘;顧正聰多處受傷,并做了右足清創截肢術,構成人體損傷八級傷殘;顧正秀進行了創傷性肘切斷試植術,因外固定在位,傷殘程度暫沒有評定。
天降離奇巨禍,兩個家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損失誰來承擔?辦完已逝孩子的后事,傷者也回家休養,顧本源兄弟便聘請律師,尋求法律的幫助。
接受委托后,律師著手調查。根據氣球下方系著的宣傳條幅,按圖索驥,查到文化傳播公司、量販公司是氣球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顧本源兄弟認為兩家單位在施放氣球時,違反了《施放氣球管理辦法》規定,使人受傷致死,先后兩次將他們告上法庭,提出180余萬元的索賠請求。
文化傳播公司辯稱:氣球由氣象局負責施放回收,公司不是氣球所有人,只是活動協辦方。即便是這邊丟失了氣球,飄上一千四百多里距離,飄行的時間、落下的狀態足以推斷氣球內氣體已非常少。氣球已變小,不可能發生爆炸,更不可能炸塌一座堅固的房屋。
文化傳播公司進一步提出,本案中,原告足以知道空飄氣球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還將它放置在家中,明顯存在重大過錯。其次,原告自建房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才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量販公司同樣認為自己不存在侵權行為,也不存在過錯。他們說開業慶典是外包給文化傳播公司承攬的,氣球非本公司所有,也不由本公司施放、管理和回收。顧正聰將氣球撿回家,其監護人應意識到危險性,不應當同意。而氣球漏氣落地,又存放了十多天,這種情況下,如何發生爆炸?必須要原告舉出證據證明。
審理中,顧本源向法院提出訴訟保全申請。2015年9月6日,法院做出民事裁定書,對文化傳播公司、量販公司價值160萬元的財產予以查封。
濱海法院審理后認為:事情的起源,是氣球沒有確保系牢固,疏忽大意導致脫失。活動結束后,文化傳播公司、量販公司都沒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過于自信地不作為,氣球才會飄至受害人家門前,最終引發事故。氣球下方系著的宣傳條幅,能證明該氣球是文化傳播公司活動現場丟失的。
刑事偵查卷宗中,現場農田里的窗戶框及玻璃碎片照片、證人證言等證據,能夠證實倒塌房屋中氣球發生了爆炸。因施放氣球屬于高度危險作業,此類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應遵從無過錯責任原則。文化傳播公司、量販公司不能提供證據,來證明房屋倒塌是房屋質量問題造成,也不能證明是受害人造成,所以要承擔責任。
另依據法律規定,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兩家公司都否認是氣球所有人,但文化傳播公司作為慶典承攬方,負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作為主辦方的量販公司也負有檢查、督促、監督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有一定的管理義務。兩家的放任態度,存在共同過失。
此外,顧本源夫妻、顧本泉夫妻作為孩子監護人,看見孩子撿拾氣球放在屋內玩耍,卻沒盡到監護職責,應減輕以上兩家公司的賠償責任。
綜合考慮,應由顧本源等人自行承擔40%的責任。兩家公司承擔60%的賠償責任。文化傳播公司辯解氣球是氣象局負責的,但沒有提供充分證據,依法不予采信。文化傳播公司、量販公司承擔責任后,可向其他有責任的單位或個人行使追償權。
2016年9月15日,濱海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規定,判決文化傳播公司、量販公司分別賠償51萬余元、34萬余元。
【以案說法】
有些人或許不知道,施放廣告氣球要經過行政部門審批。因為這些氣球一旦操作不當,或意外升空,將對航空飛行構成極大威脅。如果使用易燃易爆的氫氣作為充灌物,更將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埋下嚴重隱患。
其實,我國2004年12月就發布了《施放氣球管理辦法》,當中規定:對施放氣球單位實行資質認定制度;未按規定取得《施放氣球資質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施放氣球活動。利用氣球開展各種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無《施放氣球資質證》的單位施放氣球。可是,違規情況時有發生,意外事故也屢屢不絕。本案給廣大商家敲響了警鐘:氣球不能隨便放,否則,就要承擔法律后果。
(文中單位名、人名均系化名)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