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
○張停
悅讀

到大地盡頭
○豫章
我們生活得平靜安寧,但這個世界的戰火從來沒有停息過。我們的生活或許庸常,但世事的奧妙與真義從不因靜默而黯淡、消磨。書籍,提供給我們他人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藉由書籍,我們看見他人,豐盈自己,發現美,并得到真正的自由。

《到大地盡頭》
【以色列】大衛·格羅斯曼 著 唐江 譯
山東文藝出版社
以色列母親奧拉總是要求兩個兒子不要坐同一輛公交車,因為害怕他們會在同一起襲擊中死去。她更害怕半夜三更,兒子的陣亡通知會不期而至。恐懼如影隨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世事產生某種脫節,以此來阻止厄運降臨。

《小于一》
【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著 黃燦然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布羅茨基評論詩歌與詩學的散文作品,是對歷史和當今時代的深刻沉思,也是一部私人回憶錄,“每一篇散文都是一場充滿激情的演出”。此書為1986年美國國家書評獎獲獎作品。

《我們的普世文明》
【英】V.S.奈保爾 著 馬維達 翟鵬霄 譯
南海出版公司
作為從特立尼達這一邊緣之地出發前往倫敦——世界之中心的作家,奈保爾看待世界自有其獨特的視角。在他那手術刀一般的筆下,非洲、美洲等各地的小國,其荒誕性得到了更高的文明標準的檢驗。

《一日一花》
【日】川瀨敏郎著 楊玲 譯 湖南人民出版社
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當代花道第一人川瀨敏郎從2011年6月開始的一年,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里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425種花草,366個作品,在“空”和“寂”中給人生命的啟示。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著 新星出版社
精彩錦句:
●我就喜歡這樣慢悠悠地走啊走啊,沒有人,走啊走啊,還是沒有人。沒有聲音,停下來,側耳仔細地聽,還是沒有聲音。回頭張望腳下的山谷,草甸深厚,河流濃稠。整個山谷,碧綠的山谷,閃耀的卻是金光。
●我活在一個奇妙無比的世界上。這里大、靜、近,真的真實,又那么直接。我身邊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綠真的是綠。我撫摸它時,我是真的在撫摸它。我把它輕輕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于它自己的命運……我想說的,是一種比和諧更和諧、比公平更公平、比優美更優美的東西。

●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這里,我不知道還能有什么遺憾。是的,我沒有愛情。但我真的沒有嗎?那么當我看到那人向我走來時,心里瞬間涌蕩起來的又是什么呢?他牙齒雪白,眼睛明亮。他向我走來的樣子仿佛從一開始他就是這樣筆直向著我而來的。我前去迎接他,走著走著就跑了起來——怎么能說我沒有愛情呢?每當我在深綠浩蕩的草場上走著走著就跑了起來,又突然地轉身,總是會看到,世界幾乎也在一剎那間同時轉過身去……——總是那樣,總是差一點就知道一切了,總是在那時,有人筆直地向我走來。
●那是死在憤怒中的事物,是有強烈的靈魂的。這靈魂附在植物上,植物便盛放花朵;附在河流中,河便改道,拐出美麗的河彎……至于那些生來就對周遭萬物進行損害的,快樂而虛妄的靈魂,因為始終不能明白自己所做事情有何不妥,也會坦然輕松地過完一生,又因為毫無遺憾而永遠消失。讓世界波瀾不起。但愿如此。
●而媽媽卻是有力量的。她強大到能夠隨心所欲。她舉重若輕,蔑視艱難——所有艱難的事情,都被她做得像是伸手從樹上摘下一顆蘋果。她蔑視艱難——無論那顆蘋果是摘得再艱難,也僅僅只是一件摘蘋果這樣的事而已。我想,所有的吃過苦、受過罪的身體和心靈,從此都不用再去害怕什么了。
誰都不是一個人孤獨
○張停

31歲的菲比·沃勒-布里奇編劇并主演的《倫敦生活》,被很多人評為2016年年度大劇,盡管它只是英國迷你劇,每集26分鐘,總共才6集。
布里奇飾演的女主角沒有姓名,只有綽號“Fleabag”(含有“邋遢”“廉價”
“低級”之意)。劇情先是展現了她與姐姐的關系。姐妹倆約好一起去聽一個女權主義的講座,結束后,兩人想像正常人那樣擁抱一下,彼此卻因戒備心理給了對方一巴掌。此時,亮出了劇情的基調:滑稽而殘忍,疏離和不信任。
而這糟糕的一天還沒有結束。半夜兩點,Fleabag敲開了父親的家門,父親連門都不想讓女兒進,直接給她叫了輛出租車。在后面的劇集中,還幾次敘述了Fleabag與繼母的沖突。即使目睹女兒受虐,父親還是沉默,選擇了忽視女兒。
Fleabag的生活還在下沉。經過數次分手,男友最終離開了她。她想挽回,努力得卻很笨拙,只能眼睜睜看著男友環抱著其他女孩。
Fleabag的姐姐是一個壓抑的女強人,表面強悍內心虛弱。姐夫在一次聚會上強吻了Fleabag。姐姐最終聽信丈夫,認為是Fleabag勾引姐夫,并且放棄了夢想的出國工作與升遷機會。
劇情中,似乎唯一美好的畫面,是每一集Fleabag都在回憶的閨密情。Fleabag本來和好友經營著一家小咖啡店,好友卻因車禍去世。然而,真相在最后一集才被揭開:原來Fleabag與好友男友的一夜情,才是導致好友死亡的真正原因。而Fleabag一直活在負疚與痛苦中,無法自拔。
是的,Fleabag的生活一團糟,從某種程度上說,她是自己糟糕生活的始作俑者。Fleabag狼狽不堪的生活全部被放到了放大鏡下,同時,赤裸的人性和殘酷的人生,也真實而毫無保留地亮給了觀眾。
Fleabag裝得很酷,其實是為了避免受傷害。躲不掉時,就裝作不在乎。而她那濃郁得連刀子都劃不開的孤獨和寂寞,像一面鏡子,照著我們的生活以及背后的軟弱與不堪。我們在倫敦的暗夜中,看見了與自己相同的挫敗和失望,在倫敦的寒風里,感受到了一樣的迷惘與不安。劇情不乏幽默與自黑,正如生活本身那樣悲喜交加又不可言說。
結尾時分,Fleabag的生活終于有了一絲光亮,向她展露善意的是第一集拒絕她的貸款審批人。而正是相同的孤獨,讓他們彼此了解,并向對方伸出了自己的手。也正是相同的孤獨與脆弱,讓我們有所安慰,因為,誰都不是一個人孤獨。
(編輯 陸艾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