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曉
中國傳統花鳥畫對時裝設計的影響
王春曉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稱。時裝設計也體現著中國民族風情。中國民族風以獨特的美受到了廣大女性的青睞,其魅力經久不衰。中國風傳達著東方特色,體現人類的審美需求,中國風的時裝折射出中國傳統的審美特點,即女性的曲線美,服裝要恰到好處地貼合人體,體現人體美。把中國傳統繪畫的主旨融匯到時裝設計中,不僅賦予時裝以生命色彩,也不僅是單單地表現人體的曲線美,最重要的是把審美層次提升到精神美和視覺美的境界。
中國傳統花鳥畫表現形式唯美、深邃,色彩大部分具有鮮明、飽和度高的特點,為現代民族文化的發展積淀了深厚的基礎。我們應當尊重中國傳統花鳥畫的蘊含和靈動的特質,學習和借鑒在時裝設計中,把時裝的造型裁剪,服裝各個部位分布的位置、大小、多少、方向、間隔、色彩等做出精心安排。中國畫的線描虛實、長短,設彩上渲彩、洎染、過渡、留白等,這些處理手法以及因素都對時裝的設計有著錦上添花的影響力。
中國傳統花鳥畫在時裝設計中,除了講究色彩、造型、面料之外,還主要在細部構思上更多更巧妙地運用中國畫的繪畫語匯。例如,在時裝中,衣領、衣袖、肩、胸或衣服邊緣、下擺的許多手工制作上,很多地借鑒了民族服裝圖案中的設計風格,利用平面構成中的基本要素點、線、面、體這幾個基本點,還可以應用重復和近似來構成圖案的分布特點。時裝不僅有著時裝的實用性,更重要的是一種藝術和學術的有機結合。
中國傳統花鳥畫一直遵循“以形寫神”的表現原則,不拘泥外表的如實描繪,把花鳥的姿態與神韻的細膩描繪結合,給觀眾以無窮的想象空間。在不同年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會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環境,它們有著一定的聯系。時裝本身在很多的場合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吸引人的特性,使它具有了一般服飾所不具有的價值和象征意義,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并被效仿。我們的設計大量運用各民族的圖案元素放到時裝的設計中,不僅迎合了現代社會女性追求個性化的要求,有時還是引領時尚的大膽嘗試。
通過對國內時裝歷史的了解和中國傳統花鳥畫特點的分析,應用在我們的服飾中,中國畫藝術的傳統表現形式和設計思想對現代設計影響是開闊的,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通過傳承和探究它的文化內涵,并以一種揚棄的精神和態度運用到設計思維創造之中,如果將中國傳統花鳥畫的內涵、構圖設色、點線虛實等元素,靈活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就增添了現代設計的創新,呈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性相互融合的新態勢。探討中國傳統花鳥畫在時裝的設計中的運用,這就要求我們認識和進一步探討中國傳統花鳥畫在幾千年傳統文化積淀中所形成的哲學思想和繪畫理論,以及繪畫規律在服裝設計中的借鑒、引用或者是嫁接。而且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中國傳統花鳥畫的運用不僅僅停留在使用和技能上,更偏重于風格交融的象征意義和精神內涵。現代時尚已經進入了更個性化的階段,而時裝作為歷史的典范,在現代女性服飾中更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因為它使中國女性散發出了民族的氣質。在快速的時尚界中時裝仍能穩占一角,因為女人的嫵媚穿著不僅僅是為悅己者容,更令女裝設計呈現了一個欣賞、享受美的新視角。
中國花鳥畫在寫意的畫中的哲學思想是“形似非似,亦動非動”。特別是工筆畫,講究的是嚴謹的造型,以及賦色的真實。就是動靜結合,比如,雪、竹子、石頭,雖然是靜物,但是配設蜂、鳥等自然生物,即刻再現生活氣息和濃郁的韻味。時裝設計也必須順應自然,向自然索求自然物質的靈性,進而展現人格的精神魅力。我們安排造型時,一方面要力求簡約、質樸,減少煩瑣的裝飾,另一方面要更加融匯繪畫的內涵、寓意的美感。人與衣、人與境、衣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和諧,融匯得貼切合理,這就是設計者的匠心所在。
衣服的功能是追求自然地遮體,不束縛不臃腫,活動便利,適時適地,遵循自然規律。表現在女裝造型中,平面的直線與曲線結合的裁剪方法,張揚收放,所設計的服裝于舒適與合體,張揚與束縛之中,呈現出中國畫的意象表現,將流暢、起伏、靈動的人體曲線加以穿插遮擋,在遮體的隱約之中含蓄地、富有韻律地委婉變幻,這樣就牽動著服裝集中與分散、大小與粗細、隱約與顯露,一個個視點的移動,使生命之體在寬衣和貼體、搖擺與固定之間流露出女性婉約嫵媚的氣韻。這些時裝的推出讓女裝設計帶給人們的是審美的自由享受,它會是無拘無束、愜意輕松、張弛有度的舒適感,這樣我們的設計將上升到自然脫俗、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的創作新境界。
比較多的傳統的服裝,更多是在空間造型中運用橫、豎、長、寬的二維平面表達虛實和明暗的關系。例如古代的中式服裝的寬衣,它在服裝造型上幾乎看不到明確的立體形態,使人第一視覺是注重夸張而達到穿著舒適。在平擺時或掛在衣架上時,就像一幅平鋪直敘、寬幅大度的中國畫。當著衣上身時,衣褶收展如小溪瀑布,里外襯綴的襟裾如山勢迭起,營造了遠近、虛實、動靜兼具的靈動的美感。所以,中式的女裝主要是展現,造型更顯視域空間大,更顯大氣、大方的氣韻。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能給人一種視域空間上的擴大感覺。
運用花鳥畫筆墨造型方式,通過手繪來制作圖案,這已經成為現代服裝學習花鳥畫的一種方法。將圖案和款式巧妙結合,許多的圖案都在當今的設計中得以廣泛應用,圖案的裝飾作用使得服裝設計效果既炫彩靚麗又不失端莊典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個方面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現代服裝設計思想。在藝術的發展中傳統藝術就是現代設計之源,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完美結合。我國各民族的裝飾圖案內容繁多,風格迥異,數不勝數,能夠把歷史的、當代的各民族的工藝運用于服裝設計,一定會煥發設計旺盛的生命力。
而在當今的服裝設計中,還要注重適時適地廣泛地借鑒。首先要采用哪一類繪畫圖案或者紋樣,首先要考慮到地域差異與時代差異,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民族傳統習俗差異非常大,每一個民族生息繁衍在自己的地域,或高山丘陵,或密林濕地,或雪域高原,或遼闊綠野,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圖騰,比如大眾普遍知道龍象征著天子,還有魚紋、鳥紋、壁虎紋、蛙紋及豬、羊、虎紋,還有高山族的蛇紋、傣族的麟紋都比較特別。它們代表著民族文化的特色,有些就是當地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物。這些圖案從自然之中抽象而來,有的是實物的真實寫照,有的是現實的寫意,這些圖騰蘊含著的、代表著的,或者揭示著的是社會、歷史、政治、文化的遠古文明的答案,服飾紋樣、色彩、款式、質料都是一種特有的民族符號,所以設計師們要高屋建瓴地選擇借鑒,學習它們的設計技能技法,領會其藝術風格。首先要適合,兼顧大眾審美意識和受眾環境,再者就是恰如其分地再現服裝與傳統繪畫圖案的創新思想,主動大膽地進行一些更加具有創新意義的設計嘗試,逐步探索一些設計現代服裝的新思路和新面貌。
如果說前面所述是民族性,下面我們還要討論現代感,這也是服飾設計適時適地要關注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進而強調中國設計而非中國制造。時裝設計,正如維維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所說:“幾何就像數學一樣。為了提出一個時代精神相吻合的等式,你需要將一些代表理念的詞匯加加減減。”舉例,一個菊花化石的螺旋形狀與樓梯或者緞帶比較相似,這就可以引發你設計出新的紋樣。一個特定的元素,可能是中國傳統水墨畫“連年有余(魚)”,也可能是維多利亞時代對沙漏廓形演變的素腰長裙,都在隨著社會發展和文化潮流變遷、拓展。又例如,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利用開縫和省道,就像被切割開的橘子皮,再把每一個曲線重新連接起來,創造出量感,以及切展抽碎褶設計,些許類似中國彝族的蓑衣制作,又增進了廓形的革新和實用。當我們古老的服飾文化煥發出了時代的氣息與生命活力之時,這種發展趨勢就會使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獲得更多的藝術創新靈感,它是借鑒和傳承,也是承前啟后的艱苦工程。
綜前所述,不論是中國傳統服裝的寬衣博帶、柔美修身旗袍,或是世界服裝T臺的自由成衣,看起來服裝設計比任何一種設計都更像是一個工程,它融合了設計師的想象力、堅持、毅力和集中力,更要求活力,這種活力是一種像海綿吸水一樣的借鑒能力,幫助你構思要設計的服裝結構和獨特的視角。中國文化、中國風格的內涵,隨著世界各國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多得到設計師的關注,因此,中國“元素”走向世界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同時也被眾多時裝設計專家們青睞,進而中國元素也被許多設計師采納,成為國際服裝舞臺上一道清新的中國風。
(王春曉,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