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文耀
歪打正著,別開生面
文柳文耀
如今的地球村,確實有點小。瞧,左鄰右舍,連過節也湊在了一起。柳老師小時候,洋節日與中國人根本不可能有關系,可如今,誰不喜歡湊個熱鬧啊?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問題:“柳老師,《今年的萬圣節》怎么寫?”
萬圣節,不就是外國傳來的鬼節?這樣的文章,還怕沒東西好寫?比如,你怎么扮鬼嚇別人,又怎么被別人嚇,是不是聽起來就十分有趣?
可是,你去年已經這么寫了?今年再重復自己,誰受得了?
怎么跳出這個怪圈?柳老師突然想起一首唐詩: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唐代王維的《過香積寺》,細細讀來,不活脫就是一篇游記?它這樣寫:我沒到過香積寺,不知不覺,已經爬上半山腰。古樹參天,往前看,幾乎找不到道路,幸好山林深處傳來鐘聲。一路往前,高聳的巖石下有泉水在嗚咽,陽光透過茂密的松林,冷冷地灑在地上。到黃昏時分,我到達廟前那空蕩蕩的水池邊,我想,這莫不就是當年菩薩制服毒龍的地方?
詩人沒有直接描寫香積寺多雄偉,也沒寫自己玩得多高興,總之,沒有寫游記通常該寫的東西,而只是寫一路上的見聞和自己的感受。
寫游記,卻不寫游歷的景觀,不寫親身經歷的過程,只寫一路感受,如果是我們學生寫的作文,恐怕會不及格!可是,對于王維那樣的大家,又有誰敢說三道四?
在柳老師看來,王維的這種寫作方法,實實在在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范例。它無疑是在告訴我們:寫文章,有時根本用不著被題目扣死了,可以來點自由發揮,來個歪打正著。
于是,柳老師便要講剛才的那個作文題目了。寫萬圣節,難道就不可以不寫萬圣節本身,也來個歪打正著?
你有沒有想到:文章不是要與眾不同么?人家都寫萬圣節里的故事,你為什么不來點別出心裁?
為什么不能獨辟蹊徑?不直接寫與萬圣節有關的鬼怪故事,而是旁敲側擊,說不準還真能來個與眾不同。
好,讓我們先回憶一下:是不是寫過“馬大哈”故事?馬大哈叔叔,馬大哈舅舅,甚至是馬大哈爸爸。丟三落四,身邊這樣的人,這樣的故事,還會少么?說不定,你自己也是個小小馬大哈!把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集中到某一段時間、某一個人物身上,絕對讓人笑翻天!
集中在萬圣節那天發的馬大哈的故事,是不是可以成為《今年的萬圣節》的絕佳內容?
想一下,萬圣節晚上有沒有什么活動?歡樂谷有派對?不錯!準備出發去歡樂谷!你有回家作業?不可能去?可是老爸提出,你會不會喜出望外?但是,如果接下來卻發生一連串馬大哈的事,讓你去了也白去,是不是更揪心?
好,再回憶一下,我們曾經怎么寫馬大哈舅舅的?那次他帶你去看電影,可是,到車庫發現鑰匙沒拿。跑回樓上拿車鑰匙,可是下樓后發現,房門鑰匙不見了。大呼小叫,找了半天,你發現,鑰匙掛在門上,沒拔下來!嘿,真夠馬大哈的吧?
想想看,今天要做怎樣的調整?對,把時間改成萬圣節前夜,不是看電影,而是去歡樂谷。
接下來呢?把車鑰匙忘屋子里了?完全可能!這樣才真馬大哈。要是鑰匙終于到手,車子開動了,又可能發生怎樣的馬大哈事?油沒了!去加油哇。想用手機導航,找加油站,可是,馬大哈忘了給手機充電了。好不容易一路問人,找到加油站,卻發現錢包忘了帶。好不容易從口袋中發現一張銀行卡,又有什么情況?卡里沒錢了!真夠馬大哈的!
接下來怎么寫?怎樣與生活貼得更近,讓文章充滿現實生活感?對,讓爸爸給手機充電,讓媽媽用微信往里面充錢。于是,一直等到錢到手機,你們才驅車到達歡樂谷??墒菚r間不對,我們須等下半夜那一場!可明天還要上學,再說作業還沒完成……
怎么樣?文章沒正面寫萬圣節的事,可是,心情、故事,從頭到尾卻都沒離開這個節日!你能說這文章離題?知道不?妙就妙在這兒!
當然,一開頭,就要讓人知道,那事情發生在萬圣節:萬圣節了,我怎么苦惱。又怎么喜從天降。結尾呢?當然來個首尾呼應,還是回到萬圣節,寫你的感受:唉,今年的萬圣節,讓人一場空歡喜,是不是也太悲慘了?
歪打正著,文章會顯得與眾不同,甚至是別開生面!不信,你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