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德·阿爾索普
被美國有線電視提供商康卡斯特解雇后,夏沃尼·帕特里斯·歐文斯以為自己2015年終于能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的一家幼兒園找到新工作了。這份工作是一個朋友推薦,而當她去面試時,還向孩子和其他員工介紹了自己。
她隨后給園方打了好幾次電話,但卻杳無音訊。“我之前曾在一家日托中心工作過,所以很符合這個職位的要求。但他們卻對我朋友說,因為我太胖了,所以不想雇用。”歐文斯說,她身高1.83米,體重超過227公斤。她曾經在面試中保證,盡管自己體重超標,但仍舊可以輕易坐在地板上跟孩子們互動。
盡管完全能夠勝任某些工作,但胖人還是經常在職場遭到歧視。雖然因為性別、年齡、種族、性取向、地域或身體缺陷歧視員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列為違法行為(包括英國),但很多企業仍然認為,拒絕招募或辭退胖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肥胖顯然是為數不多仍被人們接受的歧視因素。”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恩尼卡·盧格斯說。“盡管美國有那么多超重人群,但這里仍然將肥胖視作一種恥辱。這確實很有意思。”
定義肥胖
肥胖通常是指體質指數(BMI)超過30的人,病態肥胖則是指BMI超過40的人。(BMI的計算方法是用體重(以千克為單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米為單位)。正常體重對應的BMI在18.5至24.9之間。)
雇主經常誤判胖人的能力,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無法應對困難的任務,或者難以長時間不知疲倦地工作。有些超重人群其實非常強壯,耐力也更好。“應該根據具體的人進行判斷,而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胖人就做不了某些體力工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教授、《脂肪君,你到底錯在哪里?》一書的作者阿比蓋爾·撒蓋伊說,“有的胖人很健康,有些人雖然身體肥胖,但卻能跑馬拉松。”
盧格斯展開了一項研究,希望了解零售店在對待求職者或顧客時,是否會歧視胖人。他首先讓體重正常的人來到一些商店,然后又讓他們穿著超重假體來到另外一些商店。盧格斯發現,外觀超重的人經歷了“人際歧視”,也就是一些細微的偏見表現。與體重正常的人相比,店員與胖人互動時微笑的次數更少,眼神交流的次數也更少,甚至會與他們保持更遠的距離,而且往往會更快地結束互動。
女性更糟
有研究顯示,肥胖的女性比男性遭遇的歧視更嚴重。埃克賽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有證據顯示,僅僅因為超重一項因素,就會導致女性在生活中面臨更少的機會,其中也包括更低的收入。他們研究了與BMI相關的70個基因變異,使用的數據則來自英國生物庫中12萬40~70歲的參與者。
“令女性更加肥胖的基因變異也會導致她們更加貧窮。”人類基因學教授蒂姆·弗雷靈說。根據這項研究,如果一位女性的體重僅僅因為遺傳因素而比另一位相同身高的女性重6.3千克,她每年的收入就將比對方少1500英鎊(1867美元)。
美國范德堡大學法學助理教授珍妮佛·貝尼特·施奈爾表示,與體重正常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也更容易從事體力勞動,例如居家護理、餐飲和兒童保育,她們擔任需要與公眾互動的職位的概率也更低。她還發現,與體重正常的女性相比,體重較大的女性會遭遇“肥胖工資懲罰”。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需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往往比需要展開公開互動的工作工資更低,但施奈爾還發現,即便超重女性獲得了需要與客戶聯系的工作,他們的收入仍然低于其他女性。
“社會更重視女性的外貌,所以‘基于審美的偏見是一種可能的解釋。”施奈爾說,“雇主可能擔心,他們的客戶認為體重超標的女性比男性更缺乏美感,因此不希望這樣的女性從事需要與公眾互動的工作。”
呼吁改變
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肥胖行動聯合會”已經為世界各地的雇主們制定了一份職場體重偏見指南,又提供了幾種方式幫助其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例如,該機構鼓勵企業將體重偏見作為多樣化項目的一部分,將“體重”歸入反欺凌政策,并對招聘經理展開敏感性訓練。
大衛·布里特曼一生的多數時候都處于超重狀態。他回憶起自己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參加多樣化培訓時的場景:當時,韓裔和非洲裔美國女性領導整個小組談論性別、種族和宗教歧視等問題。當他提醒他們忘記了一個肥胖者這個重要人群時,在場的人哄堂大笑,因為他們不認為肥胖員工也遭到了歧視。
如今已經退休的布里特曼表示,他的直率幫助他減少了受到別人侮辱的次數。"我并不像其他胖子那樣膽小懦弱,只會坐在角落里為自己的命運嘆息。"他說。但他還是偶爾成為人們開玩笑的對象。他回憶道,在一家牙科學校的文字處理中心擔任主管時,“另外一名經理說,其他人最好都走開,因為大衛要上電梯了。”他把此事匯報給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但卻被告知,這并不屬于公司規定的冒犯行為。他體重最高時達到209千克,目前約為125千克。
法律判例
除非法院認為肥胖也是一種殘疾,否則胖人基本得不到任何保護。在美國,只有密歇根州和一些城市立法禁止歧視體重超標的人。美國公平就業委員會已經多次利用禁止歧視殘疾人的法律向雇主發起訴訟,但迄今為止并未取得太大成功。
“這種立法面臨的挑戰在于,很多胖人都沒有因為自己的體重而殘疾,因此以保護殘疾人為主的法律不會保護所有受到歧視的胖人。”康涅狄格大學盧德食品政策和肥胖中心副主任麗貝卡·波爾說。
多數法院都駁回了這類訴訟。今年早些時候,美國一家聯邦上訴法院裁決,原告的肥胖并非殘疾,因此支持下級法院的裁決,裁定原告無權因此起訴柏林頓北方圣太菲鐵路公司。在發現此人BMI超過40后,這家公司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沒有聘請其擔任機械師。
上訴法院在那起官司中表示,肥胖必須引發基礎性的生理障礙或病情,才能被視作身體缺陷,從而獲得殘疾人保護法的保護。但公平就業委員會的確在2012年贏得了總額是2.5萬美元的和解。被告是一家藥物治療機構,他們因為肥胖而解雇了一位員工。在那起官司中,美國聯邦法院認為,無論是否引發生理缺陷,嚴重肥胖都可能符合殘疾條件。
“如果法院將病態肥胖認可為一種傷殘,那么雇主就必須證明他們拒絕招募的某個人因為肥胖無法完成該工作,或者會對工作構成威脅。”美國公平就業委員會助理法律顧問克里斯多夫·庫津斯基說。
歐洲法院也認定,除非胖人因為自己的體重而致殘,否則不會受到法律保護。這項判決來自一起與丹麥保育員有關的官司:他之前從事這項工作已經超過14年,但卻被當地市政當局解雇。在歐洲法院做出裁決后,丹麥科靈市法院并未找到他無法勝任該工作的證據,但還是做出了對其不利的判決。該案目前已經上訴到丹麥高等法院。
“他可以勝任這項工作,但肥胖卻對工作表現構成了限制:例如,他很難上下梯子跟孩子們一同玩耍,他跑步和走路的速度也趕不上孩子。”原告律師雅各布·桑德說。
由于肥胖對職場女性的傷害大于男性,所以范德堡大學教授施奈爾表示,她認為政府可以對某些雇主采取行動,指控其存在性別歧視。事實上,美國公平就業委員會已經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性別歧視為由成功起訴了多家航空公司,因為這些航空公司要求女性空乘人員必須達到特定體重標準。
應對方法
有的人想出一些技巧,幫助其在職場中應對針對胖子的歧視行為和各種玩笑。瓦林達·洛伊爾曾經被一家牙科診所解雇,原因是新來的牙醫對她的體重和她對待病人的方式“不滿意”。她進行投訴,而診所最終向其賠償約1000美元。
“這些年來,很多人都會因為我的體重而認為我不如別人聰明。”她回憶道,“但我多年前就已經明白,不能因為別人侮辱或歧視我的體重就痛哭流涕。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影響取決于你自己,你不必非要因為別人而感覺傷心難過。”
久而久之,她獲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還形成了極強的自尊。“必要的時候,你可以教給別人如何對待你,如何尊敬你。”洛伊爾現在已經成為馬里蘭州的一名精神病學顧問,她身高1.52米,體重約為113.4千克。“例如,當有人對待我的態度有問題時,我會直接問:‘有什么事打擾你了嗎?多數時候,他們都會停止對我的不敬。”?笏(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編輯/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