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金
摘要:近年來,隨著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影響,韓流文化在中國盛行,掀起了赴韓旅游熱潮,一大批受韓流文化影響的游客奔赴韓國。韓流文化的盛行不僅帶動了韓國旅游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經濟增長。為此,詳細研究了韓流文化帶給韓國旅游業發展的效益,給大連旅游業發展帶來的啟示,提出相對可取的意見措施。
關鍵詞:韓流文化;大連旅游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22
1韓流文化的簡單概述
1.1韓流文化的定義
韓流文化盛行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簡單來說,廣義上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狹義上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最初由中國媒體提出,后來逐漸的被廣泛應用,韓流文化大致上是形容本國對外的文化產業的輸出。
1.2韓流文化盛行的原因
1.2.1韓劇的影響
韓國最初的盛行是通過韓劇的影響,韓國的電視劇題材新穎,不拘于一格,有創新性,韓劇的創作制作精良,韓劇大多數采用邊拍邊播的形式,根據大多數人的意見與心理推進故事的發展,從而更加得到民心。韓劇的制作中,大多數都用外表出眾的偶像來出演男主角和女主角,劇中體現優美的景色,村莊,河流,櫻花,雨雪,在各種旅游景點進行拍攝,讓觀看的人可以賞心悅目。
1.2.2韓國綜藝節目的推崇
韓國的綜藝節目近年來被大量引進,包括“兩天一夜”,“running man”等綜藝節目,收到了極大的反響。這些綜藝節目恰巧是戶外真人秀節目,到韓國的各個地方或者景點進行拍攝,明星藝人在這些地方進行游戲,包括對韓國傳統飲食的宣傳,像是泡菜,拌飯,參雞湯,五花肉等很多食物都打上了韓國的標簽,從而刺激游客的嘗試心理,對旅游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3韓國政府政策的支持
韓國政府為了搶占在中國的市場,積極推行“文化立國”的方針,政府根據韓中兩國的特殊關系,韓國文化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企業投資、民間運作的文化進軍框架,將韓國文化推進中國市場。通過強大的文化宣傳,韓國文化觀光部選擇較高人氣的明星作為形象宣傳,例如李敏鎬,宋仲基等具有超高人氣和口碑的明星。
2韓流文化給韓國旅游業帶來的影響
2.1帶來較高的經濟收益
受韓流文化的影響,去韓國旅游的大多數游客想要購買明星相關的產品或者購買化妝品香水等商品。對赴韓導游進行了在韓旅游態度調研,大多數游客去韓國旅游時,購物是主要目的,除明洞外東大門是赴韓旅客購物的主要地點,給韓國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收入。
2.2帶來較高的客源流量
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出境旅游組織106423萬人次、5630.18萬人天。在亞太地區最受歡迎的10個旅游目的地中,韓國首爾、泰國曼谷、芭提雅和普吉島這4個目的地的最大旅客來源地都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游客占亞太地區前往這些目的地旅行的游客比例分別為50.5%、38.2%、28.8%和25.6%.可以看出中國游客去韓國旅游的趨勢是勢不可擋的,中國成為最大的旅客客源地。
2.3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
隨著韓流文化帶給旅游業的影響日漸擴大,兩國的文化交流也日漸頻繁,從而推動了兩國之間的友好交流,良好的政治經濟合作往往是文化交流的基礎。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期間,還在清華大學舉行演講,闡述了“中國夢”與“韓國夢”可以攜手共進,并訪問了中國古代文明的遺跡地西安。樸槿惠總統訪華的又一重要舉措是建立并強化中韓人文紐帶,構建中韓人文共同體。因此,兩國決定設立“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從而有助于改善兩國因“東北工程”爭議對兩國關系帶來的損害。中韓兩國具有三千多年的交流史,兩國長期以來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共同的人文價值觀,理應成為促進兩國發展友好文化交流的正能量和優秀文化資產。樸槿惠本人也具有較高的中國歷史文化的造詣,通過此次訪問西安,并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等,進一步加深了對中韓兩國歷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韓流”與“漢風”也必將進一步交相輝映,從而有助于加深兩國國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為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全面發展奠定民意基礎。
3從韓流文化的發展探討大連旅游業發展策略
3.1大連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1城市宣傳方式單一,缺乏廣泛高效的宣傳方式
大連是一座浪漫的城市,也是一座擁有歷史的城市,城市風光與美景數不勝數,但是卻缺乏高效的宣傳方式,目前國內影視劇市場對于在大連拍攝取景的少之又少,不能起到廣泛的宣傳作用。從韓流文化對的發展與宣傳上來看,大連有充分的宣傳發展空間,韓國首爾的結合各類文化遺存建立各種博物館,開展文化展示活動,在影視劇中多次進行拍攝于宣傳,大連旅游業的發展與宣傳卻缺乏這一類的活動。例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后裔》等韓劇的熱播,給韓國和希臘著兩個主要取景地帶來的旅游客源是不可小視的,韓國小法蘭西村,就是通過《來自星星的你》迅速躥紅,迎來海內外一大批游客。
3.1.2缺乏對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忽略文化旅游市場
大連的城市旅游發展拘泥于幾個單一的景點,不能很好地探尋與挖掘城市的內在文化與歷史文化。大連旅順等地區都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卻沒有很好地建設與利用。例如旅順的日俄監獄,博物館,櫻花園,203高地等一系列旅游產品,沒有很好地賦予文化內涵,過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宣傳與打造。
3.1.3旅游發展規劃缺乏多元化戰略,旅游資源整合不夠完善
大連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對旅游的發展規劃不夠多元化,旅游業發展一直以來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協調性,缺乏整體的發展意識,旅游業的發展規劃比較盲目單一。旅游項目開發和建設質量不高,全局性差,這是造成旅游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旅游業的發展。大連城市環境逐漸弱化,現如今國內許多的城市對城市建設、環境美化越來越重視,人們旅游方式更加趨向于休閑度假型,大連的城市整體環境優勢將不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缺乏對文化,地方景點等多方面資源的整合
3.1.4旅游服務設施不夠全面,服務水平較低
我國國家旅游局表示,我國景區旅游將開始進行全面融合,把城鄉建設,鄉村再造,基礎設施建設等和旅游結合,擺脫“景區門票經濟”的依賴,未來三年在全國建立600個全域旅游區。全域旅游是把一個行政區當作旅游區,市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長上,而是游客旅游質量的提升。以目前大連市旅游業現狀,無法響應國家號召,做到較高質量的全域旅游,服務基礎設施不全面,景區和旅行社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3.1.5旅游產品缺乏特色,旅游相關產業帶動性弱
大連是在一座海濱城市,因此在旅游定位上陷入了一種局限性,只是單方面的宣傳浪漫大連,時尚之都的海濱城市,過于乏味與單調,在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帶動上是微乎其微的。在購物方面更是缺少針對性的產品,規模性太小,急需特色產品的打造,像是韓國明洞,東大門都是很好地旅游購物范例,很具有規模性。旅游紀念品毫無特色,沒有吸引力,不論是在文化上還是經濟上,都無法起到帶頭作用。大連飲食旅游方面也待開發,大連特色飲食也是一個吸引游客的好的旅游產品,但是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與宣傳。
3.2大連旅游業發展的建議
3.2.1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宣傳方式
應該學習韓國通過影視,音樂,綜藝等方面的宣傳加大旅游業營銷宣傳的做法,通過拍攝更多更好的影視作品,音樂節目,或者成為綜藝節目的取景地,修建地旅游主題公園、開發電影電視劇拍攝地旅游線路等做法,通過網絡,微博的線上媒體的先進手段,把大連旅游和文化更好地推廣與宣傳。開展更多的文化宣傳性活動,讓文化的宣傳與影視的拍攝完美的融合,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再單一的進行旅游廣告宣傳。
3.2.2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線路
大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資源豐富且歷史悠久。戰爭時期的遺留物很多,像大連旅順這樣的紅色旅游城市應該得到很好地開發。大連旅順本身就經常有劇組進行拍戲,但是宣傳效果卻一般,主要是沒有給大連賦予一個特色文化的標簽,應該在大連這樣一個原有歷史豐富的城市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表,來吸引更多的人來探索,并且在旅順這樣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這樣的地方開發鄉村旅游與城市旅游結合的特色旅游路線,在豐富文化發展的前提下增加附加產業。
3.2.3整合整個大連市的旅游資源,對海濱環境的優化利用
加大大連市城市環境的建設,不要止步于浪漫大連這樣的口頭標語,對于海濱環境要加以優化利用,例如拍攝浪漫偶像劇,為海灘賦予一個特殊的意義,吸引情侶或者家族游客來此進行游玩與觀賞;也可在海灘上進行綜藝節目的拍攝,例如國內引進的《極限挑戰》綜藝節目就去青島的海灘進行了拍攝取景,從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去觀光。
3.2.4響應國家政策,提高服務設施與水平
積極建設全域旅游,提供更加完善的旅游設施設備,效仿韓國樂天世界,建立全季性的市內旅游主題樂園,開辟大連城市旅游巴士,與城市資源深度融合,聯合下屬區域的旅游資源,打造更高端的服務水平,能夠全面滿足游客的體驗需求。
3.2.5打造購物旅游,發展特色化商品,宣傳旅游相關產業
仿照韓國東大門,明洞等旅游購物地,打造特色化旅游商品,宣傳旅游相關產業,例如對飲食方面的宣傳,主題樂園的宣傳,特殊含義的景觀宣傳。充分發掘城市特色,找對市場,開發酒店旅游,打造特色酒店,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間,采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的原則,進一步發展與規劃,爭取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韓康一.韓中文化交流對兩國旅游業影響的研究——以“韓流”現象為中心[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12).
[2]張焱華.國外影視文化旅游營銷運作模式對我國影視旅游發展的影響——以韓國在亞洲掀起的“韓流”為例[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8,05.
[3]鄒蓉蓉.從“韓流”現象看中國影視旅游業及其有效的運作機制[D].上海:復旦大學,20070516.
[4]李犖犖.國內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運營研究——以大連旅游營銷系統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