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波 翟華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集團越來越多,集團統一審計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提及。而集團統一審計會對作為財務報表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的投資者產生怎樣的影響?選取2012—201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根據企業的性質,分別從國有企業集團和非國有企業集團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國有企業集團統一審計會顯著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而非國有企業集團統一審計對投資者的信心并沒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企業性質;集團統一審計;投資者信心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56
1引言
審計,一般是指事務所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否存在重大錯報發表審計意見,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和信心。而投資者是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投資者是否會關注審計,以及審計會對投資者信心造成怎樣的影響?這是關于審計的目的能否實現的關鍵問題。同時投資者信心是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繁榮和發展的基礎,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相比于管理層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現金流量等信息處于明顯的弱勢,投資者主要根據管理層公開發布的財務報告信息來判斷對企業投資的成本、風險和回報,因此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審計的質量就對投資者的信心和決策存在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審計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也是關于我國資本市場能否良好發展的關鍵問題。
而國有企業作為一種企業,一方面它具有一般企業盈利性的性質,但同時另一方面,它還具有調節國家經濟的性質,而為了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我國早在2004年就發布了《國資委統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試行辦法》其中就規定:鼓勵國有企業選擇一家事務所進行統一審計,并明確說明總資產在100億以下的國有企業,應該選擇一家事務所進行統一審計;并支持總資產比較大的國有企業應該選擇一家事務所進行審計。
企業集團內的公司聘請統一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特別是占企業集團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集團進行統一審計,是會產生溢出效應,從而增強事務所審計的效率效果,提高投資者的信心,還是投資者會懷疑企業集團通過統一審計,來影響事務所的獨立性,從而對投資者的信心產生負面的影響。為了研究不同性質的企業,投資者是否會對企業集團統一審計產生不同的信心,投資者是會更愿意相信由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還是非政府企業。本文分別從國有企業集團和非國有企業集團選擇統一審計來研究對投資者的信心影響,對企業集團以后審計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2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2.1文獻回顧
對企業性質的研究,蘇蕊芯、仲偉周(2011)研究發現,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其履行社會責任更具隨意性,功利性和盲目性等特點,民營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劉桂春、葉陳剛(2013)研究得出,審計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提高比非國有企業更加顯著。
對投資者信心的研究,國外研究可以追溯到凱恩斯時期,他提出,市場參與者基于對其他參與者的心里來做出自己的決策。Kim and Purnanandar(2010)研究發現,當企業進行股權融資時,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的信心受公司治理質量的影響。國內的研究,雷光勇等(2011)基于我國中小版上市公司,研究發現盈余質量與投資者信心呈正相關關系。
對企業集團統一審計的研究,王春飛等(2013)分別從政治關系、地域和事務所規模等方面研究了統一審計對企業資本成本的影響,并發現同一地域和小所進行統一審計會增加企業的資本成本。李安蘭等(2014)對我國2003—2010年我國A股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表明,地域、制度的變化和代理問題都會影響企業集團是否選擇統一審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性質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顯著的影響,投資者信心受公司治理質量,盈余質量等因素的影響,集團統一審計會對企業資本成本、審計收費等造成影響。而很少直接研究不同企業性質的集團統一審計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
2.2研究假設
眾所周知,事務所和投資者與管理層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管理者比投資者和會計師事務所更加了解企業,擁有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在資本市場上存在著天然的競爭優勢。但是,從企業集團的角度來看,集團內的上市公司如果選擇一家會計師事務進行審計,是否可以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使審計師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接觸集團內各個子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管理運作,從而可能由于“溢出”效應,進而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影響,達到加強資產監督管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最終提高投資者的信心。還是企業集團也可能因為給事務所提供了更多的審計業務,增加事務所對企業集團的依賴性,從而影響事務所的獨立性,進而降低審計質量,最終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而不同的企業性質是否會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我們提出假設1:
H1:國有企業集團統一審計可以增強投資者信心,而非國有企業集團統一審計不能增強投資者信心。
3樣本選擇與研究設計
3.1樣本選擇
本文從國泰安選數據庫選取2012—2014年我國A股以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兩家及兩家以上的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按照實際控制人性質的不同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并且通過如下篩選得出:(1)提出金融類公司,ST公司。(2)剔除相關變量缺失的公司。最終得到467家樣本企業。
3.2變量定義與說明
(1)集團統一審計(saudit)。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子公司中,選擇同一事務所對其所控制的子公司進行審計達到2家及其以上,并取值為1,否則為0。
(2)投資者信心(IC)。顧名思義,就是指投資者對企業的態度,是投資者基于對企業現在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管理能力等來判斷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雷光勇等(2012)根據公司盈利能力等特征和市場因素,選取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市凈率和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來衡量投資者信心。本文借鑒此指標并通過組成分分析法來得出投資者信心指數。
3.3基本模型
本文通過模型1來檢驗文中提出的假設:
ICij=b0+b1Saudit+b2Size+b3Lev+b4 Cash +b5Opinion +b6D_ratio+b7G_ratio+b8ROA+a(1)
模型(1)中,IC表示投資者信心,saudit表示集團統一審計,Size、Lev、ROA、Cash為控制變量,分別表示為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和現金持有率。具體定義詳見表1。
5穩健性檢驗
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實證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1)選擇不同的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其回歸結果與之前基本一致。(2)選擇不同衡量投資者信心的指標來計算投資者信心,再進行回歸,其結論基本一致。
6結論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企業集團普遍存在,并且隨著不斷發展其所占據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大,而國有企業又是企業集團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國有企業集團內各個公司委托統一事務所進行審計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那么,國有企業集團統一審計會不會提高審計質量,投資者對這種現象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研究發現,從總體而言,集團統一審計可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說明企業集團通過統一審計產生了“溢出”效應,可能是因為同一事務所通過審計同一集團內的各家子公司,加強了對企業集團的了解,從而增強了審計的效率和質量,最終提高了投資者的信心。
從不同的企業性質,我們還發現,國有企業集團進行統一審計可以顯著的提高投資者的信心。但是,非國有企業集團進行統一審計對投資者的信心并沒有顯著的影響。可能是因為,投資者出于對政府公信力的信賴和國有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的態度的認可,從而更愿意相信由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進行集團統一審計。而非國有企業由于缺乏政府公信力的保證,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不足,投資者對其進行集團統一審計持懷疑態度。
參考文獻
[1]雷光勇,王文,金鑫.公司治理質量、投資者信心與股票收益[J].會計研究,2012.
[2]李安蘭,許日,王春飛等.集團內上市公司的審計師選擇研究[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4.
[3]陸正飛,王春飛.集團統一審計:現狀、意義及潛在影響[J].財會通訊,2011.
[4]伍利娜,王春飛,陸正飛.企業集團審計師變更與審計意見購買[J].審計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