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職業教育規劃的調整,武漢鐵路橋梁學校迎來了難得的一次一次發展壯大機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地位也必將獲得極大的提升,特別是隨著新校區的建成,將會給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把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建設推向新的階段,擺在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
關鍵詞:職業院校;發展機遇;跨越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99
1專業培養目標、崗位方向與能力要求
1.1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電子整機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一般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與維修人員。
1.2專業崗位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一般電子設備的裝配、調試、維修和檢驗等技術工作,以及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的生產、采購和銷售工作。
1.3畢業生崗位能力要求
1.3.1專業能力要求
(1)電子產品營銷崗位:要求熟悉電路基本理論,掌握電子元器件、材料、電子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和相關標準以及應用領域。
(2)電子產品裝配、調試崗位:要求熟悉電路基本理論,掌握常用電子元件的識別辦法、技術參數和裝配要求,掌握電子元件的安裝工藝與焊接工藝,熟悉電子產品的裝配工藝過程,掌握常用電子測量儀表儀器的使用和操作,掌握電子產品的調試技術,能熟練使用各種常用焊接工具與焊接材料,具有較強的PCB板圖和元件裝配圖的識圖能力以及編寫裝配工藝流程卡的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設備與裝配工藝的能力。
(3)電子產品技術維修崗位:要求熟悉電路基本理論,掌握單片機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技術,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技術參數和使用要求,并能熟練分析電子產品的工作原理,具備運用常用電子測量儀器去測量、分析與判斷電路故障的能力,掌握元器件的替換與焊接技巧,掌握電子產品的運行操作能力與調試技巧,具備良好的電子產品維修技能。
(4)電子產品一線生產、質量檢驗、調試、管理生產崗位:要求熟悉電路基本理論,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技術性能和裝配要求,掌握電子產品的加工工藝和生產過程,具有較強的組織、溝通與協調能力,具有現代化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生產安排與調配能力,良好的自學能力以及主動適應現代化生產的管理要求。
1.3.2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具有敬業奉獻的吃苦精神。
(2)具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具有與人合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作態度與責任心,穩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學習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
(5)具有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具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自理、自律能力,刻苦耐挫能力,應急應變能力。
2專業建設目標、內容與措施
2.1專業建設目標
(1)以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為重點,深化專業課程改革,建立人才培養目標鮮明的課程體系。
(2)完善“校企融合、教產一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用人需求對接。
(3)改革傳統的結果評價機制,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評價機制。
(4)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和骨干教師團隊。
2.2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
(1)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
(2)工學結合模式的有效實施辦法。
2.3專業建設措施
2.3.1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
(1)理實一體化課程結構設置。
通過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近40家電子企業走訪和調研,同時深入研究分析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最后得出了一個結論是,中職教育的發展走理實一體化和工學結合的道路勢在必行。
通過對用人企業的調研和畢業生反饋信息分析,結合本專業畢業生崗位發展分析,確定了本專業的兩個培養方向:一個是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及生產管理方向;一個是家用電子產品的維修方向(平板電視維修);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確定課程結構,采用專業主干課程+專業化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選修)的課程結構模式,課程結構設置如表1。
(2)理實一體化項目教材開發。
項目教材的文本格式反映了編寫者的教學理念,能否跳出原來的學科型教學框架的束縛是成功編寫項目教材的關鍵。在專業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改革試點,組織骨干教師編寫項目教學校本教材,其中已經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的校本教材有《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項目教程》、《電子技能與實訓項目教程》、《電視機原理與維修實用項目教程》。在做好以上項目教材開發的同時,繼續組織專業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完成《平板電視維修手冊》校本項目教材的開發編寫工作。
(3)雙師型教師培養。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根據專業培養方向,制定了專業教師培訓計劃:一是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二是選派骨干教師深入企業參加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學習與鍛煉,其中選派兩名骨干教師到長虹公司和海信公司參加平板電視的維修學習;三是聘請典型電子企業的資深專家定期到校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四是制定校內教師培訓方案,采用師傅帶徒弟“傳幫帶”的方式培訓。
(4)理實一體化實驗實訓室的建設。
依托職教壯大的優勢,建設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的現代化實驗實訓室,實驗實訓室建設規劃如表2。
(5)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設計。
“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踐穿插進行,將兩者有機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穿插投影、掛圖、實物拆卸、板書、講述,形成“教、學、做、考”四位一體化教學新模式,它包括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項目及內容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設計。
教學環境的創設:創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于一體,集演示、講授、操作等多功能融于一體的多媒體實訓教室。
教學項目和內容的設計:一是設計合適的教學項目,以最大限度地負載課程的知識與技能要求;二是做好教學項目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的對接;三是調整項目內容,以確保項目及時體現企業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
教學目標的設計:以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為培養目標。重點加強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道德素質的培養。
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設計:堅持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主線,進行實踐能力導向的一體化教學,學生以行動為導向,以完成工作任務為基礎,在項目任務的引領下完成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以“做”促“學”,以“體驗”促進“思維”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教學方式轉變,創設合適的職業活動情境來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6)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的評價。
改變傳統的結果評價方式,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評價方式。建立了教師、學生、家長和企業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逐步建立了以能力為本位、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2.3.2工學結合模式的有效實施辦法
(1)引入生產性實訓項目,形成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以職教園整合為契機,與光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在校內建成一條電源轉換器裝配生產線,企業主要提供生產設備和材料,包含生產原材料、耗材、檢測設備等,學校提高場地和操作人員,生產線的技術和管理工作由企業調派人員和校內專業教師共同承擔。電子專業學生每周以二天為一個單元進行生產性實習,每個單元中融入了理論教學、工藝編排、上線生產、產品檢測、產品返修等多個環節,促進了學校與企業間的技術(生產)對接。
(2)建立企業中間實習制度,積累學生社會活動經驗。全面落實中間生產性實習制度。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個學期均安排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頂崗實習四周(一個月)時間,教師主要一方面配合企業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深入企業學習與鍛煉,學校按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學生參與生產性實習,企業按計件工資標準向學生發放勞動報酬。可以考慮與武漢市奕東電子、光寶電子科技、能一郎電子三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定崗實習協議,學生通過參與中間實習的實踐鍛煉,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人合作等職業能力形成,養成吃苦耐勞和爭先奉獻的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