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鴻程
摘要:認真面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提振信心,落實政策措施,創新融資模式、突出市場主體地位、加強人才引進,加快企業轉型、加快載體建設等七項有效措施,促進山東省萊蕪市民營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關鍵詞:加快 民營經濟發展 思路探析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堅定不移地突出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和十大產業振興提升,扎實開展企業困難“摸排消”活動,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在扶持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到“五個創新”:
(一)積極推進服務創新
市委、市政府推進十個重點產業振興提升的重大決策和市級領導分包產業聯動機制的實施,使抓經濟、促轉型、保增長成為首要主題,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力效應開始顯現。
(二)積極推進融資模式創新
市政府相繼出臺了設立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應急轉貸資金和過橋資金、成立政府參股擔保機構、加快規模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鼓勵企業上市掛牌等政策措施,促進了企業資金問題的解決。
(三)積極推進營銷方式創新
積極推進“互聯網+”發展模式,依托我市特色優勢產業,從六類重點項目著手,重點調度,重點扶持,帶動全市中小企業向電商化發展。
(四)積極推進技術創新
堅持抓好關鍵的少數,選擇技術水平高、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企業,制定專門扶持政策,一企一策,進行重點服務、精準扶持,加快培植成為產業發展的龍頭和小巨人企業,盡快實現轉型升級。
(五)積極推進平臺創新
圍繞加快塑料機械、農產品加工、粉末冶金等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積極鼓勵扶持企業搭建創業服務平臺。
二、存在問題
一是從管理層面看,企業經營粗放,市場競爭力不高。在工業小微企業中,大多數企業從事粗加工,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低,競爭能力弱。二是從效益層面看,經濟下行,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市場整體需求低迷,對實力弱小、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小微企業的影響更加明顯。三是從結構層面看,傳統行業多新興產業少,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轉型升級步伐緩慢,市場競爭力低,造成產能過剩,兩項資金占用大。四是從要素層面看,資金、人才、市場等生產要素緊張,特別是資金問題成為阻礙當前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下一步發展思路探析
(一)提振發展信心,爭取更大作為
認真學習和廣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當前經濟形勢的定位,引導全市廣大民營業者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判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二)落實配套措施,釋放發展潛力
按照習總書記“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和“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指示精神,對當前服務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整合梳理完善,使之更加富有指導下、鼓動性、操作性。
(三)創新融資模式,增強資本活力
繼續發揮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應急轉貸資金、中小企業過橋資金、政策性和政府參股擔保機構的作用,幫助更多的企業破解融資難題。
(四)培育壯大主體,廣泛借助民力
繼續堅持擴容增量和提質增效并舉,加大培育各類市場主體力度,從源頭上激發全民創業興業活力。進一步叫響“希望在民間,活力在民營,發展靠民力,振興靠民心”口號,引導全社會積極投身經濟發展主戰場,務工經商干事創業,實現個人價值。
(五)加快企業轉型,壯大企業實力
一是強力推進產業振興提升。改造提升鋼鐵生產及深加工產業,積極向上下游產業拓展延伸,著力發展不銹鋼、優特鋼等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產品,走精品化、特色化發展之路。二是大力培育民營企業品牌。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從低效率領域轉向高效率領域,增加市場有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六)實施人才戰略,培育新生動力
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創新強市之路。一是堅持人才引領。加快實施“5158”產業人才聚集工程,引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二是抓好人才培育。著力培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開展“千名企業家”培訓計劃,積極與國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企業家管理團隊。三是推動自主創新。探索實施科技創新券、組件企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扶持辦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及時更新先進設備,組建院士工作站、科研中心、檢測中心、研發基地等創新平臺。
(七)強化載體建設,增強承載能力
一是推動產業集群向更高層次發展。對確定的十大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規劃,著力打造精品鋼加工、生物醫藥、節水器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整、公共服務健全、示范作用突出的產業集群。二是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抓住萊蕪高新區晉升國家級園區的重大機遇,瞄準更高定位,突出創業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揮產業轉型和機制創新的引領示范作用。三是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共享、技術支持、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創新園區體制機制,強化經濟職能,完善組織架構,著力在行政管理、項目審批、開發運營、綜合考核、人員管理等方面實現突破。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公告》
[2]《萊蕪調研》
[3]《萊蕪市統計年鑒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