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校
八年級(22)班 羅 馬
勿讓國粹消亡
——觀《百鳥朝鳳》有感
浙江省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校
八年級(22)班 羅 馬
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百鳥朝鳳》?
影片一開頭,主角游天鳴被他的父親帶到了焦三爺的嗩吶班子中,父親說盡好話讓焦三爺收天鳴為徒。不為別的,只為圓自己兒時未成的夢想——當個嗩吶匠。暫且不說這是否侵犯了天鳴的受教育權,先來看故事:
當地有個規矩,人去世后要請嗩吶班子來吹嗩吶。品德平庸的,吹兩臺;品德中等的,吹四臺;品德高尚的,吹八臺;那些德高望重的,才有資格吹上一曲《百鳥朝鳳》。這附近十里八鄉,能吹好《百鳥朝鳳》的只有焦三爺一人,因此,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天鳴的父親在天鳴被焦三爺收為徒弟之后就走了,把天鳴扔在了焦三爺家。天鳴從此開始認真地學習嗩吶。原因既有對父親的怨,也有光大家門的想法。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年那個小天鳴已經長成了健壯的青年,吹嗩吶的技藝也有了極大的長進。當他以為自己可以將嗩吶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時,外頭來了一支西洋樂隊。新奇的表演方式抓住了鄉親們的眼球,再也沒有人想聽嗩吶了。以柳三為首的一群混混更是與嗩吶班子打了起來,踩壞了嗩吶,打傷了班內眾人。
從此嗩吶風光不再,學會了《百鳥朝鳳》的天鳴失去了用武之地。嗩吶班子也散了,一干師兄弟有的下海經商,有的做了包工頭……反正再無一人做與嗩吶相關的事了。
看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一位俠客想要屠龍,等他用了大半輩子學成屠龍技藝后,卻被告知世上本無龍。天鳴與這俠客一樣,都只能無力地接受殘酷的現實。
這部影片其實不是個例,它是千千萬萬個相似故事的投影。拿我們溫州來說吧,曾經輝煌一時的鼓詞早已不見蹤影,有了電視劇誰還會去看那老掉牙的鼓詞?黃楊木雕、細紋刻紙、首飾龍……多少項傳統文化與技藝正在失傳?《張協狀元》曾火遍大江南北,如今還有幾人知曉?“萬人空巷看茶花”也已成為了歷史。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只取其精華,那也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存在。可惜,有多少文化在流失!中西文化合璧并非不好,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又怎能說扔就扔?人們對于外國洋節耳熟能詳,而對于二十四節氣是否能完整報上來?張口閉口網絡小說,你可知道宋詞的格式有哪些?這些都是國粹,是幾千年文明沉淀下來的精華,是我們民族的根。一個民族若失去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該是多么可怕!
勿讓國粹消亡。
我覺得,這部影片的主旨,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點評
文章從電影《百鳥朝鳳》出發,延伸到各個領域的傳統文化,從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溫州鼓詞、黃楊木雕,到更多只存在于傳記歷史中的工藝,傳統文化正在漸漸離我們遠去。文章中心明確,見解獨到,提出的觀點十分深刻。
指導老師 黃 忠 徐 琤
(本欄目編輯 楊 靜)
Email:11453466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