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互聯網時代,驅動金融發展的金融科技已從過去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層面,開始轉向底層技術創新。按照最新發布的《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北京市將在未來加快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作為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的代表,區塊鏈技術憑借去中心化、透明性和高效率等顯著優勢,成為近期金融行業關注的熱點,在推動金融領域改革方面被給予很高期待。
顛覆金融實現形式
隨著傳統金融不斷實現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金融早已突破了資金融通的傳統內涵,將金融信息與金融科技高度融合的各種技術,開始成為驅動金融發展的強大動力。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便是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目前已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成果。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項以分布式、多節點的方式,采用加密技術加時間認證,通過智能合約來解決社會信任問題的信息技術。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用五個詞來總結區塊鏈的特征,即Distributed(分布式)、Trustless(去中介信任)、Asymmetric Cryptography(非對稱加密技術)、Smart financial contract(智能金融合約)、Time stamp (時間戳)。
“相對于中心化來說,區塊鏈就是分布式總賬技術。”霍學文對記者表示,人類社會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前,信任解決方式是中心化。比如設立政府部門或者征信中心等發證機構,都是為了解決社會信任問題,但盡管如此,這一問題仍是阻礙商品經濟發展、公平交易、信息流動以及社會資源配置等問題的癥結,導致在證明時各種尷尬情況頻出。
而區塊鏈是由一串按照密碼學方法產生的數據塊或數據包組成,對每一個區塊數據信息都自動加蓋時間戳,從而計算出一個數據加密數值,即哈希值。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從創始區塊開始鏈接到當前區域,形成區塊鏈。這項技術的實質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無需相互擔保信任或所謂“中心”的第三方核發信用證書,采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加密算法創設的節點普遍通過即為成立的節點信任機制。
從理論上看,當區塊鏈的節點達到足夠數量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不用“中心”授權便能形成信任、達成合約、確立交易、自動公示、共同監督。因此,在一些機構或金融界人士看來,區塊鏈自身具有的去中心化在未來將徹底顛覆金融領域。
但在霍學文看來,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去中心化是錯誤的,中心依然存在,過去是物理中心,未來是以互聯網為中心,誰提供區塊鏈的分布方式,誰就是中心。”他解釋說,互聯網時代不能改變社會組織關系、層級結構和企業組織體系,只能改變信息的存在方式、傳輸方式以及對社會的作用方式。因而作為一項技術的區塊鏈同樣顛覆不了金融,而只能顛覆金融的實現形式,改變金融與外界的溝通形式。
攻克金融疑難問題
除了借助多節點、時間戳等技術,解決社會信任問題,霍學文表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乃至經濟社會還將發揮諸多重要作用。
首先,區塊鏈可以解決支付問題。“社會交易成本中很大一塊來自支付,包括渠道、機構、工具、支付認證、安全機密等一系列環節,尤其是在跨境交易進行國際支付時,需要時間和各種費用。”他提到,如果通過區塊鏈,能夠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匯兌風險,加快傳輸速度,大大提高支付效率。
其次,在當代社會中,商品經濟、社會信任和契約關系缺一不可,但目前無論是法院審結的案件或者一般經濟合約都會遇到執行難、存在糾紛等情況。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能夠在合約設定好后,自動確定執行,降低違約率。
“在解決金融和社會領域的欺詐方面,擁有信用認證、智能合約、全網公開等特征的區塊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霍學文表示,如果將合約放在區塊鏈上,隨著節點不斷增多,只有超過51%的節點都通過,才能確定一個新區塊成立,即獲得認可,要想篡改或造甲,也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這就能大大減少欺詐行為,而這一反欺詐過程則能增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讓每個人、每家企業都更加珍視自己的信譽。
此外,從比特幣這一區塊鏈技術應用典型來看,雖然它不能當做法定貨幣,但卻預示著數字貨幣時代即將到來,目前各國央行都在加緊研究法定數字貨幣。霍學文表示,數字貨幣是未來貨幣的新形態,法定數字貨幣則是基礎、底線和價值標準。對于我國來說,有了中央銀行推動的數字貨幣,將會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加強基于貿易的支付清算和金融投資。
基于以上這些改變,區塊鏈技術將近一步改變現有金融體系與結構,通過這種底層技術改變金融的組織體系、市場體系、機構體系和工具體系。而各種跡象表明,區塊鏈給金融領域帶來的變化已經開始,正在加速,并將形成趨勢。
北京搶占區塊鏈高地
目前國內外金融界都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目前,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正在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證券;瑞士銀行開發了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德勤已將這種技術應用于企業審計;歐洲的幾大金融機構則創設了R3區塊鏈聯盟,正在研究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智能合約、支付清算等方面的應用。
我國金融界也在密切關注這一趨勢,北京已經組建了多個區塊鏈技術聯盟,成立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的金融科技公司,專門設立互聯網金融安全產業園,建立互聯網金融安全體系,集中推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
根據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按照“三步走”方針,將不斷加強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使北京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端經濟增長極、創新人才首選地、文化創新先行區和生態建設示范城。
在重點任務中,提到“夯實重點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其中便包括“推動科技與產業、科技與金融、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聚集世界知名企業技術創新總部,構建跨界創新合作網絡。”重點任務還明確提出“加快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包括“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建設”。
對此,霍學文表示,在推動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區塊鏈是重要內容。針對目前外界對這一技術的熱捧,他表示現在大多數企業和機構還都處于區塊鏈研究階段,真正做底層技術的并不多,而在進入區塊鏈時代后,政府將加強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安全體系建設、標準、系統檢驗和監測,尤其是區塊鏈產品的安全性核查。
“鼓勵合法、打擊非法、普及教育。”霍學文將政府對于區塊鏈的工作概括為這三方面,既肯定了區塊鏈作為未來科技金融核心競爭力的地位,又通過法律手段保護新技術不被不法分子利用,但由于互聯網時代,很多監管措施相對滯后,因此光靠依法打擊還不夠,需要社會力量參與金融消費者的教育與保護。
在談到政府在區塊鏈技術創新開發中扮演的角色,霍學文表示,絕大多數創新性技術都是由市場開發、政府引導、社會公認,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政府則重在打造創新生態環境。目前北京在金融創新生態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不僅擁有各種金融業態,以及規范的監管政策和措施,同時重點推動一批領先型創新和具有潛質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從制度、人文、技術、規則、用戶、產品、標準、服務、人才等多方面營造良好的金融創新生態環境。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多層面都在推動區塊鏈技術,無論互聯網企業、純區塊鏈技術企業還是傳統金融機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開發積極性都很高,并且已有項目落地,其中市網貸協會委托企業開發的北京市網絡借貸平臺風險監管系統正處于測試階段,即將上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