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慶
作為國家首都,北京應該定位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領頭雁”,充分發揮各類資源優勢和引領帶動作用,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本輸出為紐帶,以產業轉移為抓手,攜手其它省市,積極對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定位:國家戰略實施的
“領頭雁”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將以資源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在沿線國家發展能源在外、資源在外、市場在外等“三頭在外”的產業,進而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通過資本輸出消化自身的過剩產能,并以拉動新興市場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全球增長,從而為疲弱的世界經濟貢獻力量。
北京應該充分發揮和利用自身的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國際交往優勢、資本優勢、信息優勢和人才優勢,進一步加強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管理中心等建設,當好 “領頭雁”,引領和帶動其它省市、地區更好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具體來講,北京應該以其豐富的外交資源、企業總部資源為基礎,以資本輸出為紐帶,以科技創新資源、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為重點,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相關產業轉移為抓手,充分發揮北京地區的資金、資源優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在多個領域、多個層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和省市進行深層次的互通互聯。
兩條途徑:深化
對內對外開放
途徑一:對接國外,主要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及重點城市。對接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互聯互通;以資本輸出為核心的對外并購(重點是能源類企業并購或合作);以技術輸出、金融、物流為重點的服務貿易;文化產業輸出及文化交流;旅游推介與合作;重點產業園區的對接,如中關村科技園、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可與部分國家重點園區進行對接與合作。
對于北京來說,需要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以向北開放為戰略重點,加強與沿線國家和重點城市的對接,并向西向南拓展對外開放新區域,最終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
途徑二:對接國內,主要是“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國內其它省市。對接的重點內容包括: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與合作;一般制造業、區域性專業市場、部分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的轉移;資本輸出與并購;技術與服務輸出;人才培養與合作。
對于北京來說,可以加強和深化與相關省市的合作,加快資本輸出,以津冀為重點積極拓展輻射半徑,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和園區對接,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構造首都的“高精尖”經濟結構。
三個層面:支持各類
企業走出去
在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對接中,要重點發揮各類企業的作用,積極支持企業以不同的方式走出去。
中央企業要充分發揮“排頭兵”的作用。具體來講,中央所屬機構特別是中央企業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人才優勢、業務優勢、資本優勢,以及海外投資的經驗和渠道,主動尋求走出去,參與沿線國家、地區或國內其它省市的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互聯互通;通過資本、技術和人才輸出,主動尋求對外并購或戰略合作,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
市屬企業可以扮演“跟投者”的角色。市屬國有企業在資產規模、海外投資經驗等方面與中央企業相比可能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部分市屬國有企業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優勢同樣明顯,可以通過“參股”或“跟投”的方式,搭中央企業的船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性實施資本并購或產業轉移,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構建首都“高精尖”的經濟結構。
民營企業以“生力軍”的身份進行對接。北京地區有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特別是總部企業,部分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在行業領域名列前茅或處于行業技術領先地位,民營企業的作用必須要高度重視。在“一帶一路”戰略中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具體有兩種方式:一是借助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資參股國有企業,間接走出去。二是民營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發展戰略或業務拓展需求,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選擇海外投資,參與到“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中來。
(作者單位: 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經濟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