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姍姍
九十多年來,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成立以來所取得偉大成就與發展前景,又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挑戰。
一、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使加強黨的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
第一,從經濟學的視角看,革命黨與執政黨的主要區別在于各自的中心任務不同。革命黨的中心任務,是破壞舊的生產關系和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以解放生產力,需要窮人越多越好。革命黨的階段目標,是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而執政黨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和完善新的生產關系和建設新的國家政權以發展生產力。執政黨的階段目標,是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全國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從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第二,從法學的視角看,革命黨與執政黨的主要區別是與既定的法律體系的關系不同。革命黨處于當時國家法律體系之外,處于“非法”的狀態下,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不可能按照中華民國的法律行事,只能采取所謂“非法”的暴力等手段去打碎舊世界,特別是通過樹立自己的先進理念和信仰等方式來增加內部向心力,建立外部社會成員組織和體制,用以對抗和瓦解當時的法律體系。而執政黨則與此相反,它處于國家法律體系之內,允許社會成員建立憲政平臺;黨領導國家建立了憲法和法律,其本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他特別強調依法辦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執政黨主要是用和平的手段搞建設,用教育疏導的方法化解矛盾。
第三,從政治學的視角看,革命黨與執政黨是對立的、顛覆與反顛覆的關系。一是革命黨的理念是階級斗爭,目的是顛覆執政黨的政權,并取而代之以實現自己的意志和目標;而執政黨的理念是安定團結和穩定,并努力創造一個安定團結、政治穩定的環境,以便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鞏固其執政地位。二是革命黨為了奪取政權,其社會基礎多半是扎根于特定的社會不滿階級和階層,只有這些人才能夠跟著革命黨起來鬧革命;而執政黨為了鞏固政權,不僅要代表所屬階級的利益以加強黨的階級基礎,而且要代表其他階級和本階層的利益以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以贏得絕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四,從黨的建設理論的視角看,革命黨與執政黨的主要區別是兩者的組織活動方式和加強自身建設的思路不同。革命黨為了保證在所謂非法的狀態下的安全,多半為秘密結社,在組織結構上主要是強調集中;而執政黨則處于公開和合法的狀態,在組織結構和運作上強調民主與集中的統一。革命黨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引起社會沖突,擴大社會成員,發展社會危機,激發政治對抗;而執政黨的主要活動方式則是協調、對話、妥協,盡可能避免沖突,化解矛盾和危機。由此可見,革命黨建設與執政黨建設的思路是不同的。
二、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的新情況和新挑戰
第一,世情的變化給執政黨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當今世界呈現出多個動態性特征,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氣候變化和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給我國發展和加強黨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求不斷提高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不斷提高把握發展機遇和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使黨的建設更加符合世界發展趨勢,更加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更好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第二,國情的變化對執政黨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這一主要矛盾沒有變,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和新情況新問題,使我國的發展面臨許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呈現出境外國外因素與境內國內因素相互交織,社會矛盾與黨內矛盾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黨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及時調整發展思路,真正把發展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否則就會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這無疑對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總之,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使我國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我們黨必須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刻把握不斷發展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永葆先進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