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馬林藝 高昆
摘 要: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同時網絡安全管理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河北省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省委書記趙克志就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提出相關建議。本文從河北省網絡安全管理現狀以及加強和改進網絡安全管理的建議兩部分分別展開論述。
關鍵詞:河北省;網絡安全;監管機制
一、河北省網絡安全管理的現狀
(一)網絡輿論引導效果欠佳
從我省輿論引導的效果看,具有官方色彩的網絡評論員并沒有發揮應用的作用,甚至事與愿違,受到網民的抵觸和嘲笑。造成這種狀況,一是網絡評論員自身素質問題,不少網絡評論員從社會上招募的,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背景和系統的業務訓練。一些網絡評論員發表的網上評論、跟帖,內容過于直白、生硬,不講究宣傳藝術,缺乏對網民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二是網絡評論員隱藏真實身份,冒充普通網民,在網上發帖引導輿論,有悖于黨和政府應當樹立的光明正大的形象。一些網民認為,由于網絡評論員的存在,民意被扭曲,反而使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很難從網上了解到真實的民情。
(二)少數領導干部認識不到位
對互聯網這一新興傳播媒介,一些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思想上缺乏正確認識,行動上采取了錯誤的管理方式。主要三種情況:一是不會利用網絡。面對網絡輿論沖擊,一些地方政府陷入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境地。二是恐懼網絡。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將網絡輿論視為洪水猛獸,患上了“網絡恐懼癥”,甚至懷念“沒有網絡的時代”。三是錯誤對待網絡監督。少數領導干部不能正確對待網絡輿論,甚至動員國家公共權力,壓制、打擊行使網絡監督權的網民。
(三)電子政務建設存在誤區
從整體來看,我省電子政府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信息共享水平低。電子政務建設方面,各級政府和各部門之間沒有統一的戰略規劃,也缺少權威的協調機構。因此,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電子政務系統互相封閉,信息難以實現互相連通,導致了“信息孤島”現象。二是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準。“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使得各級地方政府和各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各自為政,從而造成各政府各部門的信息不能互聯互通,嚴重影響了我省電子政務的正常發展。
(四)一些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微博流于形式
一是信息發布不及時、無規律。有的微博開通以后就沒有發言。二是缺少特色。有些政府機構只是把政府網站上的信息在微博上重復發布,把微博當做政府網站的縮減版。三是缺乏與公眾的有效互動。有不少政府微博自說自話,而對網民留言不聞不問。四是時效性不強。一些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發布前要走層層審批程序,極大影響了信息的時效性。政府微博不同于一般的個人微博,它在一定意義上相當于政府的職能機構。這就要求政府微博一定要能解決問題,為群眾辦實事,否則就形同虛設,反而會引起百姓不滿。此外,多數領導干部個人博客、微博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二、加強和改進網絡安全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網絡信息和輿論監控機制建設
廣大政府工作者要培養敏銳的輿論分析意識, 及時觀察輿論的動向, 從網絡論壇、各大網站留言板等捕捉傾向性、苗頭性的情況, 全面、準確、及時、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分析研究。建立快速反應的網絡信息和輿論引導機制, 切實做好正面宣傳。對突發事件, 更是要加強“第一時間”的信息發布, 用客觀、公正、翔實的報道使流言蜚語迅速被戳穿, 從而使社會正氣得以弘揚, 民族凝聚力得以提升。網絡輿論主導者應該在面對困難或急劇變化的情形時, 不畏難、不退縮, 積極主動地了解新情況, 解決新問題。處理問題時, 不扯皮、不推脫, 敢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采用切實有效的方式去控制網絡輿論。速度就是效率, 要在最短的時內,掌握事件的真實情況, 并且及時地發布出去, 讓廣大網民及時了解事件的真相, 這樣也就占據了網絡輿論的制高點,從而使歪曲事實的不良信息不攻自破。
(二)正確進行網絡輿論引導
人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在相應需要的推動下進行的, 都與人們的現實利益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與人們的利益密切相關的政治教育內容, 往往對接受主體來說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 我們有必要結合與人民群眾利益有關的問題開展政治教育。通過這樣的教育, 一方面有利于消除網民的種種困惑與不滿, 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網民加深對形勢政策的理解, 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三)建立網站運營的監管機制
一是要吸引公眾參與, 建立多重監督機制, 各類網站要將行業規范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 執行落實網絡信息社會評議、公眾參與等制度, 發動廣大網民對網上信息進行監督, 不斷提高社會公信力;二是強化內部管理, 各類網站要自我約束, 嚴格按照行業規范, 規范信息采集、制作和發布程序, 絕不能以網站訪問量作為工作人員業務考核的唯一標準;三是要建立定期復查制度。網絡管理部門要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 組織精干力量, 定期對信息服務機構進行調查和暗訪,對有害信息監管不到位、處置不及時的要堅決整頓和處理。
參考文獻:
[1]陶建新:<網絡民意與執政能力建設探析>,<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2]劉普<政治安全網絡時代的挑戰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