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建卿
隨著宏觀經濟發展由高速轉為中速,經濟下行,企業經營不景氣,擔保行業特別地各地政府主辦的政策性擔保公司的風險也隨之加大,加之擔保組建中存在的體制不足問題,不少公司出現代償頻發,代償余額增加,資本金縮減,融資能力降低,潛在風險顯現,公司運作困難等問題。其原因是:
一、問題分析
(一)資本金不足,流動性差
不少政府出資的擔保公司成立時政府出資了5000萬到幾個億不等元的注冊資本,在宏觀經濟運行較好的情況下運轉沒有問題,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不少小微企業難以適應,“跑路”頻發,導致擔保公司代償增多,占用資金增大,剩余的再用于擔保,資本金就表現出嚴重不足。國有擔保公司雖然注冊時有一定資本金和少量的準備金、未分配利潤收入,但因為為企業擔保資金需要存入30%銀行擔保保證金、公司再直接發放一些委托貸款,加上較高的代償余額扣除,資金占的額度太大,所剩的可流動資金就嚴重不足,擔保公司經營必然陷入困境:一方面因擔保資金不足無法繼續開展擔保業務。另一方面因經濟下行,一些潛在的風險項目可能在年度等一些時間集中爆發,擔保公司將面臨無力代償問題,資金鏈存在斷裂的危險,一旦發生此類事件不僅會危及公司的生存,還會給地方經濟社會可能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政策不到位,風險增大
擔保公司為其擔保的一般都是中小微企業和“三農”項目,這些企業大都存在抵押物不足,企業違約成本低,放貸風險大等融資的資質條件不足問題,所以,商業銀行不予以貸款,為了扶持這類企業,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地方政府才組建擔保公司為其融資解難。本來地方政府性的擔保公司是為發揮融資擔保的杠桿作用,橇動更多的資金為中小微企業及“三農”經營主體服務,以緩解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一定位決定了擔保公司不能以贏利為目的,擔保融資風險要由政府都底財政補貼扶持。出現代償風險應該由政府“買單”出現資金短缺由政府補償,不少地方政府代償補償和共擔風險政策都沒有到位,著代償額的增加,資本金縮減,風險的積累,一些擔保公司將面臨破產的危險。
(三)認識不到位,發展有障礙
一是部門認識不到位,業務不配合。經濟下行,企業經營普遍較為困難,資金需求不足,傳統融資擔保開展也較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擔保公司可以與相關部門或單位對接,開展除傳統融資擔保業務外的一些業務,如應收帳款、補貼款質押等非融資擔保,目的是防止項目補貼資金質押擔保貸款的缺失問題,減少可能造成的國有資產損失,但一些部門或單位不愿配合、敷衍塞責。二是政策性擔保公司,應該按照“政策性資金、法人化管理、市場化動作”的原則,通過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進行管理和運作。但實際工作中對政策性擔保有的理解為行政性擔保,擔保公司一定程度上辦成了辦理授信業務機構。一些擔保項目抵押不足值,條件不合規,但為了項目實施也要求擔保放貸,這就加大了代償風險。
二、對策建議
(一)整合擔保資源,狀大擔保實力
一是要對一個地區的國有擔保公司進行合并整合,既避免擔保重疊,降低業務重合帶來的系統風險,又可以壯大資本實力,提高與銀行談判籌碼,降低融資門坎,增加合作空間,提升的融資能力。
二是建立“以補改貸”機制。“以補改貸”就是按一定比例切塊部分涉農資金注入國有金融擔保公司,以此補助資金為資本金為涉農主體提供擔保貸款和貼息,以政府補助資金的10%撬動銀行10倍資金注入農業產業發展,這樣既有利于狀大擔保公司的資本金實力,又解決了補助資金“撒胡椒面”金額少作用不大的問題。
(二)完善代償補償機制,提高抗風險能力
一是建立由國資、財政和國有公司等多種渠道相結合的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降低公司因資金流動性差帶來的風險,做大做強融資擔保機構,提升擔保機構的抗風險的實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二是建立正常的擔保費補貼制度。三是設立“三農”項目風險補償基金池。由地方財政出資設立擔保項目風險補償資金池,形成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在擔保項目發生代償后,由擔保公司先行代償,經財政(國資)審核認定屬于補償范圍的實行限率補償,并及時給予資金補助。
(三)加強不良資產處置,降低風險概率
由地方政府組建的有資產經營管理資質的國有公司或園區公司對國有擔保公司貸償企業收回的廠房、商業用房等不良資產進行收儲,待經濟形勢好轉時再行轉讓,一方面可以確保公司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國有擔保公司的代償率,收回資本金,降低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發生概率。
(四)理順關系轉變認識,確保擔保市場化運作
一是由地方政府出面,組織有支農項目的政府相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政府的開發建設公司,對專項補貼款質押、應收工程款質押、工程履約擔保、工程招投標履約擔保等非融資性擔保工作進行協調溝通,統一認識,約定形成一致的操作意見或辦法,順暢擔保工作,及時為重點項目工程注入資金,確保重點項目工程項目順利實施。二是堅持擔保公司的“政策性資金、法人化管理、市場化動作”的原則,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擔保評估制度和擔保項目的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對在保項目的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追償和處置機制,確保擔保的市場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