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瑩
摘 要: 模擬教學訓練是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以S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師范生為例,從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語言等方面對其參與模擬教學訓練的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模擬教學訓練;教學技能;師范生
S師范大學組織高年級本科師范生進行教育實習前的模擬教學訓練,包括撰寫教案、試講、錄像、觀看回放等。在此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主要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準備——預則立,不立則廢
撰寫教案要求教師不僅考慮“教”,還要基于學生的認識合理安排教學要素和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但師范生往往存在著對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入,缺乏個性化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過分依賴網絡資源。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字斟句酌——深入閱讀文本。閱讀文本是講好課的基礎,應深入閱讀文本,進行獨立思考后再查閱相關文獻,繼而提出獨到見解。
2.另辟蹊徑——巧選分析角度。正如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于內涵豐富的語文課文而言,不能僅從一個角度分而析之,可以適當運用反向思維進行文本解讀。
3.去粕取精——精選講課內容。模擬教學時間僅15分鐘,若想在少量的時間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需要在深入閱讀文本和巧選分析角度的基礎上確定教學重難點,做到有詳有略。
4.知己知彼——合理設計問題。用環環相扣的問題推動課堂進程,調動學生思維。根據學情合理設置問題,防止問題過難或過易。在預設答案時不僅要考慮 “標準答案”,還要準備好應答“非標準答案”。
二、教學手段——做對選擇,事半功倍
(一)板書的使用
好的板書是教師教學構思的藝術結晶,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一般認為,板書的基本要求是內容的完善美、語言的精煉美、構圖的造型美和字體的俊秀美。根據觀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板書字數過多,或重復多媒體課件的部分內容;板書字數過少,除了課文標題和作者外沒有其他板書;無板書,只使用多媒體課件;缺乏整體設計,結構較亂;板書基本功不扎實等。
板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應與其他教學手段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在內容上應密切聯系文本,有目的性和概括性;語言要精煉,突出重點;設計上要有整體性與條理性;結構上要勻稱優美。師范生應加強板書書寫訓練,注意細節問題,更不要寫錯字。
(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直觀性強,圖文聲像并茂,交互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這些特點有助于從多角度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加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但需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選擇內容。不能以課件代講稿。這是教學準備不足,思路不清,沒有區分主次和重難點的表現。過多文字會加重學生的認知負擔,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閱讀課件或者記筆記上,難以專注于老師的講解。應精選內容,提綱挈領,合理設置字體大小,追求最佳呈現效果。
2.提高美觀性。制作課件也是一門藝術。色彩搭配不當會導致平淡無奇或是過分花哨。應避免使用過多顏色、字體和無關動畫,減少對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注意顏色、布局等方面的協調性與一致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優化制作流程。經過調查,許多師范生不知道如何科學地進行課件制作,因反復修改浪費了大量時間。在進行課件制作之前,應先確定選題,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對課件進行初步設計,準備素材,進行制作,調試與修改,最終投入使用。
三、教學語言——字字珠璣,機智盡顯
良好的教學語言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一般的教學活動具有雙向互動性,但在模擬教學中,授課者承擔了主要的“互動”責任。因此,更需要師范生在模擬教學過程中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和機智幽默的語言來減緩聽眾的疲勞感,調節課堂氣氛。
評價語言單一的問題。正確的課堂評價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發展。但進行訓練的師范生所使用的評價詞普遍過于簡單,如“沒錯”“很好”“非常好”等,這些語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因使用頻率增加而降低對學生激勵作用。因此,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的評估性表揚,多使用一些具有感激性,診斷性,描述性以及暗示性的評價語言,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并提高其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根據上述分析,高校在進行模擬教學訓練時,應該加強對師范生教學理論的指導,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加強互評與師評,有效提升師范生的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劉顯國.板書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26.
[2]馮建平,吳麗華.現代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5.
[3]錢建源.形成性評價的原則及其方法舉隅[J].基礎英語教育,2005(0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