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一幅令人滿意的作品,對自己來說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那種心情是無法用言語去表達的,因為每一件好的作品都凝聚著太多的艱辛與汗水。一個藝術構思實現(xiàn)的過程或許不是人們想的那樣轟轟烈烈、波瀾壯闊,它一直平實地沉寂在我們每天甚至是每個瞬間的生活中,而我們正是在體悟這些瞬間的同時提升著自己心中對美好的向往。
敏銳的洞察力是藝術家特有的潛質,它需要藝術家豐富多彩的生活經(jīng)歷與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而宋慈就具備這種條件。
初識宋慈,是在濰坊一中學習文化課的時候。她大我?guī)讱q,所以我們那時都叫她“大姐”,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或許當初在她眼中,我們只是一群不懂事的毛孩子,而她已工作幾年,有一點“老于世故”。當我們還在老老實實畫石膏像的時候,她已經(jīng)十分具備現(xiàn)代意識,經(jīng)歷也頗為豐富,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藝術群體,變換著不同的表現(xiàn)技巧與繪畫觀念。她超前的思想,對當時的我們來說是極其新鮮和望塵莫及的。
在生活中,宋慈是一個愛好廣泛、性情、率真的人,生活多彩豐富。她創(chuàng)辦過廣告策劃設計公司,開過酒吧,設計和手繪過出口的微型風箏,畫過壁畫,設計過圖紙,做過工程,辦過美術教育機構……差不多我們能想到的與藝術有關的工作她大都涉獵過。對待工作善于變通,她思想活躍、開放。
在性格上,宋慈一方面極其細膩講究,甚至有些苛刻;另一方面又非常喜歡交朋友,選擇的朋友也多是藝術品位較高的人。她喜歡和朋友喝茶、泡吧、聽音樂、侃大山……天南海北、云山霧罩、放縱不羈。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矛盾的性格和不同的經(jīng)歷,她的見識和思考經(jīng)過理論梳理以后就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豐富營養(yǎng)了。
再見到“大姐”時,是她游學多年又去中國美術學院高研班進修學習以后。這段學習經(jīng)歷對她的影響非常深刻,尤其是使她的藝術見解更加專業(yè),看東西往往很到位,甚至“一針見血”。中國美術學院是傳統(tǒng)中國畫的傳承地,其教學體系嚴格按潘天壽先生定好的規(guī)矩,學生可謂“根紅苗正”。中國畫的“精髓”在這里體現(xiàn)無疑,講格調、講意境、講筆墨……凡此種種她都深烙于心。
去年,我們一塊兒到安徽查濟寫生,聊過很多,回來后看她整理的作品我大吃一驚:她正嘗試著把現(xiàn)代藝術觀念與傳統(tǒng)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完成新一輪的藝術突破。這或許是當年在一幫文藝青年扎堆暢聊中完成的認識,又或許是在策劃某企業(yè)、設計效果圖、做工程中得到的審美體驗,或許兼而有之。這些紛繁經(jīng)歷經(jīng)過過濾之后都成為養(yǎng)分,再加上傳統(tǒng)筆墨訓練的積累,提高了她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使她的作品完成了一次次飛躍。
“筆墨當隨時代。”(石濤語)任何一種藝術都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中國畫高級在“簡約”和“平面化”,這恰恰是宋慈現(xiàn)在所探究的方向。宋慈對創(chuàng)作的每幅作品有著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懷,從不隨波逐流。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她會和你爭辯,這是藝術家個性張揚的表現(xiàn)。在她現(xiàn)在的作品里,傳統(tǒng)的筆墨語言、高度概括的平面意識、西方現(xiàn)代構成觀念都有鮮明的表現(xiàn),給人一種極其新穎又極其講究的感覺,頗具學術性。
畫家信手涂抹容易,重復他人容易,用心考究則難。治學創(chuàng)作,百無一二。好的藝術品多是從艱辛痛苦的熔爐中冶煉出來的,生活的環(huán)境、生活的品質、興趣、愛好、善緣、孽緣、快樂、磨難、煩惱、酸痛……用心體會均為歷煉,它能使藝術更加真誠、更加樸實、更加豐富、更加燦爛……在這里,真誠祝愿宋慈在藝術探究和創(chuàng)作之路上更上一層樓。
濰坊美術學院 華杰
二〇一六年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