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陽縣昆陽第一小學六(7)班 徐明舒
指導老師 陳園園
最后一頭戰象
浙江省平陽縣昆陽第一小學六(7)班 徐明舒
指導老師 陳園園
例文二
披上凝重華貴的戰鞍
做好赴死的準備
我是一頭戰象
和戰友一線
抵得上千軍萬馬
在打洛江畔
子彈與象蹄的拼殺
血染的晚霞
戰友決絕的吼叫
伴著槍聲激蕩在江畔
戰鞍已布滿彈孔和血跡
我也已身負重傷
身下的礁石在水中靜躺
戰斗的鼓聲隨風遠去
戰友的尸體在我眼前入葬
二十六年過去了啊
只留下我這一頭孤獨的戰象
在這里
這風平浪靜的寨子
彷徨
老了
老了
忘不了當年的威武輝煌
忘不了當年的浴血搏殺
忘不了戰鞍上的每處劃痕
我也忘不了你們
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友
我回來了
回到那打洛江畔
我回來了
回到那當年的戰場
這里曾是我們灑過熱血的地方
我的眼前浮現一幕幕往事
我呼喚
呼喚我的戰友
我
回來了
土地下埋葬著戰士
埋葬著英雄
我們為和平而戰
我
為忠誠而來
【肖老師的話】
風蕭蕭兮江水寒,青春一去兮不復返。這應該是小作者讀了課文《最后一頭戰象》后有感而發寫的一首詩。詩歌的一至三小節給讀者描繪了打洛江畔,戰象金戈鐵騎、浴血拼殺的悲壯場面,“血染的晚霞”“決絕的吼聲”仿佛是一部大片緩緩拉開帷幕,呈現出凝重的畫面感和歷史感。文字鏗鏘簡練,節奏明快,既有視覺的沖擊力,又有聽覺的渲染力。
一句“二十六年過去了啊”充滿了滄桑感,小作者以戰象內心獨白式的詠嘆表達了對往昔崢嶸歲月的感念,同前三節的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張一弛,百轉千回,可謂是此情可待成追憶,戰象遲暮亦英雄。
詩歌最后一小節的語言顯得有些口號化,同前幾節極富韻味的語言形成了落差。有些用詞還需錘煉,如果將“我回來了/回到那打洛江畔/我回來了/回到那當年的戰場”中的“那”改為“這”,將更具現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