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祥
退休,大千世界的天道公理,新陳代謝的必由之路,人生運動的自然規律,但最重要的是思想抉擇,一個人退休之后,是參與多掙錢的忙事,還是做起多享清福的閑事,還是干起為貧窮群眾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的善事,這些天下事,事事無可非議。這里結合自己十多年來從事慈善公益宣傳工作的活動實踐,談點體會,以此共勉。
為轉變行政理念強化慈善意識而勤讀書讀善書
從國家機關崗位退下來后,憑著多年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道德積淀和社會工作經驗的支撐,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還有一份未盡責任,還有一份未盡義務,還有一份未盡使命。“慈善”給了我一個可以盡微薄之力,燃余熱光輝的全新平臺。為盡快調整知識結構,轉變行政理念,適應新形勢、新常態下的慈善公益事業,堅持不斷學習,精讀慈善書。開始求教的入門老師有《慈善》雜志、《慈善公益報》《大眾慈善》雜志、《山西慈善》雜志,《慈善》雜志社執行主編李玉林先生的《慈善行》《慈善的眼睛》,南開大學教授陸鏡生先生的《慈善面面觀》,潭明悅先生的《中國慈善會長訪談錄》,李剛先生的《慈善大視野》,陜西省慈善協會的《當代慈善工作研討文集》以及中國傳統慈善有關經典著作等等。幾年來,通過不斷探索學習慈善新方法,不斷改善和調整慈善知識與慈善理念新結構,歸納這些要堅持的自學讀書方法有“九種”學法:即多看的“看”;剪集的“集”;擇抄的“抄”;深思的“思”;寫作的“寫”;裝訂的“訂”;存檔的“存”;運用的“用”;溫新的“溫”。通過這“九種”自學讀書學法。目前,剪集慈善報紙43本800余篇,剪集慈善刊物雜志45本千余篇,擇抄慈善筆記18本3000多頁。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活到老學到老”“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好學才能上進,好學才有本領”“著力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變“學一陣”為“學一生”。通過精讀善讀思讀,初步懂得我國慈善發展的“三個”階段,即自古以來的傳統慈善文化、清末晚清開始的近代慈善文化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現代慈善文化;也逐步懂得慈善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和文化瑰寶,匯集和傳承著慈心、善舉之合意,尤其在“新常態”下的慈善事業,突出的重要領域和重點方向是扶貧濟困、救急解難;也逐步懂得諸多鮮活的慈善行為,不僅有物質上的幫扶,而且有精神上的慰藉,更有人生價值與終極關懷的追求探索和人生靈魂的凈化提升,有款捐款是慈善、有物捐物也是慈善,有精力捐精力是慈善、有時間捐時間也是慈善,有智慧捐智慧是慈善、有善心捐善心也是慈善。“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善書讀慈善是滋潤心靈、健全人格、構建生命價值、塑造高尚情躁的有效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著力提升“四個”理念,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四個”理念即:一是中華慈善文化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自古有之的理念;二是中華慈善文化、傳統文化、現實文化有機結合的理念;三是中華慈善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石和奠基文化的理念;四是中華慈善文化是引領公益慈善前進方向和凝聚慈善力量的理念。“三個”轉變即:一是由國家包攬社會救助理念逐步轉變為政府救助為主體、慈善救助為補充的理念,慈善救助“補短板”“掃盲區”“救急難”“兜底線”,與社會救助工作緊密銜接,與政府社會救助形成合力;二是由政府行為強硬的工作機制逐步轉變為以德以情以愛傳遞的運行機制;三是由國家機關化為主的運作方式逐步轉變為民間團體社會化為主的運作方式。這樣一步一步地我由一位國家行政機關退休干部轉型成一名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問題、帶著激情的民間慈善公益社團組織的基層宣傳工作者。
為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慈善素質而善讀書讀善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學益知,以學修身,以學增才。”“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著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李克強總理也指出,“書籍和閱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而且會增加社會的道德力量。”中央領導的教誨與要求,是我們精讀書讀善書的指導方針和基本遵循。回顧走過的歷程,讓精讀書讀善書與深思索多思考相伴,就能將讀善書學慈善轉化為頭腦的清醒,將讀善書學慈善轉化為心靈的寧靜,將讀善書學慈善轉化為慈善工作本領的過程;就能成為慈善知識積累、優化慈善知識結構的過程;就能成為尋找慈善答案、解決慈善疑難問題的過程;就能成為建設“善”時代、讓“書香味”濃郁起來的過程。十幾年來,經常用別人的知識來豐富我們自己的智慧,經常用別人的眼光來開闊我們自己的視野,經常用別人的創新來啟示我們自己的思路,廣泛吸納慈善基本倫理和知識,不斷提升由慈善知識的悟性開啟的慈善智慧,然后經過精細加工、經過周密疏理,把慈善知識和慈善智慧分類,變成我們自己思維過程中不同的體系和類別,最終裝進我們自己早就準備好的“學習口袋”中,隨時取用,信手拈來,這樣不僅提升慈善學養、慈善涵養、慈善修養,而且加強慈善思想修煉、加強慈善知識儲備、加強慈善文化培養。截至2015年底,編印長治市總會內部參閱資料《長治慈善之聲》40期,撰寫慈善文章451篇101.3萬余字;2015年長治日報刊發《長治慈善專刊》12期;長治電枧臺編撰《長治攜手慈善》專題節目12期72次;總會主辦的《長治慈善網站》不斷得到加強。慈善公益活動的實踐,深深地體會到,讀書學習者強、讀書學習者智、讀書學習者勝,“永遠學習的人、才是永遠進步的人。”同時也深深體到,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暖”,就必須“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就必須具備“六種”精神,即有一種健康的精神, 有一種大愛的精神, 有一種創新的精神, 有一種勤學的精神, 有一種包容的精神, 有一種堅持的精神, “終生學習, 久久為功”“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也使人們從讀善書善讀書中體會到,慈善公益是人幫人、心連心、手拉手的社會互助和道德實踐,慈善核心是愛心、是人本至善,慈善本質是公平、是尊重人格,慈善基石是誠信、是在明明德,慈善生命是公開、是陽光運作;這也使人們逐步從讀善書善讀書中體會到,現代慈善文化不僅是“捐助與受助”的資金實物的流動, 而且是“精神與文化”的互動,是社會融入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援助;這也使人們逐步從讀善書善讀書中體會到,現代慈善理念是從傳統的簡單的人對人的同情、憐憫、施舍出發,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對慈善公益價值觀的認同,把幫助社會公民的困難者和不幸者視為一種社會責任、精神追求、社會公德、行為方式和光榮任務。
為探索宣傳模式弘揚慈善文化而精讀書讀善書
中小學《慈善讀本》中有段生動形象的描述,愛從父母那里來的,愛和生命一起走來,有了愛,就有了愛心,就有了慈善,慈善愛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們感到溫馨和希望的精神家園。慈善愛心是人類大愛的傳遞,是人文精神的弘揚,是人群貧困的福音,是人間公平的追求,是人格品位的塑造,是人性道德的升華;慈善愛心是一盞閃耀的明燈,在溫暖困者、難者、病者、老者、殘者生活生存之路的同時,亦照亮了愛心者、奉獻者、服務者、救助者、參與者的人生之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慈善大發展 宣傳需先行”。 筆者作為長治市慈善總會顧問和副會長,又是分管慈善宣傳工作, 在多年的學習慈善、閱讀慈善、研究慈善、宣傳慈善、實踐慈善的過程中,首先要堅持一條原則:力干慈善這一行,就要真愛慈善這一行;真愛慈善這一行,就要懂得慈善這一行;懂得慈善這一行,就要做好慈善這一行;做好慈善這一行,就要宣傳好慈善這一行。同時也要堅持的又一條原則:那就是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慈善組織的公信力;要像管理黨費一樣,管理好每一筆善款善物;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每一位求助者來訪者;要像拜訪師長一樣,上門拜訪慈善企業家和社會上的愛心人士;要像玻璃瓶一樣,推進慈善活動和慈善項目的公開透明。為踐行這些精神要領,在各界各方和同仁的關心支持下,逐步探索出一套慈善宣傳“五位一體”的模式和“六個首先”的機制,即“五位一體”的模式是:攜手主流媒體,營造慈善輿論氛圍;創新自有媒體,打造慈善宣傳陣地;順應網絡時代,優化慈善網絡環境;依托文藝活動,傳遞慈善理念入心;設計慈善項目,借力弘揚利他精神。“六個首先”的機制:一是在慈善宣傳的對象方面,要正確處理領導與群眾的關系,首先要把各級領導者宣傳并動員起來,這是中國特色;二是在慈善募捐的主體方面,要正確處理企業與民眾的關系,首先是各級各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私人企業、個體工商戶和獨資合資企業,動員起來,組織起來,他們是慈善捐贈主體;三是在慈善募捐的范圍方面,要正確處理城市與農村的關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首先以城市或城鎮為主要范圍;四是在慈善宣傳工作的內容方面,要正確處理“精英楷模”與“平民慈善”的關系,在實踐中首先宣傳慈善典型,有助推動形成強大的慈善氛圍,平民慈善需要“人人可慈善”理念的普及,是目標和方向,需要長期的努力與推進;五是在慈善輿論氛圍的推動方面,正確處理慈善活動與慈善宣傳的關系,首先要以慈善活動為慈善宣傳的載體,把慈善宣傳工作從始至終都貫穿在慈善活動過程中,這種宣傳與報導最生動、最具體、最有生命力;六是在慈善媒體有機配合的運作方面,要正確處理大眾媒體與自有媒體的關系,首先要抓住自有媒體的建設與運作,同時更不放松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大眾媒體和互聯網絡平臺。從2014年初至今,兩年半的時間,《慈善》雜志刊登文章14篇,《慈善公益報》20篇,《大眾慈善》雜志8篇,《山西慈善》雜志29篇,同時長治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創新》雜志刊登9篇慈善文章。從去年后半年開始,借力人民網·中華慈善網宣傳長治慈善文章9篇,新媒體微信公眾號《慈善聯播》宣傳長治慈善文章1篇。長治慈善宣傳報道工作也引起了國家級近10家新聞出版社的關注,有關慈善文稿邀請參加“成果獎”的頒發,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慈善輿論新氛圍。
多年來,長治市慈善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慈善創業、慈善創新、慈善創優”三件大事,履行“扶貧濟困、道德關懷、公共服務”三大職能,推動了以扶貧濟困為中心的募捐和救助工作的健康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計募集善款善物4.11億元,發放善款善物4.06億元,惠及困難群眾近33萬人次,受到上級慈善總會、當地黨委政府和民政部門的充分肯定,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山西省慈善總會授予“愛心捐助組織獎”“愛心奉獻獎”;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山西省民政廳授予“先進社會組織”榮譽稱號;中華慈善總會授予市總會“康復助醫”項目“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授予市總會“朝陽助學”項目“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 在這其中,本人也因此榮獲“長治市熱衷慈善事愛心黨員獎”“山西慈善事業優秀工作者獎”“山西慈善宣傳先進個人獎”和“全國優秀慈善通訊員獎”。
2016年,是中國慈善公益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慈善法》頒布施行了;在這一年首個“中華慈善日”隆重誕生了;在這一年開啟了我國慈善公益事業全面依法慈善的新時代,我們慈善人要圍繞“依法興善 助力脫貧”這個主題活動,乘著大興“全民閱讀”的強勁之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民生,共同編密織牢社會生活安全網,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讓漳河兩岸充滿慈善書香;讓上黨大地更具有慈善文化魅力;讓長治古城學法與普法同步,知法與用法合一,促善與治善并舉,為市委市政府關于如期實現扶貧攻堅與全面小康“兩大目標”提供慈善公益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