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俊偉
小草把綠色獻給春天,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清泉把甘醇流入心田,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紅日把溫暖送到人間,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在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感恩之心,我們的生命才變得更加精彩!
這,是慈善義工秦玉波抄錄在筆記本上的一首小詩,恰如他10年慈善之路的心聲。秦玉波說,每次讀到這深情的詩句,他的眼中就有了淚光,他的身上就有了力量。
重生的感恩
秦玉波今年49歲,是莊河慈善超市經理,莊河首批星級慈善義工。走近秦玉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瘦文弱,神情靦腆。但是,當你了解秦玉波的患病經歷,就會為他的生命毅力和感恩情懷所感動。
秦玉波是一名腫瘤患者,10多年前胃及膽全部切除,食道及十二指腸也各切去三公分。在經歷了多次手術和前期化療之后,秦玉波掙脫病魔的手掌,總算從死亡線上逃了出來。遭此重病,秦玉波的人生陷入低谷,他的生命也失去了光彩,曾經一度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勇氣。在術后漫長的治療康復過程中,秦玉波開始思考人生:我不能這樣下去,人不能只算減法,更要多算加法。比起逝去的病友,自己是幸運的;比起走過的半生,時間是寶貴的;比起物質的得失,精神是重要的。想到了這些,秦玉波頓時開悟,心情也好了許多。
從此,在秦玉波的人生字典中多了兩個字:感恩。秦玉波開始學會感恩,感恩蒼天眷顧,感恩人間真情,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2007年初,一個偶然的機緣,秦玉波走進了莊河市慈善總會,報名成為慈善義工,由此開始了10年的慈善義工故事。
愛心的釋放
生命一旦點燃,就會散發巨大的能量。秦玉波成為慈善義工后,仿佛找到了信念的支柱,整個人有了精氣神兒,總感覺有很多事可做,有很多人要幫,生活變得充實多彩。
在莊河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支持下,秦玉波用心經營慈善超市,為社會搭建愛心平臺,接受上級撥發的救助物資和社會捐贈的閑散物品,對生活困難的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及遭受突發災害的居民提供臨時救助物資和生活用品。秦玉波在慈善超市制作“傳播慈善理念,開辟慈善資源,凝聚慈善力量,發展慈善事業”等慈善宣傳口號,還在自家的貨車上噴涂慈善公益廣告,走到哪里宣傳到哪里,讓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走近慈善。2008年1月28日,秦玉波和23名慈善義工自發組織,自掏腰包購買米、面、魚、水果、飲料、糕點、對聯等年貨,為城關街道廣大社區15戶“三無老人”每家送去價值400元的年貨。在時年75歲的姚宏志家中,秦玉波展開鮮紅的對聯和大福字,為老人送上新春祝福。姚大爺喜笑顏開,連聲說道:“謝謝你,謝謝義工常來看我,我無兒無女,但有了你們比親生兒女還要親吶。”此后,秦玉波在心中便有了一個愛心約定,逢年過節都要看望“三無老人”,春節送年貨,中秋送月餅,入冬送秋菜,每個節日都多了一份孝心、多了一份惦念。
汶川地震發生后,秦玉波在車上聽到廣播,第一時間趕到莊河市慈善總會,個人捐出身上的200元,成為莊河首個為抗震救災捐款的慈善義工。隨后,秦玉波配合莊河市慈善總會“抗震救災”大型募捐行動,在慈善超市門前掛起條幅,擺上募捐箱,和慈善義工一起開展募捐宣傳活動。在一周的活動期間,秦玉波出車出力,跑前忙后。天晌了,他為義工們買來盒飯;口干了,他為義工們送水解渴;下雨了,他為義工們打傘遮雨。用秦玉波的話說,他是服務慈善義工的義工,很驕傲。栗子房鎮下張村的特困父子王強、王杰煒,多次得到莊河市慈善總會和慈善義工的幫助,秦玉波同樣也參與其中。2008年夏季,秦玉波同其他慈善義工一道,冒著酷暑幫助王強家整修房屋,更換門窗電線,捐助家庭生活用品。看到上小學的王杰煒,因營養不足而身材瘦小的樣子,秦玉波心里十分難過,他決定結對長期幫助王杰煒。而后的6年時間,秦玉波開始了愛心的傳遞,每周他都要到莊河客運站,把買好的雞蛋、牛奶發往栗子房鎮。當地的青年義工張延艷負責接貨,再把東西送到王家,保證王杰煒每天早晨能吃上雞蛋、喝上牛奶。后來,因交通不變和時間關系,秦玉波委托栗子房當地的商店辦好此事,每年他去結兩次賬。秦玉波的這一感人事跡,在大連電視臺《情動-心動》專題欄目播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秦玉波不僅積極參與敬老、濟困、助學等活動,還熱心社會公共服務。2011年4月27日,莊河市文明辦、市慈善總會、市公安交警大隊聯合開展“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專項活動。秦玉波和16名優秀慈善義工報名成為第一批交通協管志愿者。活動中,秦玉波佩戴著“交通協管”袖標,有秩序地揮動紅綠旗,協助交警指揮和疏導過往車輛,勸阻橫穿馬路、違章停車等不文明行為,幫助老人、孕婦和孩子過馬路,在這個特殊崗位上干得很起勁、很出彩,為莊河創建文明城市貢獻一份力量。
慈善的傳承
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在秦玉波看來,慈善義工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更重要的是,通過做義工能夠傳播一種理念、一種精神,去感染和帶動身邊的人。2009年暑假,秦玉波帶著兒子秦爾遜參觀莊河市慈善總會,了解慈善事業,感受慈善文化,學習慈善義工精神。在秦玉波的影響下,兒子幼小的心靈播下慈善的種子。如今,秦玉波一家三口都是慈善義工,成了莊河市的又一個義工家庭。秦玉波經常帶領妻兒和親友做慈善,看望社區低保、困難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作為大連市首批“慈善家庭”稱號的獲得者,秦玉波對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非常重視,他精心編創了“以德修身,以學明理,以和處世,以善傳家”的16字家訓,將慈善作為家風之寶、傳家之道,以此鞭策自己和教育孩子。2015年春節前,在秦玉波的大力支持下,兒子秦爾遜和學生義工開展義賣春聯活動。在歷時半個月的活動中,這些學生義工頂著寒風義賣春聯、福字,然后用義賣善款走訪慰問了5戶“三無老人”。這件事讓秦玉波很欣慰,盡管孩子們吃了不少苦,但是通過義工活動,增強了社會責任,提高了慈善認識,慈善的接力棒傳到了下一代的手上。
生命的長度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衡量。10年來,秦玉波榮獲“大連慈善家庭”“莊河慈善人物”“莊河市慈善義工杰出貢獻銀星獎”“莊河市慈善義工標兵”“莊河市四星級慈善義工”等多項榮譽稱號。回望走過的10年慈善路,秦玉波時常感慨地說,是感恩改變了我的人生,是慈善升華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