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峰+高曉峰


摘 要:通過對飛機總裝配過程中已安裝成品出現的質量問題,分析討論了成品保護的工藝流程,并設計了典型重要成品的保護方案,對實施結果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表面質量;多余物;工裝防護
中圖分類號: U4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193-2
0 引言
總裝是飛機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形成產品使用價值的最重要的環節。飛機的總裝階段涉及各種成品、零/組件的裝配,而成品、零/組件的裝配質量是整機裝配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品、零/組件的裝配質量直接影響到飛機的整機質量,對飛機的交付、銷售及公司的經濟效益、聲譽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因此,急需設計、優化、推廣并實施一系列成品、零/組件在裝機后的保護方法,以保證成品、零/組件裝配質量,進而提高飛機的整機質量,實現飛機的順利交付,創造優質的用戶體驗,提振公司形象。
1 目前成品安裝后存在的問題
總裝成品安裝后,由于不善于保護或保護后各專業穿插工作,會頻繁出現以下問題。
表面質量問題:劃傷、刮傷、凹坑、污漬、鉛筆印、有多余漆跡等。典型代表問題為:抗干擾天線表面劃傷、飛參記錄器上部反光條劃傷。
損傷、損壞問題:碰傷、磕傷、插頭斷裂。典型代表問題為:左右發動機滑油油量傳感器插頭斷裂。
多余物問題:成品安裝后,由于保護不到位,在外專業進行工作過程中,造成鋁屑、鋁沫掉入成品的不易清理部位。典型代表問題為:副翼、升降、方向舵機鋼索轂輪內有大量鋁屑。
2 成品安裝后保護方法優化設計
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對總裝生產過程中成品安裝后的保護方法進行優化和改進,完成成品安裝后保護方法的優化設計的通用流程為:工藝流程設計與優化→工裝設備設計→實施驗證效果→研究后總結改進。
2.1 成品安裝后保護方法的工藝流程設計
無論哪種保護方法,保護合格的最終標準是成品的外觀質量和承制廠提供給公司的新成品的外觀質量一樣,即成品外形沒有掉漆、劃傷、壓坑、損傷、損壞、裂紋、斷裂;成品標牌清晰;成品及其周圍不存在塵土、雜物、金屬屑等。
通過設計成品專用保護工裝,并規劃合理的成品保護工藝流程,就可達到成品和安裝前一樣的外觀質量。
2.2 典型重要成品保護設計
2.2.1 抗干擾天線保護罩的設計
某型機慣導設備1號、2號抗干擾天線安裝在飛機頂部10-11a框0長桁處。該部位還是高冷、無線電、雷達、鈑金等其他專業的工作區域。以往僅使用牛皮紙或塑料膜貼覆保護,時間久了易脫落,曾多次出現其他專業操作人員踩踏天線上,導致天線表面劃傷、污漬、掉漆等故障,保護效果不佳;此外,還曾發生過廠房天窗掉落砸傷天線的事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由此可見,必須設計一款專門用于抗干擾天線保護的工裝保護罩。
抗干擾天線保護罩的工裝(見圖1)外形由厚度為20mm的松木制成,長×寬×高=880mm×270mm×65mm,內部所有表面及端面用88#膠粘貼保護橡膠墊,粘貼橡膠保護墊后的內壁高度為45mm,頂部中間帶有一個用M5×25內六角圓柱頭螺釘上緊的把手,并且在外形頂部表面標記紅色字體“易損部件,請勿踩踏”,設計數量3件,此設計方法可以實現1號、2號抗干擾天線的同時保護(因為1號、2號抗干擾天線距離較近,所以將1號、2號抗干擾天線保護罩做成了一體),實現同時滿足3架機的生產需求。
2.2.2 飛行參數記錄器保護罩的設計
某型機上裝有兩部飛行參數記錄器,其中一部位于飛機左側20框電氣設備架上,另一部位于62a框-63框Φ5段第二機務艙內右側。總裝電氣、軍械、無線電、雷達、儀表、高冷等專業操作人員均頻繁在該成品周圍施工。曾多次出現其他專業操作者無意間碰撞、直接踩踏在該成品上,導致該成品上部反光條劃傷。此種故障通常只能返回承制廠修理,嚴重影響飛機交付周期。因此,必須設計飛行參數記錄器保護罩。
飛行參數記錄器保護罩的工裝(見圖2)外形由厚度為3mm的鋁板折彎堆焊,氬弧焊制成;長×寬×高=220mm×130mm×150mm;內部所有表面及端面用88#膠粘貼保護橡膠;保護罩頂部中間焊接了一個用ф8×180鋁棒制成的把手;在工裝的一個側面開有供飛行參數記錄器電纜通過的孔;將工裝外殼噴涂為紅色,并且在頂部表面噴涂字體“成品,禁止踩踏”,此設計方法可以實現飛行參數記錄器及其上部反光條的保護。
2.2.3 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保護罩的設計
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安裝在飛機左、右發動機頂部各一件。因滑油油量傳感器電纜插頭為鑄鋁直角彎把插頭,當電纜插頭與滑油油量傳感器連接后,插頭彎把方向朝上,所以在發動機上施工的高冷、操縱、電氣、儀表、發動機、鈑金等專業操作人員行走時,很容易將滑油油量傳感器插頭踩斷。若更換損壞的插頭,則需另行采購新插頭,并交由7車間進行機上更換,質量風險大,排故周期不可控延誤飛機交付周期,必然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設計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保護罩。
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保護罩的工裝(見圖3)外形由厚度為3mm的3塊鋁板(頂部圓板、圓柱板、馬蹄形板)焊接而成,其中圓柱板與馬蹄形板為連通結構;內部所有表面用膠粘貼保護橡膠;在工裝的馬蹄形鋁板上開有供滑油油量傳感器插頭及電纜通過的孔;將工裝外殼噴涂為紅色,并且在頂部圓板表面噴涂白色字體“請勿踩踏”,此設計方法可以實現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的保護,防止插頭踩斷。
2.2.4 副翼、升降、方向舵機保護罩的設計
某型機副翼舵機安裝在飛機33框6號油箱之上的壁板處,升降、方向舵機均安裝在飛機69框ф5段第二機務艙內。在副翼、升降、方向舵機安裝部位,總裝電氣、軍械、無線電、雷達、儀表等專業的操作者會進行電纜固定孔及負線固定孔鉆制;同時鈑金專業還會進行蒙皮對接、修配銑削連接板等工作。切削產生的鋁屑、鋁沫極易掉入涂有潤滑脂的舵機鋼索轂輪槽內。這一部位的多余鋁屑極難清理,一旦清理不徹底就會引起轂輪、鋼索磨損,嚴重影響鋼索的傳動,直接影響飛機自動駕駛儀系統及操縱系統的運行,嚴重威脅飛行安全。因此,必須設計副翼、升降、方向舵機保護罩。
副翼、升降、方向舵機及其鋼索保護罩的工裝(見圖4)外形是由厚度為3mm的鋁板彎邊堆焊,氬弧焊制成的鋁殼;長×寬×高=230mm×180mm×135mm;內部所有表面用88#膠粘貼保護橡膠;保護罩頂部中間焊接了一個用ф8×180鋁棒制成的把手;在保護罩的對稱的2個側面開有供副翼、升降、方向舵舵機轂輪鋼索通過的40mm×30mm的長方形孔;在保護罩的另一個側面開有供副翼、升降、方向舵機成品電纜通過的孔;將工裝外殼噴涂為紅色,并且在上表面噴涂字體“成品,禁止踩踏”,此設計方法可以實現副翼、升降、方向舵舵機及其轂輪的保護,使鋁屑不再進入涂有潤滑脂的轂輪槽內。
2.3 質量問題產生原因及成品保護工裝的實施驗證效果
由于滑油油量傳感器電纜插頭為直角彎把插頭,將電纜插頭與滑油油量傳感器連接后,插頭彎把方向朝上,每次安裝完后,外專業在施工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將插頭踩斷。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保護罩自從在飛機上安裝以來,再未出現過插頭斷裂的故障。
抗干擾天線安裝在飛機頂部10-11a框0長桁處,每個專業的操作者都要從其上面經過,如果僅用牛皮紙或塑料膜保護,時間久了,就會脫落,從而產生抗干擾天線表面劃傷、污漬、掉漆等故障。自從抗干擾天保護罩在飛機上使用后,檢驗、軍代表、試飛站在檢查中再未對抗干擾天線表面質量提出任何問題。
因為副翼、升降、方向舵機轂輪槽內的鋼索在安裝時,會在轂輪槽內涂潤滑脂,而舵機安裝完成后,轂輪裸露在外面,如果不進行任何保護措施,那么特設專業在敷設固定電纜制孔及鈑金在連接蒙皮時銑削的過程中很容易將鋁屑或鋁沫掉入涂有潤滑脂的鋼索轂輪槽內,很難清理。舵機保護罩自從使用以來,再未出現過此類故障。
飛行參數記錄器表面質量問題的產生原因及飛行參數記錄器保護罩工裝保護效果,與抗干擾天線類似,不再描述。
2.4 研究過程總結
經過飛機上安裝使用驗證,抗干擾天線保護罩、飛行參數記錄器保護罩、滑油油量傳感器及其插頭保護罩和副翼、升降、方向舵機保護罩能完全滿足飛機生產過程中成品的保護要求,不僅大幅度降低了飛機成品表面質量、損傷損壞和多余物故障的產生,節省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飛機的產品質量,提升了用戶滿意度。
3 結束語
通過對某型機總裝生產過程中成品保護方法的研究,從飛機總裝配過程中已安裝成品常出的質量問題統計分析、成品保護工藝過程設計、保護工裝設計以及研究過程優化,對總裝生產過程中成品保護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后續不同機型的各類總裝生產過程中成品保護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