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J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J小D” 編輯/春苗 設計/侯宇
“無條件的愛”,這個詞,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陌生了吧。
現在隨便翻開一本育兒書籍,基本都會提到這個詞的。
但我相信,很多父母和我當初一樣有個困惑,無條件的愛,和溺愛有什么區別啊?
孩子需要管教的,不能一味無條件地愛吧?
我當時就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在養育小D,在實踐過程中慢慢變得清晰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幾年的認識吧。
沒有一個家長是不希望孩子快樂的,但當我們把希望孩子時刻快樂作為養育的終極目標,這就是“溺愛”的溫床。
我們這代人的情感教育是缺失的,從小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孩子不哭”,所以我們一直以來對情感是有偏見的,開心愉快是好的,難過憤怒是不好的。這樣的潛意識就會造就一類“取悅型”家長,他們不希望孩子哭,更加見不得孩子哭。于是,只要孩子一哭,馬上繳械投降,把之前學到的所有育兒知識都拋在腦后,第一反應就是,如何讓孩子不哭。
這個應激反應是很危險的,它只是在掩蓋問題,得不到玩具哭了,馬上買一個;吃飯時想要看電視,一哭馬上打開電視機。它沒有教會孩子怎樣是與他人、與世界的有效互動方式。長久下來,會給孩子一個錯覺,外面的世界是圍繞著我的,而且是圍繞著我的哭聲建立的,這就是自我中心,這就是溺愛造成的結果。
我小時候有段時間是外婆帶的,外婆最習慣說的就是,“外婆帶你很辛苦的,你一定要懂事成績好,不然外婆就不喜歡你了。”這其實就是最典型的“有條件的愛”,這讓我很小就明白了,外婆對我的愛是要基于我乖、我成績好的,我那時的確是很乖成績也很好。但現在回想,我其實是缺少愛的滋養的,我更多的是害怕。
另外一種更加極端的就是威脅,比如,“你這樣父母的臉都被你丟光了!”“你這樣要氣死我啊!”要知道,再頑劣的孩子他們都是愛我們的,對孩子最大的懲罰莫過于說這樣的話,這是用愛在綁架孩子,給孩子深深的愧疚感。
有條件愛的根源其實是界限感模糊,分不清“對事”和“對人”的區別。孩子一定會犯錯,但我們需要時刻讓孩子明白的是,“媽媽仍然愛你,但我不喜歡這個行為”,而不是因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全盤否定孩子這個人,更加不該把愛變成讓孩子聽話的籌碼。
說個題外話,在生活中區分“對人”還是“對事”,真的可以少很多無謂的爭吵或者自己生悶氣。多少夫妻一吵架就是人身攻擊,其實就是氣頭上把“對事”變成了“對人”。
有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學會一種不健康的關系互動模式,以交換和威脅作為基礎的關系互動模式。比如我們成年后,總能聽到有些人喜歡把“分手”“離婚”掛嘴邊,“你再XX,我們就分手”,但其實她并不是真的想分手。
有條件的愛更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損,就像我自己童年的這段經歷,當我盡了最大努力卻沒有達到外婆的要求時,我是感到自卑的。這讓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從骨子里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談到無條件的愛,大家都知道的概念今天就不談了。今天就想特別談一下,在管教孩子時,怎么做才是真正地踐行“無條件的愛”。我以前寫過很多管教孩子的文章分享,里面提到過無數次“溫柔堅定”這個詞,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注釋了。
比如,我家執行的零食規則有一條是,零食只能在零食時間吃(一般是上下午兩次),吃零食時也必須坐在餐椅上吃。小D有段時間在吃正餐的時候會要吃零食,我就會重申我們的零食規則,“現在在吃午飯,零食只能在零食時間吃,午飯時間沒有零食。”
她肯定會反抗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碗和食物全部扔在地上,然后自己就大哭大叫起來。這時,我對她情緒的反饋是溫柔的,“嗯,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很想很想吃零食,最好馬上吃到”,但我堅定地執行規則,“但是媽媽告訴過你,零食只能在零食時間吃。我們需要先吃完午飯,然后去午睡,睡醒了我們就可以吃零食了。”
這些說完,她還是會很難過,拼命哭大聲叫,我會繼續特別溫柔平靜地告訴她,“我知道吃不到零食,你很難過很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媽媽陪著你,直到你平靜下來。”然后我會觀察她的哭聲,如果發現她哭聲有轉弱的趨勢,我會及時說,“我們需要讓身體平靜下來,深呼吸,吸氣—吐氣—,我們要學會讓自己平靜下來。”
這整個過程,我接納了小D的情緒,而不是去制止她不許哭。但我是用愛陪伴著她,去度過這段不好受的情緒,并且告訴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整個過程中我自己的情緒控制、溫柔的語氣本身也是在向她演示如何控制情緒)。同時,我沒有因為她的哭而妥協我對于規則的執行。
這整個過程,小D能感受到我的愛和我對她的接納,即使是她的壞脾氣我也是接納和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她也開始明白了,世界真的不是圍繞著她轉的,有些規則盡管不讓人開心,但我們需要遵守。
而這點上,很多父母卻常常容易弄反了。孩子一哭,他們情感上是粗暴的,“不許哭,怎么這么不聽話?再哭,媽媽打你了。”但執行上卻是軟弱的,有時孩子還是繼續哭,哭到最后他們沒招了,就會說,“好好好,那你不要哭了,媽媽去給你拿零食。這次吃完,下次不吃了哦。”或者運用哄騙,“你現在把飯吃了,回頭我給你買汽車模型。”
但我們都知道啊,這次吃完,一定還有下次。慢慢地,你覺得自己管教不好孩子,而孩子也開始知道自己哭聲的威力。而最關鍵的是,整個過程中,孩子是沒有得到愛的滋養的,他接受到的就是,媽媽在威脅我不哭,我可以進一步用哭來威脅她。
無條件的愛,愛本身是沒有條件的,但對孩子的行為是有要求、有約束、有規則的。
無條件的愛,是不拿愛當做交換條件,而是父母出于愛、帶著愛去教育引導孩子。
愛的態度應該無條件,但愛的方法需要有策略:溫柔而堅定,情感上溫柔,執行時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