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海燕 來源/微信公眾號:海燕醫生 編輯/英華 設計/侯宇
“醫生,查體還收費! 寶寶42天查體,不就是稱個體重嗎!”
“大夫,我沒掛號,就是來咨詢一下!”
“42天查體還要抽血,有這個必要嗎,孩子吃喝拉撒睡都好,我覺得沒有必要抽血!”
“啥,還要給孩子做B超,啥叫腿紋不對稱,我看娃很好,沒必要吧。”
我在兒保門診上班已經快一個月了,真正體會到了當兒保醫生的不容易。在不少人眼里,兒保醫生工作很輕松,工作很簡單,不就是稱個娃的體重嗎?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其實,這是大家對兒保工作深深的誤解!
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后42天應到醫院體檢。42天體檢對于新生寶寶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他/她出院回家后第一次到醫院體檢,這是醫生和評估師對他/她進行身體健康狀況評估以及生長發育監測的開始。
42天查體,只是給孩子稱個體重這么簡單嗎?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呢?希望大家跟隨我們一起了解下。
1測體重
體重是判定寶寶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們會根據孩子的體重數值評估這個孩子和同齡兒相比處于哪個區間,判斷這個孩子是體重增長過快還是增長緩慢,有沒有喂養不足、喂養不合理或是疾病方面的可能性,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予家長正確的喂養和護理指導。
2量身長
身長同樣是評價嬰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影響孩子身長的內外因素很多,如疾病、營養、生活環境、遺傳、內分泌、性別、種族等,我們會指導新媽媽要保證嬰兒的營養、加強護理、保證睡眠、避免生病等護理要點。
3量頭圍,測囟門
孩子的頭圍和囟門大小能夠反映孩子大腦發育的情況,如果頭圍過大或者囟門張力過高,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腦積水等疾病;如果頭圍過小,要動態觀察是否有腦小畸形等情況,提醒家長要動態觀察孩子智能發育的情況。對于頭圍異常的孩子,我們會提醒家長重視定期查體,觀察孩子智力、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發育的情況。
4測胸圍
胸圍數據可評價寶寶胸部發育的狀況,包括肺的發育、胸廓的發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小嬰兒胸圍一般小于腹圍。
5全身檢查
我們會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查體,包括精神狀態、全身皮膚、五官、心肺、腹部、外生殖器以及四肢的望、觸、叩、聽等系統檢查。
6評價發育智能
對于出生時屬于高危兒的孩子,我們會對孩子進行20項神經運動檢查以便早期篩查腦癱患兒。
對一般孩子而言,我們主要通過以下檢查來評測孩子的智能發育情況,了解寶寶的智能發育是否處于正常水平,并給予家長相應的指導。
7過敏風險評估
近幾年,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快速增長,在我們兒保門診,我們會對所有的新媽媽建議進行過敏風險的評估,借助軟件,家長就能方便地測出孩子的過敏風險,這有助于家長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好地照顧孩子,盡量避免過度用藥。
8母乳喂養咨詢和護理指導
母乳喂養的重要性盡人皆知,但是全母乳喂養的普及率不容樂觀,有關新媽媽對母乳喂養的知識了解太少,誤區太多,比如,母乳不夠怎么辦?吃母乳后孩子腹瀉怎么辦?孩子不吃母乳只吃奶瓶怎么辦?孩子吃母乳后愛吐奶怎么辦?吃母乳的孩子要不要補充維生素D?如果孩子吃母乳后大便有血絲怎么辦等等,有太多的問題,新媽媽需要了解和學習。
9繁重的資料錄入和統計工作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兒保工作量越來越大。除了給孩子健康查體以外,我們還要及時錄入孩子的資料,統一上報。
孩子42天的查體,根本不是一個簡單的稱體重和量身高的體力活動。對于一名三甲醫院的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說,這份工作是一份充滿著智慧,耐心以及技術含量的工作,它需要醫生、護士、評估師具備和掌握更多更細致以及全面的預防兒保和兒科知識,才能在看似正常的孩子當中找到一些疾病的蛛絲馬跡和信號,提早地提醒家長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