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強
近日,中國空軍遠海訓練引發各方關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于2016年12月10日表示,10日上午,中國空軍飛機經宮古海峽空域赴西太平洋進行例行性遠海訓練,日本自衛隊出動1批2架F-15戰斗機對中方飛機實施近距離干擾并發射干擾彈,危害中方飛機和人員安全。中方飛行員迅即采取必要應對措施,并繼續開展相關訓練。
近年來,空軍組織了多次遠海訓練。空軍2016年遠海訓練與2015年有何不同?其未來又走向何方?
空軍遠海訓練:2015年VS2016年
從2015年3月30日中國空軍首次組織戰機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起,至今已經開展了8次遠海訓練。其中,2015年組織了4次,2016年也組織了4次。
2015年3月30日,中國空軍首次組織戰機飛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根據當時臺灣地區媒體的報道,飛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的戰機型號是轟-6K轟炸機,數量2架。5月21日,中國空軍飛機第二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此次遠海訓練選擇了飛越宮古海峽。日本媒體稱,2架中國轟-6K轟炸機飛越宮古海峽,日本航空自衛隊隨即從那霸基地緊急起飛F-15戰斗機,當天晚上還公布了近距離拍攝的中國轟炸機照片。
中國空軍第三次遠海訓練的時間是2015年8月14日。報道稱,當日,中國空軍組織多型飛機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經巴士海峽“飛出第一島鏈1000余公里”。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組織多機型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整個空中編隊包括轟炸機、戰斗機和預警機。11月27日,中國空軍展開第四次遠海訓練,也是2015年最后一次遠海訓練。中國空軍發言人申進科上校介紹稱,當天空軍組織轟-6K等多型飛機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飛出第一島鏈1000余公里”,同時“出動轟-6K和多型殲擊機、多型預警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遠海警巡”。
空軍專家傅前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5年的4次遠海訓練中的第一、第二次帶有探索遠海飛行的目的。戰機參與遠海訓練最主要的難點在于導航和定位,茫茫大海上沒有地標,導航定位完全靠相應的技術設備和駕駛員的經驗。中國空軍西赴太平洋的通道并不多,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是為數不多的兩個重要通道,因此,兩個海峽都要飛越。經過探索之后,接下來訓練都不是簡單的重復,編隊中戰機類型開始增多,編隊戰機組成更加完善,裝備和戰法都在“層層推進”,實戰能力逐步提高。
2016年9月,空軍兩次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訓練。9月12日飛越的是巴士海峽,根據空軍公開的照片可以發現,此次遠海訓練的戰機編隊是一個多機型混合編隊,機型包括轟-6K轟炸機、蘇-30MKK殲擊機、空警-2000預警機和加油機等機型。9月25日飛越的是宮古海峽。申進科宣布,空軍當天出動40多架各型戰機,前出西太平洋遠海訓練,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檢驗遠海實戰能力。同時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性警巡。這次遠海訓練,空軍轟-6K、蘇-30(MKK)、加油機等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實施了偵察預警、海上突擊、空中加油等訓練課題,檢驗空軍部隊遠海實戰能力。
申進科11月25日向媒體介紹,當天中國空軍組織多型戰機同時飛越巴士海峽、宮古海峽,達成了既定訓練目的。隨著信息的逐漸披露,此次是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與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王牌部隊聯手,出動蘇-30MKK、殲-11A、轟-6K等主戰機型,輔以空警-2000、空警-500、圖-154、運-8電戰飛機等情報支援保障機型,對臺灣島來了個“擁抱式”的實戰化演練。
傅前哨表示,與2015年遠海訓練相比,2016年的遠海訓練有三大特點:一是帶彈遠海訓練;二是編隊更加完善;三是飛行距離更遠;四是多個戰區空軍力量聯動。
傅前哨解釋說,從官方公布的照片來看,2016年遠海訓練的轟-6K、蘇-30MKK都攜帶了導彈。編隊里除了轟炸機、電子偵察機和預警機,戰斗機和加油機也參與了遠海訓練,整個編隊更加完善。2015年遠海訓練的戰機都是從哪個海峽前出,然后就從哪個海峽返回,但2016年的后面兩次遠海訓練,有一些戰機繞飛臺灣島東部空域從另一個海峽返回,和有相關戰機進行接應,這就需要多個戰區空軍力量進行聯動,復雜程度超過2015年的遠海訓練。
未來:實戰化、常態化
空軍8次遠海訓練,每一次遠海訓練都是一次突破,從首次遠海訓練單一機型到第八次多機型突破第一島鏈,從首次遠海訓練同一個海峽進出到第七次不同海峽進出,遠海訓練的機型逐步增多,訓練范圍不斷擴展,作戰編隊的戰力更加平衡,凸顯“訓為戰”的思想觀念。航空專家王亞南表示,常態化和實戰化的遠海訓練可增強空軍的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加強空軍對周邊空域的控制能力,這是中國空軍從大到強,建立戰略空軍的必由之路。傅前哨認為,要想建立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空軍航空兵必須加強遠海訓練。
遠海訓練戰機編隊構成的變化最能體現實戰化訓練的程度。王亞南說,空軍首次遠海訓練只有2架轟-6K,雖然轟-6K換裝了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新的傳感器和電子設備及導彈,綜合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但這樣的編隊如果遇到對方戰斗機,生存能力比較弱。后來的多次遠海訓練可以發現,編隊中逐步出現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和戰斗機等機型,生存能力明顯增強。
2015年9月12日的遠海訓練中,轟-6K和蘇-30MKK均攜帶了機載武器(有可能是實彈或訓練彈)。根據公開資料,轟-6K攜帶的AKD-20巡航導彈是一種核常兼備遠程巡航導彈。蘇-30MKK攜帶了中距和近距格斗空空導彈及電子戰吊艙。在這個遠海訓練戰機編隊中,轟-6K攜帶的導彈可以遠距離對地面目標發動攻擊,是編隊的核心攻擊力量;蘇-30MKK扮演“帶刀護衛”的角色,為空中編隊進行護航;預警機為編隊提供空情信息支援,指揮編隊作戰,是編隊的“指揮官”;電子偵察機也為編隊提供電子情報信息,提高編隊的態勢感知能力;加油機則為戰斗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提高戰斗機續航時間,盡量為編隊提供全程的護航。
傅前哨表示,現在遠海訓練的戰機機型種類逐漸增多,編隊構成正逐步完善,編隊具備較強的攻防能力,這是現代戰爭的必然要求。
王亞南認為,目前前出島鏈的戰機編隊主要還是轟炸機、戰斗機和電子偵察機,加油機和預警機主要還是在靠近島鏈的地方活動,未來加油機、預警機、專門的電子戰飛機也會前出島鏈,更加完善的作戰編隊將會出現,戰力也會更強。
2016年下半年,空軍在短短3個月內組織了4次規模較大的遠海訓練,尤其是9月的兩次遠海訓練間隔只有十幾天。傅前哨表示,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再次組織遠海訓練,說明空軍在組織遠海訓練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經驗,掌握了遠海訓練的規律,在組織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空軍遠海訓練完全轉入了常態化。可以預計,2017年,空軍還將組織多次遠海訓練。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馮世寬指出,對岸近年來軍力增強,長程投射能力升級。馮世寬警告,基于“料敵從寬”考量,未來對岸空軍演訓密度和強度可能增加,不排除一個月繞飛臺灣一次。但他聲稱,臺方均有掌握,也有監控和擊落的能力,未來“視戰況而定”。
或成品牌化訓練,進行實彈演習
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打贏未來戰爭。傅前哨表示,空軍每一次遠海訓練都會有自己的訓練計劃,這是提高遠海實戰水平的重要手段。除了訓練計劃,遠海訓練中遭遇到的特殊情況也是鍛煉空軍遠海實戰能力的機會。比如此次日方戰機干擾中方編隊,中方飛行員迅速采取必要應對措施就是一次歷練的機會。
軍事專家杜文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在日方軍機發射干擾彈之前,一定首先對中方飛機編隊采取了強行近距離穿越的行動;該行動無效后,日方又選擇了更加升級的方式,使用干擾彈對中方軍機實施干擾和破壞,說明日方在主動升級它的干擾活動。針對中國空軍的遠海訓練活動,過去日方都是升空戰機實施伴飛,進行跟蹤監視,如今被動的伴飛行為已升級成了主動的干擾行動,未來甚至可能主動挑起實戰。
遠海訓練的下一步可能是遠海實彈演習,與訓練相比,貼近實戰的演習不但可以檢驗部隊的訓練成果,而且還可以通過演習提高部隊技戰術水平。傅前哨解釋說:“未來空軍有可能根據需要在前出島鏈進行實彈演習,這將是中國空軍的一次重大突破。隨著軍委聯合參謀部的設立,解放軍聯合作戰指揮體系也在加快建立,未來空軍可能還會和海軍相互配合,進行大量的遠海訓練或演習,包括與海軍航空兵、水上艦艇、水下潛艇部隊進行相應的協調訓練或演習,提高體系作戰能力。”
軍事評論員林穎清指出,空軍遠海訓練是否會成為與空軍四大品牌化訓練相提并論的演練值得關注。
目前,中國空軍打造貼近實戰的四大品牌化訓練分別是金飛鏢、紅劍、藍盾和金頭盔。2016年,中國陸海空三軍將士進行了一系列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實兵實彈訓練和演習,這些貼近實戰的訓練,鍛煉了部隊,提升了作戰能力。
金頭盔比武代表著中國空軍對抗空戰訓練的最高水平,象征著責任和實力,被譽為飛行員的至高榮譽。紅劍強調體系對抗,是中國空軍模擬實戰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實戰訓練。藍盾演習突出的是偵察、打擊、防護等綜合集成訓練,是地面防空兵為了適應新的空天環境和作戰樣式的改變,拓展形成的防空反導一體化訓練模式。金飛鏢與金頭盔齊名,代表著中國空軍飛行人員在突防突擊領域的最高水平,考核指標為“一次瞄準、一次發射”“首攻不中,即為零分”,這項榮譽會被授予空軍突防突擊考核中的“突擊能手”。
林穎清認為,空軍遠海訓練強調的是藍海遠程突擊,定位上與空軍四大品牌化訓練有不同特點,具備成為一個品牌訓練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