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長忠
開封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著名的八朝古都。開封的輝煌與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形式——書畫藝術有著不解之緣。古往今來,在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書法大師、藝術宗匠,她們以自己的卓越創造,為中國書畫史譜寫了輝煌篇章。在當今開封書畫界同時擁有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的并不多,劉素萍女士就是同時擁有省書協、省美術家協會的雙料會員。近日,我們在開封劉素萍老師家中采訪了她,看到她筆下的白孔雀,美得讓人陶醉。
劉素萍,女,河南開封人,1965年出生,開封市資深裝裱師,自幼喜愛書畫,從工筆侍女、沒骨花卉入手,繼學山水、動物,以畫花鳥見長。2006年,她拜我省著名花鳥畫家馮雪生為師,專攻花鳥,現為開封市人大特聘書畫院畫家,作品多次在省內外畫展中獲獎。
從劉素萍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畫家的審美追求與自然形象在畫面上融為一體。畫面中呈現出恰如其分、不露人工雕琢之感般的自然,又讓觀眾感到一種純粹和靜美。“自幼喜歡畫畫,起步很晚,一直從事書畫裝裱工作,2006年才開始學畫”,在劉素萍家中她將自己的藝術人生娓娓道來:“我是一個半路出家的畫家,沒有繪畫童子功,也不是藝術科班出身,想要在藝術上有所作為,就得比別人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劉素萍深有感觸地說,她畫畫是很玩命的。為了把繪畫基礎打牢,她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從學畫至今,她幾乎每天都在家畫畫。她謙虛地說:“都說笨鳥先飛,我希望用我的刻苦把以前錯過的時間追回來。”繪畫的天賦、名家的培養,再加上后天的勤奮,這三個法寶讓劉素萍的藝術之路順風順水。在短短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她的藝術技藝突飛猛進,其繪畫實力也迅速得到業界認可。
欣賞劉素萍筆下的白孔雀,整體畫感有一種朦朧而溫馨的詩意,其韻美之象讓人過目難忘。畫中的白孔雀在霧感中既生動靈性又清新脫俗,舒展優雅、逸態畢現、姿韻生輝。她的花鳥畫意中已沒有小花小鳥情結,更多地表現出自然與生靈和諧共存。如何創作出這些高難度的工筆畫作品?劉素萍告訴我,白色在工筆畫中是很難描繪的顏色,在淡墨打底之后,需要用白色一遍一遍地烘染。白色不好用,畫得不好畫面就會顯得臟。經過了無數次摸索后,她大膽地直接用白粉開畫,反復用白色來勾勒線條,讓3至5層的白色重合堆積,讓整個畫面呈現出類似油畫的厚度和富有質感的亮度。“創作一幅工筆畫通常需要一周時間,但要創作白孔雀作品,起碼得用20多天。”
孔雀被視為百鳥之王,是最美麗的觀賞品,是吉祥、善良、美麗、華貴的象征,無論在古代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十分尊貴的象征。在東方的傳說中,孔雀是由百鳥之長鳳凰得到交合之氣后育生的,與大鵬為同母所生,被如來佛祖封為大明王菩薩。在西方的神話中,孔雀則是天后郝拉的圣鳥,因為赫拉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朱諾,因此孔雀又被稱為“朱諾之鳥”。國畫大師范曾在袁曉岑的《榮寶齋畫譜·花鳥部分》的序言里寫道:“孔雀和仙鶴是華貴與野逸兩詞的最佳詮釋。”被譽為“百鳥之王”的孔雀,以其色彩斑斕、婀娜多姿深受人們喜愛,被引申為吉祥、善良、美麗、華貴的象征,最終上升為精神層面的鳳凰的美好幻想。畫界有種說法:孔雀難畫,要畫白孔雀更是難上加難。劉素萍卻偏偏知難而上,以白孔雀為自己創作的主要題材。
河南著名畫家馮雪生曾評價稱,劉素萍不僅畫出了白孔雀的富麗典雅、雍容華貴,而且在畫面上還通過色彩和筆觸的交融,演繹出心中審美趨向那一派炫目的迷離、夢幻的亮白。對于自己的得意學生,馮雪生告訴記者,這和她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馮老師希望劉素萍能夠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繪畫藝術,探求自然之美,吸傳統之精神。我們相信,劉素萍將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