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線局域網絡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新的標準更迭頻率也在加快,作為下一代無線局域網的標準,IEEE802.11ax協議已經進入草稿完善階段。文章分析了802.11ax協議的技術現狀,指出了與現有協議的不同之處,并對協議的未來發展作了展望。
關鍵詞:IEEE802.11ax;WLAN;OFDMA
引言
隨著網絡移動接入終端數量的劇增,無線局域網(WLAN)已經成為生活、工作中最常見到的網絡連接方式之一。作為WLAN技術基礎的IEEE802.11協議族,從誕生至今已經經歷了多個版本的發展,用來滿足用戶對無線接入的需求。2016年下半年,下一代標準IEEE802.11ax的草稿方案已經出爐,不久之后就將為用戶帶來新的無線體驗。
1 IEEE協議現狀
從1997年至今,有關無線局域的IEEE802.11協議經歷了數次修訂,涉及到無線傳輸、服務質量、業務支撐、頻譜使用、組網方式等多方面的技術。目前,IEEE802.11主要標準有802.11a/b/g/n/ac,這些版本間的區別和主要修訂內容體現在無線傳輸方式,802.11b采用的直接序列擴頻技術(DSSS),最高傳輸速率為11Mbps;802.11a/g采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最高的傳輸速率達到54Mbps;802.11n是在OFDM的基礎上引入了MIMO技術,最大傳輸速率可達到600Mbps。
在當前的IEEE802.11MAC層接入方式中,存在有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和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兩種工作模式,由于DCF具有良好的分布式特性,從而獲得了更廣泛的應用。無線局域網的特點是所有信道屬于同一個沖突域,因此需要設計一套隨機接入機制,解決多節點同時占用網絡所產生的沖突問題。在DCF模式中,采用的是CSMA/CA(即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避免)機制。CSMA/CA的工作過程是發送數據前檢測信道是否有使用,如果檢測出信道繁忙,則等待一段隨機時間后,再次檢測信道,如果空閑,才開始準備發送數據。送出數據前,發送端會先發出請求傳送報文(RTS:Request to Send)給目標端,等待目標端回應 CTS: Clear to Send 報文后,就可以發送正常數據,機制利用RTS-CTS握手(handshake)程序,確保接下來傳送資料時,不會被碰撞。接收端如果正確收到數據幀,則經過一段時間間隔后,向發送端發送確認幀ACK。發送端收到ACK幀,確定數據正確傳輸。
2 IEEE802.11ax簡介
作為下一代無線網絡標準協議IEEE802.11ax在設計初始的思想與現有的802.11標準有所不同,使用場景更加關注于密集用戶環境,通過有效的使用當前的頻段資源,提高實際網絡速率。802.11ax與現有的a/b/h/n/ac協議都進行兼容,可以同時工作在2.4G和5G頻段下。在相同帶寬下,802.11ax采用點數更多的FFT,FFT點數越多,其子載波數越多,這樣子載波的帶寬也就越小,從而可以覆蓋更遠的范圍。802.11ac協議在下行中引入的MU-MIMO技術,而在802.11ax中MU-MIMO成為了上下行通用的技術,采用了新的PHY層和MAC層處理機制的802.11ax協議的傳輸速率在80MHz帶寬下可以達到600.4Mbps,在160MHz下可以達到9607.8Mbps,已經接近萬兆以太網的傳輸能力。
3 IEEE802.11ax的接入方式
802.11ax最重要的一個更新是在設計中參考了LTE中OFDMA(正交頻分多址)的使用,OFDMA采用全新的信號調制編碼算法,把一個信道分成數十甚至數百個更小的的時頻資源塊即RU(Resource unit),每個RU可以承載不同的用戶數據。這樣從總的信道上看,每一個時間片上,有可能有多個用戶同時發送數據,這樣信道的利用率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時,由于對信道的劃分更加的細致,現有的802.11標準中用戶占據整個信道的情況不會再出現,如果需要發送QOS數據包,不需要獲得完整的信道才行,只需使用部分信道即可完成QOS的發送,有效的減少了QOS的延遲。
OFDMA技術的引入也使得了802.11ax協議的MAC層隨機接入機制發生了變化,現有的CSMA/CA機制被TF(Trigger Frame)以及TF-R(Trigger Frame for Random access)機制替換。TF是一種上行接入的傳輸框架,接入開始時,AP發送包含上傳所使用的RU信息的TF宣告,根據TF內容,用戶選擇其對于的RU位置,進行OFDMA接入,此時多個用戶同時向AP發送上行數據,AP接收完成后返回ACK,結束上傳過程。TF-R是802.11ax協議標準討論過程中作為TF機制的擴展被引入的,TF-R將TF的時域競爭轉為頻率的競爭。TF-R機制在TF過程之前執行,每一次接入時,AP首先發送TF-R幀,幀中部分的RU被標注成可以供用戶競爭使用,用戶在收到TF-R幀后,采用OBO(UL-OFDMA Backoff)的機制競爭RU。OBO中,用戶使用隨機數放入Backoff counter中,然后進行比較,backoff counter中數小于RU的總數的那個節點可以在競爭中勝出,獲得隨機選擇一個RU的權利,然后在選擇的RU上傳輸數據,經過幾次TF-R幀的傳輸過程,可供競爭的RU被選擇完畢,AP開始發送TF幀,進行數據的通信。
4 結束語
無線局域網的發展為我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作為下一代的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802.11ax更加關注密集用戶環境,通過引入OFDMA技術作為新的接入機制,改善了多用戶連接AP時的體驗效果。802.11ax充分利用現有的頻段資源,有效的提高數據傳輸速率,將來如果結合5G網絡,將會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無線網絡環境。現在需要看到的是802.11ax標準尚處于Draft1.0階段,離最后標準落實還有一段距離,還需要研究機構和專業廠商共同努力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譚凱,彭端.WLAN新標準IEEE 802.11ax[J].廣東通信技術,
2015,10.
[2]吳強.IEEE802.11ax MAC層接入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
2016,5.
[3]陳忠真.IEEE802.11 DCF算法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2,1.
[4]蘇紅梅.基于OFDMA的下一代WLAN無線資源分配研究[J].互聯網天地,2016,4.
作者簡介:鄭智釗(1983-),男,工學學士,網絡工程師,工作單位: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