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大型石化企業境外環境管理體系研究
李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我國大型石化企業的境外業務的環境管理從前主要靠各境外項目依照其所屬專業公司國內的管理模式開展。如采用頂層設計的思路,可構建一套全新的境外環境管理體系。縱向上,包括制度、工作指南和檢查方法,橫向上,以要素的形式對所有業務的環保工作做出要求。本文介紹了體系的構架和主要內容。
環境管理體系;石油化工;境外
大型石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拓展本土以外的市場,在開展境外業務的過程中,勢必會面臨環保問題。在這一方面,歐美石油公司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1]。盡管管理上已經日臻完善,但慘痛的教訓還是實時在警醒著我們必須不斷加強管理。2011 年2 月,厄瓜多爾一家法院為一場近20年的訴訟做出裁決,判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對厄瓜多爾境內亞馬遜地區的石油污染負有責任,法官向雪佛龍開出了總計約95 億美元的天價罰單[2]。2010年4月,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租用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發生爆炸并引發大火,之后沉入海底[3]。約400萬桶原油泄漏進入墨西哥灣并迅速蔓延,BP公司為這起事故支付的相關費用超過500億美元。上述兩起環境事故,一起由于并購前環境盡職調查不足引起,另一起是生產安全事故導致的環境污染,雖然直接原因不同,但究其根本原因,卻均是由于母公司對境外業務環境管理疏忽導致的。為此,必須加強境外業務的環境管理[4]。
我國大型石化企業的境外業務目前主要由下屬專業公司負責,這些專業公司在海外設項目部,開展相關業務。一般來說,對境外項目從新項目開發、項目運營和項目終止及退出3個階段開展環境管理。項目開發階段環境管理的重點是環境盡職調查。項目運營階段環境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保證項目的各項作業活動符合資源國環境法規要求,確保所有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項目終止和退出階段環境管理以環境恢復為主[5]。這種模式對于專業公司來說已經非常成熟,但如果是一家涉外業務范圍廣泛,涵蓋油氣勘探、開采、鉆井作業、工程建設、工程監理、進出口貿易、石油工程、煉化工程等諸多方面的大型石化企業,則有必要采取頂層設計的思路構建一套從總部到基層,將所有業務全面覆蓋的管理體系[6]。
結合我國石化企業境外環境管理現行體制和應履行的法規要求及國際準則建立全新環境管理體系。縱向上,包括制度、工作指南和檢查方法,橫向上,以要素的形式對環保工作做出由淺入深的,覆蓋所有業務的要求。
2.1 制度
位于體系最上層的制度與國家要求銜接,命名為《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辦法》,賦予總部、涉外專業公司權利和責任;同時,對境外業務涉及到的通用管理要求,境外業主項目管理要求和境外承包項目管理要求做出十八項全面規定。通用管理要求包括環境保護管理機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環境保護盡職責任、環境保護教育培訓、承包商環保管理、環境保護信息報告和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等七項內容。境外業主項目管理要求包括建設項目與企業并購、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清潔生產、環境風險防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與處置、監測與統計、溝通與協調等七項內容。境外承包項目管理要求包括遵守法規及甲方要求、在合同中明確責任、編制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應急處置等四項具體內容。
2.2 工作指南
位于中層的《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工作指南》作為指導工作的具體文件,為專業公司和境外項目的環保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指南中融入了企業應當遵守的環境相關國際公約和準則,適用于各涉外專業公司和境外項目開展環保工作,各要素能夠將所有環保工作全覆蓋。結構上指南首先明確了適用范圍、引用文件和工作原則,然后將具體內容分為環境管理、污染防治、風險與應急、監督考核與持續改進等四個一級要素和十八個二級要素,具體構架見圖1。
2.3 檢查方法
作為制度和指南的落地文件,《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檢查方法》包括量化評估檢查表和自查報告模版。檢查表分級分類編制,層級上,分為專業公司機關、境外項目駐地和項目現場三級,類別上,根據目前海外業務種類,分為油氣開采、鉆井作業、物探作業和工程建設四類。由于采用了量化評估檢查表,方法既可用于境外項目自查和上級單位檢查和抽查,也可用于各項目間開展考核評比。
各單位使用該方法時,需要選用適用于本單位的表格進行評分。計分方式采用百分制,根據分數得出檢查結論。檢查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種。不同檢查得分對應的檢查結論如下:
90分以上(含90分),檢查結論為“優秀”;80-89分(含80分),檢查結論為“良好”;70-79分(含70分),檢查結論為“合格”;69分以下,檢查結論為“不合格”。
以專業公司機關的檢查表為例,表格包括檢查要素、檢查方式、檢查情況記錄、標準分值、得分和扣分理由6大列。其中檢查要素包括一級要素和檢查條款兩列,檢查方式采用打“√”的方式,包括資料檔案、訪談和現場檢查三列。詳見表1。
體系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環境管理、污染防治、風險與應急、監督考核與持續改進等內容。

圖1 大型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工作指南主要要素圖

表1 境外環境管理檢查表(專業公司機關)
3.1 環境管理
環保組織機構是環境管理的靈魂,環保團隊的配備是否齊全、團隊成員的經驗和專業技能等各方面素質高低,是環境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本體系的環境管理組織體系嚴密而有效率,遵循組織統一進行管理、環保風險共同承擔、權責逐級分配并各司其責的管理模式。在制度中,對集團公司HSE委員會、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以下簡稱能環部)、外事局、各專業公司和境外項目的職責做出要求。在指南中,規定各專業公司環境(HSSE)管理委員會、環境管理機構、境外項目環境管理機構或專(兼)職環境管理人員和境外項目現場專(兼)職環境管理人員的具體職責。并對主要負責人、各專業分管領導、專業部門、境外項目和員工的具體職責也都做了要求。
環保制度方面,《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是企業境外環境管理的頂層制度,指南規定各專業公司應據此制定環境管理制度,境外項目可酌情制定制度,各境外項目現場應有操作性強的環境管理制度,內容涵蓋巡回檢查、污染物監測、環保培訓、環保考核、應急預案、事故處理及上報等。
培訓與宣傳方面,體系將培訓視為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平、提高員工環保技能、防止環境事件發生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其培訓特點是:投入量大,覆蓋面廣,持續周期長,貫穿項目全階段。制度規定,各專業公司和境外項目應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教育培訓機制。各境外項目應積極參與和支持當地的環境保護公益活動,宣傳企業環境保護理念,樹立良好環境形象。指南中做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包括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與頻次、培訓教材和師資、培訓效果評估、環保文化建設、信息交流與公開等內容。
在企業環境管理的整個環節中,只有對承包商的管理是間接管理,而總結歷史上比較嚴重的環境事件可以發現,很多都發生在承包商作業過程中,因此,本體系對于承包商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制度規定,各境外項目應將承包商(含分包商)的環境保護管理納入承包商管理體系,并在項目合同中明確界定雙方的環境保護責任,并加強監督其認真落實責任。指南則從承包商選擇、開工前準備、作業過程監督、表現評價與考核四個方面對承包商環保管理的全流程提出了要求。
信息報告這一要素首次成為一個專門的二級要素,這是由于境外項目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前文提到的雪佛龍厄瓜多爾天價賠償案就是由于對環境本底的調查不到位導致的。對此,指南中首先規定了境外項目在進入目標國開展業務時,首先要組織識別所在國所開展業務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標準,形成報告,并由專業公司報能環部備案。而后規定了環保績效報告的內容和頻次。
3.2 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是整個境外環保工作的核心,在制度中用了2條來做出總體要求:一是要確保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及其他污染物達標排放。二是要按照項目所在國(地區)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處理處置固體廢物。
指南中將這部分分為了建設項目與并購項目、施工期環保管理、污染源管理、環保設施、環境監測等5個二級要素。建設項目三級要素的具體要求包括項目選址、設計和建設標準、環保許可、資金來源、環境本底評估和環保設施“三同時”。對于并購項目,主要強調了環境盡職調查的要求。施工期環保管理從達標排放、施工噪聲、揚塵防治、化學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污染源管理是污染防治的核心要素,包括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污染源。廢水污染源中共提出了3條要求,包括總體要求,油氣田勘探開發廢水管理要求,煉油化工企業廢水管理要求。大氣污染源中包括8條要求,不僅對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提出管控措施,更從設備設施選擇、泄漏檢測與修復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固體廢物污染源包括7條要求,包括固廢的分類、回收容器、含油污泥、鉆井廢液的處置等。生態保護是國際上環保關注的重點,我國石化企業海外項目主要分布在生態環境較好的第三世界國家,因此,必須對此做出嚴于國內的要求。制度中將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放在同一高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實際作業過程中,物探作業對生態破壞最為嚴重,因此,指南分三條對營地、陸上和水域作業提出了要求。另外,還對土壤修復提出了要求。環保設施這一條款的要求全部來自國內油田煉化企業的成熟管理經驗。指南分9條對總體要求、設施能力、運行效果、生產調度、設施評價、維護保養、優化運行、巡檢記錄、完好率和運轉率提出了要求。環境監測這一要素在制度中提出了2條要求,一是要根據所在國(地區)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要求,開展環境監測。二是建立環境統計臺帳,形成環境保護工作報告,按照要求上報。
3.3 風險與應急
在本體系中,風險已經取代原有的重要環境因素,成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在制度中,要求企業定期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同時可采取購買環境污染責任險等經濟手段,合理分散和減少環境風險損失。應急預案方面,應編制突發環境事件專項應急預案,按照要求和慣例,進行演練,并及時修訂完善。發生環境事件后,應按要求及時上報和處置。
在工作指南中,更是詳細規定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的具體內容。對于環境應急,指南中規定了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培訓的范圍、演練的頻次、演練形式、歸檔要求、應急處置、評估與改進、應急監測和預警等內容。對于環境事件,指南中對事故報告、事故調查、事故整改、事故教訓汲取做出了詳細要求。
3.4 監督考核與持續改進
檢查監督方面,制度中用6條做出全面規定。境外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總部、專業公司和境外項目的檢查監督工作做出了規定。在指南中,分檢查監督和考核兩個部分來做出具體要求。檢查監督包括對各級檢查的詳細要求和問題整改兩部分。考核包括考核指標、考核實施和責任考核三部分。
為確保境外環保工作的持續改進,在指南中,增加了持續改進這個要素,包括目標與計劃、總結與改進兩部分。要求專業公司確定環保管理年度目標和重點改進方向,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境外項目環保部門應每季度總結企業環境管理工作,并向所屬專業公司匯報。專業公司環境(HSSE)管理委員會對以上內容進行審議,并討論決定下一步改進方向,制訂改進計劃,并布置落實。
以制度、工作指南和檢查方法構建的石化企業境外環境管理體系能夠使我國石化企業境外業務的環境管理從各境外項目的分散管理上升為規范化的、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是企業境外環境管理的頂層制度,賦予總部、專業公司權利和責任;《石化企業境外環境保護工作指南》作為指導工作的具體文件,為專業公司和境外項目的環保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石化企業境外環境管理檢查方法》是制度和指南的落地文件,既便于境外項目自查和上級單位檢查使用,又能用于各項目間開展評比。
[1]伍競艷,馬彪.歐美石油公司環境保護對我國石油企業的啟示[J].價格月刊,2011,408(5):91-94.
[2]張娥.雪佛龍跑輸“馬拉松污染案”[J].中國石油石化,2011,(5):49-50.
[3]潮倫.鉆井平臺爆炸美國遭遇石油“切爾諾貝利”[J].生態經濟,2010,227(7):10-17.
[4]劉強,江涌鑫,等.境外石化工程項目中健康、安全與環境風險管理與案例分析[J].現代化工,2009,29(10):80-85.
[5]王玨.境外石油項目環境管理工作研究[J].當代石油石化,2015,250(10):33-36.
[6] 譚智丹.集采管理之頂層設計[J].石油石化物資采購,2014,(02):30-32.
A Study of Larg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Oversea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LI Huan(Sinopec & Qingdao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Qingdao 266071,China)
In China,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l a r g 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overseas businesses relied on the domestic modes which belong to their parent company all the time.If using the top-level design method,we can build a new management system.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ystem which vertically contains a regulation,a guide to action and a checking method and horizontally contains a lot of elements.These elements which cover all the businesses make a claim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syste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petrochemical; overseas.
李煥(1983- ),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09年畢業,現從事環保政策法規與企業清潔生產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