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萍
內容摘要: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主要有以下幾種策略:同一主題的課程整合;作為中介的活動支撐;目標明確的寫作訓練;多維辨析的熱點事件。
關鍵詞:選修課 深度思維力 深度想象力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其中在“科學精神”這一素養中指出:“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明確強調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性,高中階段是高中生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思維特點是從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這一時期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力和深度想象力,學生的思維力發展會受到制約,甚至會影響其終身全面發展,那么,怎樣在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我以為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同一主題的課程整合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材眾多,教師一定要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這樣才能把握整體,發揮個體的最大功能。整體把握高中三年選修教材的內容,搞清楚選修與必修、篇與篇、專題與專題、此選修教材與彼選修教材之間的關系,進行同一主題的課程整合,讓學生對教材進行再創作,非常利于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這種整合可以是單篇,也可以是與其他學科。
《湘夫人》出自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習這篇詩時,可以讓學生以“愛情”為主題搜集中國古詩中的愛情詩,然后放在一起比較這些愛情詩在表達方式、寫作風格、內容側重點等方面的異同。學生通過查資料,會找到《孔雀東南飛》《蒹葭》《錦瑟》《上邪》《靜女》《行行重行行》等許多中國古典愛情詩并分析出它們表達愛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再如學習《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時,可以將之和必修教材中的《蘭亭集序》《赤壁賦》《滕王閣序》進行整合,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聚的背后,分別蘊含著做著怎樣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要想將整合后的問題回答得圓滿,學生需要做充分準備,而這個準備過程,包括查資料、找證據、歸納概括形成自己的觀點等,反映的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舉三反一,才能得出想要的結論。
培養學生思維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語文選修課和其他學科整合中進行,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可以和歷史學科整合,比如學習《六國論》,就讓學生理出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以及各自經濟、軍事的優劣勢;學習《伶官傳序》,可以讓學生了解五代時期風云變幻的政治格局。可以和地理學科整合,比如在“保護環境”的主題之下,學生可以進行環保意識調查并寫成報告。不管和哪門學科整合,教師都要重視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利用資源發現問題并得到答案,獲得較重要的觀點和思想。
二.作為中介的活動支撐
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要抓住思維過程發展的中介,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便是必不可少的中介。開設詩歌朗誦會、讀書會、影視欣賞、課本劇、書法課等,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力、組織管理思維力、執行思維力都會得到由淺入深的鍛煉。例如《中國現代詩歌散文選讀》選修接近尾聲的時候,就可以組織詩歌朗誦會,事先講明朗誦要求:朗誦內容應是自己最喜歡的;朗誦感情要飽滿;有適當的朗誦技巧;有配樂。等第一場朗誦會拉開了帷幕,帶給聽眾的卻是失望:隨便挑選的明顯不適合自己的詩篇,干癟呆板的感情,不夠規范的技巧,很不協調的配樂——很顯然,學生們并沒有為這場演唱會做足準備,這時候教師要進行示范朗誦,并強調思考在朗誦中的重要性,選擇一首適合自己朗誦的詩和相得益彰的配樂,只是呈現了淺層次思維,而朗誦感情的飽滿與否直接體現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即深度思維能力。學生們有所觸動,開始很認真地選擇詩篇和配樂,第二場朗誦會質量明顯提升。然而要想讓學生的朗誦接近完美,還需讓學生聆聽公眾號《為你讀詩》的朗誦作品,那些非專業人士的非常飽滿的朗誦,對學生的觸動會很大,再給學生講斷句的技巧,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揣摩怎樣斷句才更能將詩歌的感情表現得更充分,更能零距離貼近詩歌,“技巧可以復制,感覺無法替代”,學生極其認真地分析所選詩歌的內容,討論著朗誦技巧,第三場朗誦會,部分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誦,令坐在臺下,帶著挑剔眼光和審視耳朵欣賞的老師都為之動容。三場朗誦會,三次思維訓練,學生獲益很多。
三.目標明確的寫作訓練
烏申斯基說“語言乃是思想的有機的創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從思想中不斷的發展起來;所以,誰想要發展學生的語言,首先應該發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維單獨的發展語言是不可能的。”通過寫文章把所思所想展示出來,用寫文章來整理思路,也是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的極好方法。
《影視名作欣賞》是特別受高中生歡迎的選修課,賞析電影可以讓學生對人生、社會、自然有很多認識,但由于電影是直觀的藝術,學生獲得膚淺的思想內涵和審美感受容易,要把握影片的深層含義和藝術真諦,進入比較自覺的深層思維狀態和想象力狀態則非易事。這時候老師的引領組織就很重要,首先要精選影片,那些能帶給觀眾思考、回味無窮、常看常新的影片,諸如《天國王朝》《返老還童》《霸王別姬》等內容和藝術均讓人贊嘆不已的影片,應該重點推薦給學生觀看,其次觀影后,老師要趁熱打鐵組織討論課,學生討論時各種認識激烈碰撞,這種碰撞又會讓他們對影片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解讀來佐證自己的認識。最后才是讓學生寫影評,由于前期挑選影片、開討論會等工作已經鋪墊得很扎實,寫影評對于學生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老師可以將影評寫作的范圍放寬,可以就影片主題、情節結構、拍攝手法、演員演技、導演風格等方面展開,但一定要寫自己最感興趣的、最想要表達的。學生剛開始寫會有不知該從哪個角度切入、思路不夠清晰、語言不能很好表達自己情感的困惑,但是寫著寫著,思路就會慢慢打開,平素積攢的零散的文化知識被影片的某種催化劑點燃,寫作就會越來越順暢。
寫影評是深度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觀點的提出、論據的引用、結論的不可置疑,沒有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的參與,是不可能寫出一篇好影評的,過程會很煎熬,但唯其煎熬,方顯深度思考之艱難!而這種訓練,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考場作文的訓練過程也是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的訓練過程。審題準確、立意獨特、選材時代性與經典性兼具、結構渾然一體、語言較有風格:形成一篇文質兼美的考場作文,沒有思維的深度、廣度、力度是不行的。
四.多維辨析的熱點事件
當今社會,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發表自己看法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但是人們的情緒似乎更容易受到某種輿論導向的影響走向極端,越來越多的輿論場上的撕裂其實反映著背后群體的思維撕裂,相比于理性判斷一件事情的是非,人們更容易人身攻擊、貼標簽、站隊,這反映出公民素養的缺失,而現行的教育體制,以學習知識、適應考試為主要內容,很少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怎樣讓高中生具有理性思維能力,成為未來合格的社會公民?開設評論課,對熱點事件進行多維辨析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學生對熱點事件的關注程度,遠超過對語文教材的關注程度,從學生感興趣的熱點事件入手,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不要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這對于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意義重大。
微信圈里曾經流傳著兩份名單,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棠、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第二份名單:曹雪芹、胡雪巖、李漁、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第一份名單全是清朝科舉狀元,第二份名單全是當時落第秀才。那么問題產生了:哪一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由此引發你怎樣的思考?學生針對這一熱點事件進行多維思考,可以從以下角度確立論點:一是成績優秀只能說明他會考試,一個階段優秀,并不能由此認定他的一生都優秀,只有不懈地提高實力,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精彩且青史留名。二是輝煌與失意,從來都是歷史評說的,當年輝煌顯赫的科舉狀元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之中,而當年科考失利的無名學子卻至今被后人銘記,成敗從來沒有定準,歷史總是無情而公平,只有經得住時間磨洗,才能永遠在后世閃光。三是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能青史留名的畢竟只是極少數人,不能因為這極少數人,就誤導大眾不走正常的進取之路。四是成功的標準應該是多樣的,不能單純以青史留名衡量,因為第一份名單上的人也有飽讀詩書之輩,他的人生也算是成功的。
論點一旦確立,接下來便是用論據證明,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知識經驗,也可以查找資料,或者討論,盡可能找出足夠多的論據證明自己觀點,論據可以涉及哲學層面、歷史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而且最好是新鮮的、老師不知道的論據,這樣經過比較系統的分析,最后才是公開陳述觀點或者寫作成文。這樣一套完整的深度思維分析訓練方法,其實平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在使用,只是訓練過程的扎實與否,就大不一樣了,
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一書里把思維分為三種:凡是腦子能想到的;我們對于自己未直接感知的事物的想法;人們根據某種證據得出自己的信念。他認為教育應該培養的是第三種思維。語文選修課只是讓學生根據某種證據得出自己信念的一種憑借,運用好這種憑借,加大學生的思維頻次,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就會越來越深刻。
此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力和想象力的實踐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Z03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