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葛優、章子怡等演繹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日前正在熱映,導演程耳創作的同名短篇小說集《羅曼蒂克消失史》也同步推出。在程耳看來,相比電影,自己的文字更好。導演、編劇、作家,以上三種身份集一身的人屈指可數,從北影導演系畢業17年來,官方能查到的程耳作品一共只有4部,其中包含《羅曼蒂克消亡史》。程耳表示,這部電影結構龐雜、敘事宏觀,拍攝完成后無論是從結構還是內容,都需要重新反思,所以在剪輯上難度較大,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羅曼蒂克消亡史》是導演程耳的首部短篇小說集,書中收錄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人魚》、《雞》、《童子雞》、《第三個X君》、《女演員》和《皮囊的詩篇》共7個短篇。與電影相較,書籍的內容、線索更為豐富,以完全文學的方式完成,是程耳在導戲之外的另一種表達。在制作電影的繁忙事情外,程耳也要抽出一定時間研究文字、寫小說。他表示,這和他個人的創作習慣有一定關系。在劇本寫作之前,他往往會像寫故事一樣記錄文字。對他來說,創作是一種個人習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對于文學,程耳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一切事物的營養都來源于文學,不可能存在從電影里去找文學的情況。而且他認為相比電影,自己的文字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