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張梅 林超英 楊雙琪 唐啟群
[提要] 本文對影響京津冀地區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滿意度的因素進行分析;采用問卷調查、隨機抽樣的方法,實地對調查對象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京津冀地區城市老年人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多數老年人有學習、人際交往、自我價值實現和娛樂等方面的需求;為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需要在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得以實現。
關鍵詞:京津冀;精神需求;文化需求
本文為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項目:“京津冀區域文化養老服務體系協同構建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603120414);“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602120405);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聯民生調研項目:“創新驅動背景下高校服務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模式及路徑研究在”(課題編號:20160102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京津冀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調查研究——以唐山市為例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16日
京津冀地區農村老年人在物質供養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精神文化生活則相對被忽視。京津冀三地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變遷也使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面臨挑戰。市場經濟對青年人道德觀念的沖擊、留守老人的增多、農村活動場所及設施的缺乏等,都對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復雜的影響。本研究通過調查2016年唐山市農村地區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來了解京津冀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現狀。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對象主要來自唐山市各鄉鎮的老年人,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68份,有效回收率為95.71%。其中,男128人(47.76%),女140人(52.23%);年齡57~66歲者196人,占70%;有配偶113人(57.65%),喪偶71人(36.23%),離異3人(1.53%),未婚9人(4.59%)。
(二)研究方法。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式,問卷內容包括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家庭子女情況、健康狀況、文化娛樂、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
二、調查結果
(一)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中的教育需求。從本項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農村老年人愿意參加村里組織的學習活動者占31%(83人),不愿參加者占53%(142人)。其中,老年人因記憶力差不愿意參加者占13%(18人),老年人認為學習沒用者占9%(13人)。在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社區中,沒有老年活動室的社區占80.6%,沒有老年大學的社區占83.2%。
(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中的人際交往需求。大多數農村老年人身邊有子女照顧,不在身邊的子女可以通過電話等方式與老人進行情感交流,但空間距離也會對老年人情感慰藉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中產生了人際交往需求。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發現老年人中希望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多結交朋友的人數占80.2%(215人),其中78.1%(168人)非常希望參與更多的人際交往活動,比較希望的人數占16.3%(35人),一般的人數占5.6%(12人),只有1.9%(5人)的老年人不希望參與人際交往活動。
(三)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中的文化娛樂需求。農村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大多集中在看電視、打牌、散步、聽戲、聊天等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為79.5%(213人),而書畫、唱歌、跳舞、電影等參與率低,所占比例為21.5%(55人)。從性別看,看電視、聽戲、散步是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最常見的娛樂活動,性別差異不顯著,而在體育活動、打麻將等項目上,男性老年人中有57.1%經常打麻將,35.6%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而女性老年人打麻將比例是18.6%,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占25.2%。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中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最高需求層次稱為自我實現的需求,農村老年人認為自己還可以為社會和家庭作貢獻,這也體現了老年人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的愿望。通過本次調查發現農村老年人對自我實現的態度:持贊成意見者占97.0%(260人),其中非常贊成者占28.6%(74人),比較贊成者占47.6%(124人),一般贊成者占19.5%(13人);持反對意見者占1.5%(4人)。其中,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更認同此觀點。
三、討論
(一)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特點。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主要表現在教育需求、人際交往、文化娛樂、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在教育需求上,大多數農村老年人有著較為強烈的學習需求,但由于農村老年人文化素質偏低和衰老而帶來的身心功能的退化,部分老年人在參與學習方面存在某些心理障礙。農村老年人有強烈的教育需求,但社會提供的相關教育設施較少,難以滿足農村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在人際交往需求上,老年人的需求一般要通過子女的孝敬、配偶的關愛和朋友的關懷來滿足,其中子女能否提供精神文化贍養是關鍵。在文化娛樂需求上,農村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相對單調,主要體現在體育活動、聽廣播、讀書看報、打麻將、看電視等方面,男性參與率明顯高于女性。在唱歌、跳舞、看電影等方面,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參與率都不高,性別差異不顯著。丁士軍等調查結果也表明,農村老年人的消遣活動主要是做家務、看電視,其次是串門、聊天,只有不到5%的人把讀書看報作為消遣活動。在人際交往需求上,老年人有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各種信息,取得與他人交流并得到情感宣泄機會的需求。農村老年人在自我價值實現需求上,同樣期望自己生活得很有意義,期望自己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本調查顯示,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有更強的自我實現需求。目前,我國政府、社會和家庭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家庭養老對促進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滿足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與城市老年人不同,農村老年人沒有工作單位等正式組織可以依靠,因此家庭在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局限性。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與自身文化素質、閑暇生活、教育程度等密切相關。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們的調查發現,文化程度水平限制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度。除文化程度外,農村老年人閑暇消費的知識、看電影、養生知識、電腦技能普遍缺乏。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單一,而且主要集中在玩牌、打麻將、看電視、發呆、休息等消遣娛樂上,而像健身、唱歌、跳舞、上老年大學等活動則參與性不強。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是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方面,而對它的測量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直接關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因此社會應對農村老年人的保障從單純的物質保障走向物質保障和精神保障的統一。政府、社會和家庭等主體在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滿足方面應發揮積極作用,但由于家庭規模縮小、子女流動性以及經濟收入和設施場所的約束,農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現出單調性、被動性、自發性和低質性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一種精神性存在生物,精神文化生活對人起著關鍵作用。從這個視角看,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和發展其精神文化需求是促進老年人自由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路徑。
我們以唐山市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為調查點,調查發現農村老年人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多數老年人有教育、人際交往、自我價值實現和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京津冀三地城市老年人在生活習慣、文化素養方面比較相似,以此我們類推到京津冀整個地區。我們通過本次調查發現了影響京津冀地區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滿意度的因素,得出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需要在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共同作用下才能得以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丁士軍.中國農村老年人保障[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