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風火輪 _李丹 _視覺中國 _孫星
2016的時局與2017的留學市場
記者_風火輪編輯_李丹供圖_視覺中國設計_孫星
2016年,西方世界跌宕起伏,在無形中影響著各國的留學生政策、中國留學生的留學成本、留學安全。而在國內,互聯網教育等新熱點在2016年得到了大跨步的發展,行業內的誠信危機也被再次提上日程。2017年,無論是留學家庭還是留學行業,都需要思考這個問題:接下來的這個留學年,我們該怎么過?
元旦既過,整個西方世界邁出了從2016年到2017年的沉重的一步?!读魧W》記者在《留學》的年會上偶遇一位現于美國留學的學生,她剛剛大一,在美國求學已半年。我笑著問她,“美國這么亂,你在學??蛇€平靜?”她起初并不以為然,只輕描淡寫的說了句,“沒什么呀!”但思忖片刻,突然后知后覺的深思凝重了起來,“確實,即使在學校里,也有老師組織過反對特朗普的游行。這半年里,也有許多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在身邊。”
2016年,不僅是美國,整個西方世界過得都不平靜,“黑天鵝”齊飛成為了西方政界的一種常態。從被稱為“冷戰后最大地緣政治巨變”的英國脫歐公投,到反傳統精英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再到意大利憲法改革公投失敗,民粹主義抬頭趨勢在這些重大事件中已經初見端倪。
民粹主義的基本精神是以維護平民的利益為由反對權威,行為和作風偏向極端化,這在希臘的“激進左翼聯盟”和意大利的“五星運動”中均有較為明顯的體現。甚至美國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鼓吹的例如美國不承擔軍事上保護盟友的義務以及退出世貿組織等,都有扭轉西方精英政治上百年建構的體系,甚至顛覆世界基本秩序的意味。加上難民危機和頻頻出現且規模不小的恐怖襲擊事件,民粹黨經常組織抗議與街頭運動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甚至經常會出現令留學生群體提心吊膽的襲擊移民或外來人員等事件。
比這些更令人擔憂的,是民粹主義者在2016年頻頻取得佳績,西方各國政壇版圖劇變。先是在4月,奧地利總統選舉中自由黨領袖霍費爾首輪勝出;再是德國地方選舉中,德國選擇黨在數地取得佳績,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卻接連在各地敗陣;法國“國民陣線”的領導者馬琳·勒龐支持率不斷飆升;即使在大西洋對岸,特朗普在出道之初,甚至在直到投票前都鮮有人看好的情況下,躲過共和黨、民主黨乃至主流輿論的聯合絞殺,一舉奪下了美國總統之位。
2016年,西方政界政壇的風起云涌,與其傳統的“聯合”“一體化”等價值觀念大相徑庭,甚至南轅北轍。有專家預測,假如民粹主義繼續在西方蔓延,不僅“歐元”的存在會成為威脅,而且有二戰后“最偉大的聯合”之稱的聯合國都會受到威脅。
2016年,不僅是美國,整個西方世界過得都不平靜,“黑天鵝”齊飛成為了西方政界的一種常態。
長期的貧富差距與現下的經濟危機,外加長年積累的政治與社會階層的頑疾,讓西方一如既往的中產階級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橄欖型社會”發生了動搖,不斷加大的貧富與地域差異使許多人的不滿慢慢醞釀,再輔以難民和恐怖襲擊這兩劑催化劑,目前的不穩定因素為西方世界這些長期積累的不滿情緒的發泄制造了契機。民粹主義者利用這一契機,同時利用西方傳統的民主機制,鼓動占社會大多數的“平民階層”通過選票發出了怒吼。
在此形勢下,許多國家重新把“國家利益”擺在至高的位置,而逐漸淡化原有的“聯盟”“聯合”等概念,歐洲各地掀起的脫歐運動就說明了這一點。美國亦是如此,特朗普高舉反對自由貿易的旗幟,高呼退出TPP(《跨太平洋關系協定》),重新簽訂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主張得到不少美國公民的擁護。這一傾向會保護本國公民更好地就業,但對于外來移民與合作國家來說,勢必將會產生一定損失。
2016年11月,特朗普團隊在競選官網公布了初步政策框架,首次全面闡述其政策立場。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其對移民政策的改革,“旨在完善移民制度,保護我們的社區,并將美國人放在首位”,其中包括十項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在南部邊境建造隔離墻;2)非法移民不再抓了就放;3)對外國人犯罪零容忍;4)對保護非法移民不被遣返的城市(如舊金山),取消聯邦政府的資助;5)取消所有違憲的行政命令,嚴格執行所有移民法律;6)對那些無法進行充分篩查的國家和地區,停止發放美國簽證;7)確保在政府下令遣返之后,其他國家接回他們的非法移民。8)建成生物識別出入簽證追蹤系統;9)關閉(對非法移民的)工作和補助;10)重塑合法移民相關政策以確保其能帶來給美國及美國工作者的最多利益。
作為世界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同時也是第一大移民輸出國的中國,看了這些政策應該是很難開心起來的。歐美國家原有的“重在聯合”的價值體系動搖,將所謂的“國家利益”擺在前列,勢必會影響到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砍浴皣H飯”為生的人群,接下來的日子也會變得吃緊,國際教育領域的留學、移民、語培等行業也勢必會受到西方國家價值體系動搖潛移默化的影?響。
面對風云變幻的西方世界,東方世界也并不安寧,韓國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大陸學生普遍關注的留(升)學國家及地區在這一年內也是跌宕起伏,時局不定。對于這一切,我們恐怕只能擺擺手,聳聳肩,表示無可奈何。作為“被動”的一方,認真觀察,仔細分析,想想怎么在2017年“擺好姿勢”“跟好牌”,恐怕才是我們考慮的關鍵。
那么,2016年西方世界的境況會對2017年的中國留學界帶來哪些影響呢?《留學》為中國廣大留學生和留學行業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簽證緊縮。由于西方世界將“國家利益”擺在至上位置,加上部分國家失去了歐盟等許多區域聯合的約束,同時,內部經濟危機,外部難民危機與恐怖襲擊騷擾,對于外來人員的簽證把關更加嚴格恐怕是一種必然趨勢。即使有些國家并沒有縮小簽證數量,也會增加很多原來沒有的檢驗標準,使簽證通過變得艱難。
二、移民困難,移民所享有的福利與保障減少。特朗普前不久首發的一系列移民政策,絕非一時的空穴來風。多年來,像美國和歐洲這樣的移民國家便一直在想法設法控制其移民數量。經過2016大肆宣傳的“國家利益”、難民的不斷涌入,恐怕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必會產生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效果。許多國家在接下來的2017年,很有可能會加大力度縮緊移民政策,同時為了保障本國人民的就業及福利,控制外來移民的規模和待遇,移民無疑也將因此變得更加困難,而即使移民成功,所享有的福利待遇也會大不如前。更有可能發生的是,2017也許并不是終點,這種狀況在接下來幾年會迎來可怕的延續。
三、留學生成本的浮動。2016年英國正式脫歐之后,很多留學行業機構就研究過其脫歐對中國留學生留學成本的影響。大致情況是這樣的:學費減少,生活費增加,總成本增加。這么說來,留英成本是增加了。而美國更不用說,匯率一直漲,不斷突破新高,看來2017年,家長們要給自己的留學娃多準備一些零用錢了。
四、留學安全。安全對于留學家庭來說是比留學費用還要重要的一件事情。2016年,可以說是一個“嚇壞”家長們的留學年,尤其在2016年的下半年,幾乎每一周都會更新一起留學安全事件或者恐怖襲擊事件,嚴重的時候,恐怖襲擊事件甚至達到一天三起,并在不同的國家同時發生。那么,2017年恐怕是要“嚇暈”家長們的留學年了,敘利亞戰爭還在升溫,由于政治事件和難民問題導致的國家間的摩擦也不斷發生,只要戰爭還未停止,只要難民危機還未解決,這些事件恐怕只會變得更為嚴重。因此,在孩子留學前,家長請務必為其做好留學安全教育,只要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安全常識,這種紛亂還是完全能夠避免的。
五、留學生政策的變化。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并且在2017年依舊會大幅度領跑這一排名的中國,一直以來是受到主流留學國家關注的,在2017年亦會如此。但是,中國留學生的不斷增加,外加外國人認為的中國留學行業存在的“誠信問題”,勢必會導致留學政策小幅度的浮動,趨向緊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當地人的升學,平衡國外院校的國際生比例,提高其學校的生源質量。不過這對于許多中國留學家庭來說,恐怕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六、海外就業。對于大多數留學生來說,海外就業本來就很難,2017年,由于政策的緊縮和對移民數量與質量的控制,海外就業恐怕就變得更難了。留學生畢業群體不斷增多,而海外就業卻不斷變難,那么2017這個留學年,恐怕又有一大波海歸即將“登陸”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西方政壇怎樣變動,社會出現何種騷亂,請大家相信一點,學校永遠是這些國家“最后的防線”。無論如何,西方國家尊重教育、保護學生的態度絕不會變。而每年中國都會有大批學生前往這些國家求學,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對中國留學生的關注度并不會減少。
2016年,是個多事之秋,即使是在中國留學行業內部,局面也并不穩定。有著中國留學行業“風向標”之稱的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曾在2015年10月正式發布《自費出國留學行業標準》,其副秘書長沈雪松曾在接受《留學》記者采訪時談到,僅在2015年,全國消費者協會組織受理的留學投訴中,投訴量就已達到117起,合同問題在其投訴問題中最為顯著,約占八成。由于缺乏必要的規范和明確的追責,留學中介機構在與消費者簽署合同時只考慮自身利益的不公平條款并不少見。而在2016年,雖然這個統計數字尚未得出,但類似的投訴事件的數量恐怕也很難少于這個數字。
2016年,中國留學機構單是遭到的西方媒體“空襲”的事件就已頻出不窮,“狄邦事件”“新東方事件”……西方媒體的槍口一直在瞄著中國那些輸送了成千上萬名學生、在業界有著一定口碑的“行業領軍人物”。我們在感嘆的同時,也應該警醒,我們的行業到底出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路又在哪里?自律恐怕是一種太不穩定的說法了,我們應該需要一些標準,和可以確切執行這些標準的效力。
2016年11月15日,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指導下,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和金吉列出國留學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由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出臺的《留學服務術語》與《留學中介服務規范》正式發布,留學行業的服務規范標準再次更新,2017年,我們對這些標準產生的效力寄予希望,同時也希望,西方媒體所劍指的中國留學行業“誠信危機”事件能夠有所減少。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地責備留學行業內的誠信問題,因為中國的留學行業,確實越來越不好做了?,F如今,留學行業的“野蠻生長”期已經過去,留學行業被不斷細化,加之信息的更加透明,國外院校的選擇更多,“中介”這個概念本身似乎都有些岌岌可危了。雖說中國的留學生仍然不斷增多,但從事留學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從兩者的比例上看,顯然后者高于前者,留學行業的競爭壓力實則更大了。
2016年,許多從事國際教育的人都顯出了一副篳路藍縷的樣子。拿留學機構來說,大機構與中小機構的發展都有些舉步維艱。面對不斷出現的新企業、新概念的沖擊,大機構普遍面臨著轉型與人員流失等方面的困難,許多留學行業內新熱點的爆發,對于多年從事傳統教育的許多大機構來說,顯得有些應接不暇,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能不斷地選擇“跟牌”,采取相對保守的措施。而中小企業看似勢頭很猛,卻多為“發燒”型的“皮包”公司,資源與專業度的不足使其不斷翻新的新概念有些捉襟見肘,首尾難顧。但這些亦是少數,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是保守著自己的“小而美”風格,踏踏實實地為這個行業努力著。
國際學校與合作辦學也并不好過,師資力量不足,不同學校的惡性競爭,地方保護主義以及資本沖擊等問題對于國際學校來說一直存在。大部分學校都是選擇保守、穩步地前進。但由于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大量的房地產和資本公司都正在或即將進入這個行業,例如萬科、萬達、萬寶能等都已經開始涉足這個行業。《留學》記者在采訪培生集團大中華區總監高建軍時,他提到,“未來幾年中國將新建100多所國際課程學校?!毙袠I的壓力油然而生。
雖說中國的留學生仍然不斷增多,但從事留學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從兩者的比例上看,顯然后者高于前者,留學行業的競爭壓力實則更大了。
除了這些原有的問題之外,很多留學行業內新的熱點例如互聯網教育、低齡留學等也在不斷地沖擊著這個行業原有的秩序。對于留學行業來說,它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很多機構通多這些熱點重新找到了新的出路,但這其中也有不少人因為沒有實力或者未了解好市場而去盲目跟風,導致其“一戰回到解放前”,反而受到了不小的損失。2017年,新的熱點對于中國留學行業人士來說,仍然是一把雙刃劍,做與不做,或者怎么做,多數人也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個中滋味,冷暖自知。
另外,海外院校錄取要求的提高與國內學生家長選擇的增多也給了留學行業以無形的壓力,機構要費大量的口舌去協調院校的要求,也要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學生和家長理清留學的思路(因為選擇越多,學生和家長往往就會越難以選擇)。留學行業的從業人員之中誕生了大量的工作狂,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在對這些同仁致敬的同時,也會感嘆行業的競爭壓力之大,生存之艱難。作為特殊的教育服務行業,或許只有把姿態放低,把腳步放快,把嘴唇磨平,把腦袋掏空,才能在這個行業中“殺出一條血路”吧。可以說2017,留學行業,挑戰與機遇共存。
雖然在上文中,《留學》寫盡了擔憂,但是按照2015、2016年的發展趨勢,中國留學行業的前景仍是一片大好的,我們有理由相信,2017年的留學生人數會更多,留學行業會更火熱,新的留學熱點依舊會出現。因此,從事留學行業依然會是一個很熱門的選擇。
但是,我們也必須要居安思危,對于留學行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無論如何,教育是一件不容犯錯大事,對于一個孩子的教育,沒有保質期,不能退貨,沒有存檔,也沒有任何重來的機會。事情越重要,我們的責任就越大,留學這口飯,沒法狼吞虎咽,必須規規矩矩地吃。但無論如何,2017,《留學》都會陪著留學行業,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