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盈枝這一年
2016年成績單
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鳴在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指出,2016年糧食流通工作成效明顯。
2016年,南方遭遇了1998年以來的特大洪澇;東北和華東的超強臺風,局部地區的地震,都給糧食收購、儲存、供應帶來了嚴重困難。糧食系統的同志迎難而上,有效應對,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糧食收購方面,認真落實國務院確定的糧食收購政策,適時啟動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強化監督檢查和市場監管,全年各類糧食企業共收購糧食9200億斤。針對夏糧受災較重情況,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新疆等地出臺省級臨儲、專項收購、設備購置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積極抓好超標小麥收購,有效防止了農民“賣糧難”。“去庫存”方面,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啟動臨儲玉米劃轉輪換銷售、超期和席茓囤儲存糧食定向銷售、2013年“分貸分還”臨儲玉米和大豆銷售等。2016年累計銷售政策性糧油1185億斤,同比增加216%。江蘇、安徽兩省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對企業競買國家政策性糧食給予補貼。儲糧管理方面,面對超高庫存的巨大壓力,始終把儲糧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來抓。連續兩年開展中央儲備糧專項檢查,儲備糧日常管理和監管工作得到加強。制定《安全儲糧責任制暫行規定》,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層層壓實安全儲糧責任。編制《糧油安全儲存守則》和《糧庫安全生產守則》,各省區市下功夫培訓,努力使兩個《守則》成為一線職工的職業準則和作業規范。11月中旬召開全國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視頻會議后,各地將秋冬安全大檢查引向深入,及時發現和整治安全隱患。目前全國庫存糧情總體安全穩定。保供穩市方面,加強市場調控和產銷對接,市場供應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價格總體穩定。受災地區群眾和救災部隊的糧食供應得到有力保障。地方儲備糧增儲任務基本落實到位,特別是廣東、浙江、福建、重慶等省市地方儲備大幅增加,地方政府調控區域市場的能力顯著提升。北京、天津、河北建立了京津冀一體化糧食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協同保供。
“糧安工程”去年投資53.7億元,加上前3年中央投資累計達300多億元,帶動地方和企業配套投資近1000億元,極大改善了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條件。一是糧食現代倉儲體系基本形成。近年來新建倉容1582億斤,其中去年新建近200億斤,現代化倉型比例大幅提高,“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帶動了功能提升。二是糧食物流設施得到加強。近年來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3億元支持建設糧食物流設施,形成了一批多功能糧食物流園區。三是行業信息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制定發布行業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安排17個省區市開展省級糧食管理平臺建設和糧庫智能化改造。安徽、江蘇、湖北已率先開發建設了省級綜合信息平臺。四是糧食質量監測體系進一步健全。近幾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2億元,347個國家糧食質量監測站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同時,節糧減損、放心糧油、應急網絡、市場監測、農戶科學儲糧等工作扎實穩步推進。
如果說“糧安工程”極大地奠定了糧食安全的物質保障,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各地高度重視,及時出臺貫徹意見措施,切實承擔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2016年啟動了考核工作,各省區市政府都出臺了考核辦法,成立了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云南、甘肅等省區市將糧食安全責任落實情況納入省政府績效考核,絕大部分省級政府下達了2016年糧食安全責任書。考核相關工作的有力推進,為“首考”做了充分準備。
去年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提出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后,各地積極響應,努力推進。山東、湖北糧油加工業總產值均超過3000億元,河北、黑龍江、江蘇、安徽、河南、湖南、廣東、四川等8省超過千億元。各地積極推動品牌化、集約化發展,山東涉糧企業有中國名牌產品40個。湖北的“荊楚糧油”經過幾年發展,品牌效應開始顯現。黑龍江省政府明確糧油加工業由省糧食局負責管理。安徽、山東、河南、廣西、四川、陜西、青海、寧夏等省區主食產業化快速推進。浙江、福建省政府出臺了促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陜西制定了糧食產業集群發展五年規劃。
近幾年,各級糧食部門高度重視改革,去年取得了新成效。一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戰略部署,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場硬仗。改革的內容是取消玉米臨儲政策,改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國務院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20個部門參加的部際協調機制,明確由國家糧食局負責日常工作。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糧食部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制定工作方案,協調落實鼓勵加工轉化、強化信貸支持、加強運力調度等政策措施,引導多元主體積極入市;三家央企堅持始終在市均衡收購;銷區糧食部門積極組織企業到產區采購,共同推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順利開展。二是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目標和重點任務,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湖北、貴州、云南、安徽等省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意見。三是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去年全國國有糧食企業實現統算盈利110億元。湖南已有6家糧油企業上市。
與此同時,編制發布《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信息化、物流、加工、科技4個子規劃。推進《糧食法》立法進程,修訂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辦法,優化中央儲備糧代儲資格認定程序。加快職能轉變政社分開,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順利脫鉤。舉辦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暨首屆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第四屆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首次召開行業人才興糧工作會議,成立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認真做好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充分發揮《中國糧食經濟》等行業媒體作用。全國糧食系統與西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江西、安徽等地糧食部門共同努力,扎實開展援藏援疆、對口支援革命老區和定點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