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子弟小學 張 菁
絲路,我來了!
湖南大學子弟小學 張 菁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簡稱“一帶一路”。
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新一代的少先隊員也在了解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和它所體現的和平、交流、包容、合作、共建、共享、共贏的精神。讓我們走進湖南大學子弟小學五(1)中隊,通過一個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活動,來認識這一戰略構想在孩子們中產生的積極影響。
2016年年初,我校五(1)中隊的隊員們與“絲綢之路”來了一次親密接觸。語文課上,他們學習了《絲綢之路》一文,老師還講述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聯想到媒體頻繁播出的“一帶一路”新聞,隊員們興趣濃厚,疑問也很多。“一帶一路”指的是什么?它和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什么關系?為什么稱它為“新絲綢之路”……一時間,“絲路”成了孩子們課下熱議的話題。
其實,說起“絲綢之路”,孩子們并不陌生。通過閱讀課外書,他們了解到早在2000多年前,亞歐大陸勤勞勇敢的人們就開辟出多條連接亞歐非商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后人稱之為“絲綢之路”。從張騫出使西域到鄭和下西洋,海陸兩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往沿途各國,也帶去了文明與友好。
引導隊員們從了解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知識,到有意識地關注中國經濟的崛起和騰飛、國家提出的戰略構想的意義和發展愿景,能激發他們作為小主人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一篇課文,一則故事,一條新聞,一個話題,引出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教育主題,就這樣在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敖z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大陸的交通要道,是經濟、文化交流之路,也是傳播友誼之路。如今的“一帶一路”將成為引領中國和沿途各國實現夢想的富強之路。輔導員引導少先隊員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好全面準備,當然要帶領他們關注、了解“一帶一路”。
我把想法和小干部們一說,大家都很贊同,立即開始商量活動內容。有人說:既然“一帶一路”是國家提出的戰略構想,我們是小主人,建設“一帶一路”也有一份責任!于是,“絲路,我們來了”的活動題目便應運而生。中隊長孫嘉悅還模仿真人秀節目的形式,給各小隊布置任務,發放“任務卡”,分別命名了“絲路地理小隊”“絲路風情小隊”“絲路歷史小隊”“絲路文學小隊”。根據任務和分工,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通過網絡、書刊收集有關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相關資料;觀看大型紀錄片《新絲綢之路》。尹景熙同學是“絲路地理小隊”成員,為完成有多少個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的調查任務,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最終繪制出一幅已加入“一帶一路”多個國家的方位圖?!敖z綢風情小隊”的隊員了解到中國要加強同“一帶一路”國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精心編排了新版電視劇《西游記》片斷。因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走的就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他們要把《西游記》中精彩的故事推薦給世界各地的小伙伴。施雅境同學從電視上得知我國要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泰國、埃及和俄羅斯投資或合作建設高鐵項目,深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施雅靜繪制了一幅畫,表達自己的心情。
在廣泛搜集、查閱資料、準備道具、排練節目的基礎上,“絲路,我來了”主題觀摩隊會如期舉行。
紀錄片《新絲綢之路》片頭曲拉開了主題活動的序幕,也把隊員們帶入了那條傳奇之路:大漠、駝隊、壁畫、僧人……畫面上,悲壯的古戰場,神秘的古商道,恢宏的古文明,再現了“絲綢之路”的古老與神奇。
當時的 “絲綢之路”到底途徑了哪些國家?“絲綢地理小隊”的隊員代表結合自己繪制的路線示意圖給大家做講解;“絲綢歷史小隊”以丟骰子、講故事的游戲方式,講述了絲綢之路上發生的歷史事件和傳說故事。隊員們由此對絲綢之路的地形、地貌以及途徑的城市、國家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條“絲路”立體地呈現在他們面前。接著,“絲綢文學小隊”的隊員朗誦了豪放曠達的《涼州詞》,讓大家領略到了西域的獨特風光和大漠情懷。

隊員們探尋古絲綢之路

隊員們品嘗絲路美食
此時,“絲路風情隊”的隊員走上臺,以風趣幽默的情景劇演繹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
各小隊以不同方式再現了他們眼中的古代“絲綢之路”的獨有風情。曾經繁榮的古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東西方商貿運輸、文化交流的大道,古道悠久的歷史,也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今天的少先隊員走在“絲綢之路”上,以極大的熱情去探索那神秘的古商道,尋覓那璀璨的古文化,令所有觀摩隊會的孩子和老師深感敬佩。
活動進入第二個環節,中隊長給大家播放了央視新聞聯播中的五分鐘短片,濃縮式地介紹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格局、目標、路線和作用,讓隊員們跨越時空般地從古絲綢之路,走進了新絲綢之路。
然而,隊員們還有一些疑問,“建設一帶一路的意義是什么呢?”于是,小記者們帶著問號,通過電話現場連線專家,采訪了中國外交部“一帶一路”研究專家周伯伯。周伯伯告訴他們:“‘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戰略,它體現了中國與周邊國家本著合作、共贏、共享、共建的精神實現新的發展。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騰飛,中國在許多方面都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設備……”隨后,大屏幕上顯示出2016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工作報告的畫面,他強調: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一帶一路”將成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支撐。
隊員們由此明白:“一帶一路”就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它承載著沿途各國發展的夢想,也賦予了古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作為小公民,從小要關心國家大事,具有國際化視野。
“共建、共享、共贏的‘一帶一路’精神如何與我們的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隊會上,中隊長提出的這一話題,又引發了大家一番熱烈的討論。
恰逢湖南與新疆吐魯番地區對口開展“小伙伴手拉手,相約中國夢”活動。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地,是“一帶一路”的經濟核心區,湘、吐兩地隊員手拉手,不僅能讓隊員們加深對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也會使他們在活動中真正理解共享、共建、共贏的“一帶一路”精神,學會尊重、合作、包容。于是,在廣泛的討論中,一個“手拉手”活動的初步方案形成,其中一項就是向吐魯番“手拉手”小伙伴了解當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哪些項目?會帶來哪些變化和發展?“手拉手”小伙伴共同尋找一個志愿服務小崗位,發揚小主人的精神,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貢獻一點力量。
隊會尾聲,隊員們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認識和理解、展望和暢想。詩歌愛好者把對“一帶一路”的感情傾注于筆端,寫下一首小詩;熱衷旅游的隊員繪制出一幅絲綢之路旅游路線圖;喜歡繪畫的隊員用畫筆描繪著未來絲綢之路繁華的景象;還有隊員以散文的形式寫下對“一帶一路”的暢想。隊員們還把這些作品以微信、微博的形式發送到校園公眾號、朋友圈,引來更多人關注“一帶一路”,為隊員們的行動點贊。
活動之后,校園里掀起了一股探尋的熱潮。古老的絲綢之路激發了隊員們的濃厚興趣。2016年暑假,三(2)中隊“凌云”雛鷹假日小隊的隊員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踏上了西部之旅。他們赴甘肅、寧夏,重走絲綢之路,去尋訪那條神秘的千年古道。楊希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8天時間,我們沿著青海湖、柴達木盆地、祁連山脈奔走了2600公里,祖國西部的大好河山讓我流連忘返。整個尋訪過程中,最令人難忘的是陽關和莫高窟。我站在歷經2000年風雨仍高高矗立的陽關峰火臺遺址前,心情格外激動,憧憬著自己也能像張騫一樣,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我們沿著絲路尋訪,感受到在習近平爺爺的召喚下,絲綢之路正迎來新的曙光!”
探尋古絲路,隊員們仿佛聽到了山間仍回蕩著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深處飄飛的裊裊孤煙;展望新絲路,隊員們眼前浮現出祖國發展的嶄新面貌。
“一帶一路”使中國夢和世界夢交相輝映,譜寫出一曲和平、發展的新樂章。而今天的少先隊員也跟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大軍,豪邁地發出“絲路,我來了”的時代聲音!
(此活動為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中少學發【2016】1號)通知發布并推薦的優秀少先隊活動案例)
(欄目特邀編輯 柯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