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宇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貿易往來發展迅速,美國不想失去自己的經濟地位,對我國開展貿易戰,想要遏制我國貿 易的發展,本文就中美貿易戰對國內企業產生的影響進行論述,并提出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國內企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19-0241-01
引言
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之間存在日益密切
的國際貿易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中美經貿前景令 人堪憂。中美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貿易端,在資本配 置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猶有波及。未來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惡化, 中國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未來發展也存在更多的不 確定,甚至也將會導致中美間兩敗俱傷,危及全球經濟安全。總體 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如何更好 的協調中美間的摩擦和沖突,需要系統性的思考。
1 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
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中國經濟內在驅動能力不斷提升,對外貿易也取得了舉世曙目的成就,尤其是中美之 間形成了互補優勢的經貿關系,也確實存在不平衡的貿易問題。早 在 2003 年至 2005 年,美國就單方面挑起一系列貿易摩擦,導致中 美貿易關系蒙上了濃重的陰影,貿易大戰似乎一觸即發,中美兩國 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貿易爭端期。自中國進入新常態以來,我國政治 地位和經濟發展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 濟體、經濟增速逐步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逐步轉向集約增長、 中高端產業結構轉型和創新驅動增長力轉型等,進一步激化了中美 貿易爭端,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到有所增加,其中美國成為與中 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據統計,美國公司對海外競 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 20%以上涉及中國。總體來看,中美 貿易摩擦的表象是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實質上是國際局勢復雜變化 下中美間政治與經濟基礎轉變的原因。
2 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
中美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
衡。中美兩國經濟利益的爭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流以及美國 對中國的戰略遏制等是雙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在經貿 領域,特朗普堅持以重商主義和單邊主義為主的反自由貿易化的理 念和風格,奉行對華強硬態度的政治路線,這已逐漸成為美國朝野 政黨的共識。這意味著中美經貿關系基礎,正在經歷重大和不利變 化,正如學術界普遍提出的“中美關系可能已邁入‘修昔底德陷阱”。 由此看來,中美貿易摩擦的實質是國際局勢復雜變化下中美間政治
基礎的轉變。
3 中美貿易戰對國內產業的影響
美方對中方進口加征關稅所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高性能醫
療器械、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機裝備、工業機器人、新一代信息 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產品及高鐵裝備等,正是針對《中國制造 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領域。
3.1 對中國企業的影響趨勢
貿易戰會造成關稅上升,進而造成進口產品價格的上升和進口
數量的下降,出口的競爭力下降,國內企業生產產品的價格和成本 上升。購買力會有所下降,同時出口量下降,私人消費水平也會下 降。由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性地位,保護性關稅不僅影響 中國,也對韓國、臺灣等與中國有密切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造成 負面影響,同時貿易戰會造成稅率的上升和資產價值下降。
3.2 輪胎橡膠
輪胎行業作為橡膠行業的最大下游產業,在國際貿易上占據著
對美出口汽車零部件的半壁江山(行走系統(車輪、輪胎)占比高達 50%以上)。實際上,早在貿易戰爆發前,輪胎出口就一直飽受打擊。 2007 年以來,中美輪胎貿易摩擦不斷,尤以09 年的特保案和14 年 的“雙反”為最。貿易戰的爆發對國內輪胎行業可謂雪上加霜。除 美國外,歐盟、印度和巴西等多個重要輪胎出口目的國近年來都對 中國輪胎發起過“雙反”,中國輪胎出口環境著實不佳。從長期來看, 即使輪胎出口果真減少,也不會對橡膠基本面以及價格產生明顯負 面影響。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動力主要在內需,受進出口貿易的影 響不大。
3.3 化纖紡織
中國直接出口美國的聚酯產品總量較少,加之 10%的關稅稅率
并不算太高,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聚酯產品出口的直接影 響不大。但從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將涉及全部紡織品 服裝貿易,對中國聚酯工業產生深遠影響。目前我國滌綸纖維消費 在紡織纖維消費中占 2/3 以上,紡織品服裝產業外移也會帶動聚酯 滌綸產業逐步外移,中國聚酯工業增長將受到抑制,并可能逐步進入 低速發展期。
3.4 國際物流
中美貿易戰的同時,美國加強了對伊朗、朝鮮、古巴、敘利亞
等國家的制裁,中國對上述國家的貿易將受到影響,同時國際航線 的船舶是否停靠上述國家對運輸效率有較大的影響。出口伊朗的貨 物,僅有伊朗國航等少數船公司愿意承運,運輸資源的減少造成了 運輸價格的增長。同時貿易戰也造成了大量船舶滯留于中國或美國 港口,造成船舶周轉率下降,國際航運價格大幅波動。
3.5 新能源汽車
中國早在 2015 年就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2017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 77.7 萬輛,進口汽車總數占 6.34 萬 輛,其中 1.76 萬輛是美系汽車。2017 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純電動 乘用車為 214 輛,銷售額達到 165 萬美元,向美國出口的插電混動 乘用車為 1042 輛,銷售額為 6115 萬美元。貿易戰對中國新能源汽 車整車市場而言影響并不顯著,一些已在美國建廠或想要進入美國 市場的企業將受到一定影響。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零部件占總出口 量的 27%左右,部分企業受加稅影響較大,但是由于汽車零部件供 應商更換成本較高以及美國本土產能短時間難以提升等原因,國內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仍有較強議價能力。從長遠來說,或會倒逼中國 自主品牌的技術創新,在新能源電池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實質 性突破。
4 中國企業應對中美貿易戰的對策建議
4.1 轉挑戰為機遇
其實貿易戰對中國而言不一定是什么壞事,因為貿易戰有助于
促進中國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中國內需市場大,貿易戰來臨 使中國企業更有機會深耕中國市場。面對貿易戰,國外很多商品都 會受限,中國企業正好借此把握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機會,搶 占中國市場。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無懼貿易戰。
4.2 掌握核心科技,爭做高端價值鏈
但實事求是的說,中國企業現在競爭力還有所欠缺。因為還沒
有掌握核心競爭力。也還需要學習與成長。貿易戰初期政府短期內 會采取一定的政策予以保護,但長期看僅靠政策挽留行業根本不可 能。所以,企業想生存,搶占國內市場,就需要自身加緊修煉內功, 讓科技賦能,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結語
中美貿易爭端由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為產業鏈排擠之戰,無疑知
識產權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是關鍵性因素。而美國對華“301 調查”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可能存在的政策損害了美國知識產權、技 術革新和發展。產業鏈排擠之戰也讓中國認識到,要加快建設獨立 自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力度,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的進口替代和自主研發。短期來看,尋求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替代產品,支持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協同研發。 參考文獻
[1] 韓 哲 , 貿 易 戰 近 憂 , 科 技 戰 遠 慮 [N]. 北 京 商
報.2018-04-19
[2]余淼杰,“以小戰換大和”應對貿易戰[N].中華工商時 報.2018-04-17
[3]董小君,以“非常規性策略”應對中美貿易爭端[N].中國 經濟時報.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