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要:目前我國在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在高鐵建設中技術、里程數;安全系數方面都是超前;隨著我國提出修建五縱三橫鐵路網;給國人出行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高鐵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在技術日益成熟的修建中;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質條件復雜;隧道施工和設計依然存在不一;在施工建設中的安全系數降低;避免不必要的隱患災害;確保隧道工程能安全順利完成;需要在施工中過程管控;不觸碰技術紅線;起到技術指導施工。
關鍵字:軟弱圍巖;坍塌;注漿加固;應力釋放
中圖分類號:R197.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178(2018)19-0351-01
1軟弱圍巖施工難點
一般將抗壓強度低于30MPa的圍巖稱為軟弱圍巖,這種圍巖透
水性較差,巖體較松散;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容易發生掉落、垮塌現象,軟弱圍巖出現在淺埋地段、斷層破碎地段等施工難度加大。隧道開挖在初期支護后發生變形,鋼架扭曲和混凝土掉落;如果支護結構承受的荷載很大,采用注漿方是松散巖體形成整體;軟弱圍巖施工本就具有變形大,不穩定特性,在部分地段雙側變形會達到1m多,有些施做后的二次襯砌也會發生開裂和掉塊,初期支護施工完后鋼架也會發生扭曲、侵線,這就需要把鋼架拆除后重新支護,施工的難度加大,安全系數降低。
2軟弱圍巖施工采取措施
在軟弱圍巖施工中掌子面發生坍塌事故較多,最終導致施工人
員以及施工機械設備損毀,并影響施工循環時間,是巖體暴露時間過長,無法在短時間內施做初期支護,所以在掌子面開挖過程中和開挖后控制變形和預防坍塌安全技術常見有以下幾種:
軟弱圍巖支護后受應力變形段和數據分析
2.1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判明地質情況,采取相應
的處治措施。
2.2根據圍巖軟弱破碎情況,采用雙側壁導坑法或預留核心土
開挖,保證掌子面的穩定;開挖前對掌子面圍巖進行初噴封閉,先前施做超前支護并注漿,以確保施工安全。
2.3施工時嚴格掌握炮眼數量、深度和裝藥量,盡量減少爆破對圍巖的震動,開挖進尺按照設計參數一榀間距開挖,初期支護噴砼后要及時對初支進行徑向注漿并封閉成環,待應力釋放根據量測速率進行襯砌施做。
2.4縮短各施工工序之間的循環時間盡量銜接合理,盡快地使
全斷面初期支護封閉成環,以使能夠承受較大壓力,減少支護變形;2.5通過該地段有可能存在涌突水時,施工前先治水,治水采
用以堵為主,堵排結合的治理措施。采用全斷面幃幕預注漿加固圍
巖,封堵地下水于洞身結構以外的圍巖中。
2.6加強監控量測,當量測結果顯示圍巖和支護體系變形異常
時,及時修正支護參數,提高隧道支護襯砌的承載能力,是變形速率逐點變小,達到破壞支護前穩定。
3監控量測的作用
監控量測在洞口段、軟弱及破碎段施工過程中尤為關鍵,
是確保安全施工的前提,按照監控量測技術規范要求,結合圍巖級別和埋深情況,對開挖后支護及時進行監控量測,如變化速率明顯加大,應第一時間通各部門采取措施,現場施工停止作業,并撤離現場,安排專人值班,技術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對現場情況進行勘察,監控量測具體要求:
3.1在掌子面爆破開挖后立即進行地質圍巖、水文觀察和記錄。
3.2測點的埋設應保證爆破后24h內測出初次讀數,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才能掌握變形速率,及時修正施工參數。
3.3開挖后的每個斷面位移量測、拱頂下沉量測必須要在同一水平線,上面無雜物懸掛,如若破壞后要第一時間重新埋設讀取數據記錄,進行分析。
3.4測點的測取頻率和布置應根據圍巖級別、支護變形速率確定數值讀取次數。
3.5對數據進行曲線分析,并對應力釋放能達到多大變形和二次襯砌施做確定施工時間。
4結語:隧道施工是工程建設的重要部分,施工難度較大,施工過程復雜,尤其是遇到軟弱圍巖段,會對整個工程施工安全性和工期性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多積累經驗,為日后再遇到軟弱破碎圍巖隧道有一個好的指導和施工不盲目,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變形和坍塌發生,提高工程施工的質量,百年大計、安全第一。在復雜地質隧道施工時,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新奧法施工十八字方針: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要嚴格遵守,還應該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提高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軟弱圍巖、富水、淺埋隧道病害分析及整治[J].謝紅
山.鐵道建筑技術.2002(03)
[2]高速鐵路軟弱圍巖大變形隧道綜合施工技術[J].常立軍.鐵道建筑技術.2015(02)
[3]鐵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研究[D].宋平.中南大學2009
[4]隧道新奧法及其量測技術[M].科學出版社,李曉紅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