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玲+劉書含
云南水資源豐富,地跨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怒江(境外稱薩爾溫江)、獨龍江(境外稱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可以說是“飲馬長江、揮師兩洋、通江達海、八面來風”,區位優勢明顯。“十三五”期,云南省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隨著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和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云南水運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十三五”期云南省水路交通運輸發展的總體規劃如何呢?記者就此采訪了云南省航務局局長孫永祚。
孫永祚說:“‘十三五期 云南省水路交通發展環境與全國、全省發展大勢緊密相連,總的來看,‘十三五 期仍是云南水路交通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任重而道遠?!?/p>
他認為,從發展的機遇來看,一是云南經濟社會將實現跨越發展,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加快推進“五網”建設和綜合交通5年大會戰,增強交通運輸總體供給能力和保障水平,通過建設水路出省出境大通道,提高與周邊國家及相鄰省區的互聯互通水平,把云南省獨特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和發展優勢;二是云南建成民族團結示范區和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進入關鍵階段。云南省水路交通秉承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綠色生態、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按照綠色發展理念開發文化航運和旅游航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和幫助沿江、臨水群眾脫貧致富;三是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扶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通過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的關鍵作用。云南省主要河流貫穿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依靠交通運輸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重點加強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水路交通扶貧力度,提高水路交通共同服務和均等化水平,真正解決沿江、臨水群眾出行難、脫貧致富的問題;四是按照交通運輸部“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安全交通”的發展要求,促進交通運輸提質增效升級,需進一步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間的銜接協調。全省水路交通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處于“短板”地位,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和“四個交通”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拓展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還很大。
但同時,云南水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水路交通建設任務艱巨,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簡陋,出境出省通道能力不足,航道等級偏低,水路交通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二是水路運輸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輸組織化程度不高,和其他運輸方式銜接不暢,水路運輸市場缺少競爭力,運輸市場的培育亟待加強;三是資金、土地、環境等制約性因素加大,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投融資平臺運行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四是創新發展任重道遠,推進政府項目和社會資本合作進展緩慢,水路交通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面對困難和挑戰,那么“十三五”期,云南省水路交通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么呢? 孫永祚局長向記者介紹道,“十三五”期云南省水路交通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四個交通”發展要求,著力夯實水路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完善庫湖區航運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運輸服務品質,著力提高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初步建成功能完善、銜接順暢、便捷高效、安全綠色的出省、出境水運通道,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三個定位”建設做出貢獻。
據了解,經過5年的努力,云南省內河通航里程將達到5000公里,內河港口生產性泊位數達250個。初步形成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通道、對接長江經濟帶的金沙江—長江通道,啟動中越紅河航運,有序推進對接珠江—西江經濟帶的右江—珠江經濟通道、中緬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通道建設;重點庫區、湖區航運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實現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右江—珠江運輸船舶標準化;水路交通運輸應急反應能力進一步加強,重點水域海事應急救援到達時間小于90分鐘,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干線和界河航道養護常態化;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工作重點是推進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右江—珠江、紅河及中緬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出省出境通道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庫湖區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港口港區集疏運通道和支持保障系統建設,與其它運輸方式形成有效銜接,初步建成功能完善、銜接順暢、便捷高效的出省出境水運通道,總體形成服務國家戰略實施的云南陸水聯運體系。
今年是順利實施云南省綜合交通建設5年大會戰的關鍵之年,云南省航務管理局立足云南水運特色,加快“一臺三運”建設,加強互聯互通建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現云南水運跨越式發展。
該局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啟動水運基礎設施建設5年大會戰。加大投入,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全力突破融資瓶頸。港投公司切實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抓好金沙江中游庫區航運基礎設施綜合建設、昆明滇池航運基礎設施等8個項目的續建。切實抓好項目儲備,開展瀾滄江—湄公河航道整治工程、瀾滄江國際邊境河流船舶監管系統工程、瀾滄江海事局普洱監管救助基地、瀾滄江海事局關累海事工作船碼頭暨溢油應急設備庫項目、紅河中越界河航道整治、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等電站庫區航運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大航道管理養護力度,提高航道公共服務能力。根據《航道法》,研究制定《云南省“十三五”期航道管理與養護發展綱要》;開展航道定線及普查;加強運輸市場培育,確保水路運輸平穩有序增長。進一步規范水路運輸市場,加強運力調整和市場引導,努力培育水路運輸新的增長點。全面履行監管職責,確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落實鄉鎮船舶安全管理責任,加強庫湖區及重點船舶安全監管,抓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強化船員管理工作,加快通航水域認定工作,強化水運建設工程安全管理,加強港口安全管理。推進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建設,服務綠色水運發展。推進水運立法,為水運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經過云南省航務海事系統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云南省水上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未發生統計上報事故。今年云南省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投資8億元,己完成投資8.4億元,超額完成目標任務。8個在建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質量、安全、廉政得到保障,4個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為2017年開工建設打牢基礎;依法行政,安全監管落實到位;水運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在經濟運行不樂觀的背景下,仍保持客船數理性增長,截至11月底,水路運輸完成客運量1147萬人、客運周轉量2.49億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87%和10.18%;完成貨運量573萬噸、貨運周轉量13.48億噸公里,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7.3%和7.91%;綜合周轉量14.3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8.04%。內河航道管養總里程達4253公里,其中四級以上航道1334公里,港口12個,泊位198個(其中300噸級以上泊位48個),渡口536道,為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完成扶貧攻堅任務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