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民敏+++廖琨
12月7日至8日,“2016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促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船舶工業行業的各位代表圍繞“協同發展,構建競爭新優勢”的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希望能抓住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的機遇,尋求海事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船舶及航運業在轉型中走向復興。
全球經濟疲軟,航運業的冬眠期還未看到盡頭。中國造船業也面臨著較2009年金融危機時更為嚴峻的狀況,行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船舶工業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進一步凸顯。針對這一態勢,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認為——
當前,中國造船業面臨著較2009年金融危機時更為嚴峻的狀況,行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船舶工業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進一步凸顯。船舶工業必須要轉型升級才會有出路。
第一,要將企業創新管理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據日本國土交通省2015年數據,以日本主要造船企業生產效率為100計算,韓國企業為84,中國企業只有17, 差距在5倍以上,我國生產效率明顯低于行業先進水平。管理上存在嚴重短板是制約我國企業效益提升的重要原因。
第二,要將智能制造作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船舶工業智能制造的水平相比流程工業以及電子、汽車、工程機械等離散制造業仍然較低。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發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船舶行業要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抓住智能制造發展歷史機遇,立足船舶工業行業實際,逐步實現從智能分段、智能車間到智能工廠的轉變。
第三,要將培育市場新動能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點。一是培育和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二是重視和關注郵輪游艇業發展;三是完善產業鏈條。利用互聯網+,圍繞產品全壽命周期安全可靠運行保障和遠程監控管理的需要,開發和建立船舶動力、甲板機械、艙室設備等核心配套領域的數字化運營保障體系,形成全球化的服務能力。
第四,要強化政產學研用作為轉型升級的引領性。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建造能力已位居全球首位,但是科技原始創新能力還不足。要鼓勵船舶配套企業聯合船東、船廠、船舶設計單位、高校、研究機構等建立產業創新聯盟,開展產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組織重大科技攻關,推動成果轉化和首臺(套)示范應用,真正建立起企業為主體,政府牽線、協會搭臺、科研院所廣泛參與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協同創新平臺。
第五,要將優化產能結構作為轉型升級的硬任務。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組織業內有關單位和專家歷時兩年多編制的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CCI)正式發布。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以產能利用率為核心指標,選擇若干影響造船產能實際利用情況的主要因素構建指標體系,并充分考慮船舶行業產業特點對指標權重進行設定,形成能夠反映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程度,并對未來走勢起到預測作用的綜合指數。希望該指數的發布能為政府部門政策決策、企業生產經營以及社會各界提供參考。
制造業是全球經濟競爭制高點,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建設制造強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船舶先進制造技術專家組組長林忠欽:船企在實現制造自動化、智能化方面,要重點做足、做實四方面的“功課”:
首先,要重點推進關鍵零部件智能加工,實現曲板、肋骨成形、管子等加工數控化、智能化,提高建造效率與質量。
其次,重點推廣智能焊接工藝技術、建造質量在線監測技術等的應用,支持國產化造船專用焊接機器人開發與應用,提高船企智能化焊接裝備的國產化水平。
再次,不斷擴大生產自動化裝備及生產線應用,實現各類小組立部件、平面分段、曲面分段、涂裝等的專業化、自動化、柔性流水式批量生產,提升生產效率;最后,積極投入物流自動化裝備,引進自動導引運輸車、搬運機器人、自動分類等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提高造船企業物料、部件和分段等的裝卸、輸送能力及效率。
最終目標,是實現建造過程的全面自動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建造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勞動作業環境,減少人員健康損害。
近年來,復合材料在船舶制造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隨著材料、施工方法以及應用上的改進,船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增強,從而保證了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安全——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主任助理鄭一銘:新常態下的中國船艇行業正處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期。2015年我國船艇制造業的發展形勢主要有3個特點:
一是2015年船艇出口貿易有所回升。據海關統計,2015年,娛樂或運動用充氣快艇、帆船、汽艇和未列明娛樂或運動用船艇等四大類船艇出口總量同比增長549%,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85%;數據表明船艇市場正在逐步復蘇。
二是船艇進口價格趨向理性。國內船艇企業的快速發展,改變著船艇市場的結構,促進我國游艇消費回歸理性,趨向中小型,大眾化的產品。2015年,我國進口船艇的平均價格從2014年3.7萬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1.2萬美元,下降幅度超過50%。
三是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為船艇制造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隨著復合材料設計和制造技術的迅速發展,復合材料的功能將更好、造價將更低,未來復合材料在軍民用艦船中的應用還將更加廣泛。與此同時,隨著國際社會對于節能環保的越發重視和一系列IMO環保新規的生效,高性能復合材料作為船舶減重的最佳選擇,必將更加受到國際海事界的青睞。
當前國際航運市場異常低迷,新增造船訂單嚴重不足,修船業舉步維艱——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主任朱桂明:修船業想要走出困境,只能是“浴火重生”。修船業一定要技術升級、工藝創新。市場要高端化,要能者先行,做好技術先導、資源整合,做到4S服務。要貫徹標準、推行紅本。要將精細化管理進行到底,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流程再造,以獲新生。必須重提工匠精神,對質量做到精益求精。要配合“一帶一路”深化供給側改革,全國、全球資源整合,合理布局,消化過剩產能。要借助海事展、修船論壇、亞洲修船會議、SPCC 等平臺,業內多交流、共促進步、同謀發展。
《中國修船質量標準》研究項目組長詹樹明:為了盡快扭轉我國船舶工業標準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狀況,工信部裝備司有關領導高度重視船舶工業標準化的頂層設計,做出整體規劃和部署,并創新管理方式,把船舶工業系列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列入高新技術船舶科研計劃,《中國修船質量標準》列入國家標準化委員會2015年第2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期待著《中國修船質量標準》頒布以后,得到有效的實施,為國內打造修船“4S店”,深化供給側改革,做大做強我國船舶工業,提升我國船舶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船協紅本編委會副主任張慶瓛:當前國內修船廠的價格本,普遍用的是中船總92黃本、96藍本價格本作為參考。為適應市場的需求,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行業協會組織會員企業對價格表進行了修編,編著出版了《中國修船價格指引(2016版)》(簡稱紅本)。新的價格表旨在完善大型船規格;填補新船型空白;反映安全環保投入;形成勞動力、材料等隨行就市的機制。
紅本既是行業標準體系和團體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本行業運行的指導性文件,中國船協《船舶修理價格表(2001版)》(綠本)以及國內各部門、各行業主管門以往制訂和使用的各類行業修船價格本將同時廢止,在國際貿易、海事仲裁和司法訴訟上,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力推紅本,SPEC成員理當起帶頭,率先自律,非SPEC成員既是行風監督,也是執行紅本的主力。共同愿景是在試運行期間,集思廣益,同舟共濟,確保修船廠在2017年1月7日生效并試運行。
2016年即將過去,船型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市場情況又如何——
江龍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賀文軍:高速鋁合金船具有很大成本優勢,鋁合金公務執法船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市場潛力巨大。
從船體結構方面來說,鋁合金船船體結構較輕,這樣就可以降低燃料消耗、減少廢氣排放,實現了節能環保;提高船舶的機動性和安全性;減少吃水,擴展限制水道的營運;減少船舶在有限和人口稠密的水道下產生的波浪尾流;使船舶有更好的操縱性能、更低的營運成本、更高的航速、更易停泊、更小的主機功率。
在腐蝕性方面,鋁合金比傳統鋼結構具有更多益處。鋼的腐蝕產物不產生對金屬表面的保護物質。鋁表面會產生提高耐腐蝕性的天然保護性氧化物層,這種保護性氧化物層可以使鋁合金船舶內部不需要保護涂層,維修保養更少。
高速鋁合金雙體船具有質量更輕、維護方便、機動性更好、航速更高、回轉穩性更好且營運成本低、節能環保等優點。隨著未來船東對船艇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的要求日益嚴格,高速鋁合金雙體船在水上客運交通、公務執法、旅游休閑的船舶細分市場廣泛應用勢在必行。
廣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德林:目前市場上運營的牲畜船絕大多數為1990年之前建造,船齡均遠超過25年,有的船舶甚至已經運營長達50年之久,船舶的老舊問題突出,而且澳大利亞海事當局2006年頒布了最新的AMSA規范,針對牲畜運輸船的綠色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大量牲畜船即將面臨退役,具備更新換代的需求,市場前景廣闊。
90年之前的老舊牲畜船總長集中在70m ~ 100m之間,90年代之后新造的牲畜船總長的密集分布區間有130m ~ 140m和180m ~ 190m兩個區段,其中130m ~ 140m的牲畜船以廣東中遠船務建造的4600m2牲畜船為典型代表,目前由世界一流的牲畜船船東Vroon運營。鑒于此,考慮到差異化競爭,我們認為在新造船方面的趨勢,適合客戶長期運行的航線來綜合考慮經濟性,總長在140m ~ 190m之間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