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_陳浩
藍天逐夢珠海航展手記
文/攝影_陳浩

記得第一屆珠海航展舉辦的時候是1996年,一個似乎有些遙遠的年代,我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回憶起那一期《航空知識》的珠海航展特輯,每一頁紙都被我翻得爛熟,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其中有一張圖是一架格洛莫夫試飛院涂裝的紅白藍三色SU-27PD向下俯沖的瞬間,我被深深震撼了,也深愛上了SU-27,太美了。我的郵箱名中的flanker其實就是SU-27的北約綽號:側衛。
那一年我做了自己第一個飛機模型:一架容克87俯沖式轟炸機,從此我對飛機的熱愛便一發而不可收拾,我記住了蘇霍伊、容克,再后來我知道了麥道、米高揚、諾思羅普、格魯曼、洛克希德馬丁,我瘋狂地迷戀各種飛行器,尤其是具備戰斗能力的,我喜歡F16,也會去拿當年的殲8II和F16在紙面上一較高下,但是我發現想要了解它們我需要知道得更多,于是我去看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去看發動機原理,知道了壓氣機、渦輪壓盤、粉末合金、單晶合金、卡門渦街,知道了空氣是流體,是粘性的,在臨界狀態下會有極大的激波阻力,知道了什么樣的材料更耐高溫高壓,知道了有些特種燃料用打火機都點不著,知道了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是340m/s,知道了link16數據鏈,知道了總線控制和線傳操控,知道了放寬靜穩定和隨控布局,知道了未來戰爭中現場感知系統的重要性,在那個對外界知識如饑似渴的年齡我瘋狂吸收著我不懂的東西......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兩年一屆的珠海航展已經是第十一屆了,從當年眼巴巴看著別人家的SU-27,到今天中國也有了自己的殲20,二十年前,對于所有人來說都不敢想象今天中國天空會展翅翱翔怎樣的雄鷹,這二十年是中國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二十年,是翻天覆地的二十年,所以我們有必要來到珠海親眼看一看,也算圓自己一個夢。

1.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把JF-17飛出了相當高的水平。

2.巴基斯坦涂裝下的梟龍戰斗力陡增5個點。
開奔馳去看航展是第一步,珠海航展導致這里的酒店十分緊張,所以不得不住在離珠海比較近的中山市,開車過去1小時可達,也算方便。
剛進入展館遠遠就看到了運20,龐大的身軀占據了整個視野,這是一款足以令國人驕傲的大型運輸機。
先從梟龍開始吧,因為這架飛機是進入靜態展示區的第一架飛機,梟龍也稱FC1,巴基斯坦稱為JF17,是成飛與巴基斯坦共同研發的戰斗機,基于殲七而深度改進出來的準3代機,被稱為米格21魔改,后面的航空表演可以看到它的精彩表現。這張圖(圖1)我們可以看到換裝DSI進氣道版本的FC1已經沒有了傳統的進氣道隔板。
AG600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在服役的最大型水上飛機,也是我國一系列“大飛機”項目之一,未來將會在南海顯示出這款飛機的用途。
運20被稱為“胖妞”,與美軍的C17的作用相仿,在大涵道比的渦扇20到位之前先用小涵道的發動機頂一下,性能暫時比C17略差,發動機到位之后則基本相同,這是一款足以令國人驕傲的一款飛機。
此次珠海航展一共來了3架梟龍,一架地面展示,兩架輪番進行空中表演,這架(圖2)隸屬于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是表演用的。巴基斯坦的戰機涂裝還是非常帥氣的,看起來讓梟龍先進了不少。
盡管只是一架2代半的飛機,但是巴基斯坦的飛行員將其的性能飛得淋漓盡致,剛一離開地面就立刻垂直拔高,展示出梟龍很強的垂直機動能力,良好的發動機性能、合理的氣動設計和先進的雷達火控和電子系統讓巴基斯坦空軍對梟龍非常滿意。

3.八一飛行表演隊使用國產殲10A/S型飛機,后排中間的那架飛機就是犧牲的女飛行員余旭最后的身姿。
八一飛行表演隊使用殲10戰斗機,是我國空軍的一支優秀飛行表演隊,雖然與世界頂尖表演隊還有一點差距,但是飛行員所表現出來的高超技藝仍然令人大呼過癮。飛行表演有多危險,看這張圖(圖3)就知道了,雙機交錯的瞬間,留給飛行員犯錯的余地可不多。
地面靜態展示了一架殲十B型戰斗機,進氣道換裝了DSI,增加了空中加油探管,換成了新型的相控陣雷達,機體結構使用了更多的復合材料,垂尾也做了優化,從發動機的尾噴口來看這臺展機的發動機仍然裝配的是留里卡土星的AL31FN,而未來殲十B將會使用國產的渦扇10A發動機。殲十B取消了進氣道隔板轉用DSI進氣道,降低了結構重量。由于換裝了相控陣雷達,機頭相比殲十A型直徑略有縮小,阻力減小。殲十B看起來已經十分流暢了,細節和工藝都有很大的進步,是一款優秀的第三代戰斗機。
直10及其地面武器的展示,直10通常會被稱為武直十,其實我國并沒有武直這樣的型號,直10才是其正確的稱呼,不過它確實是一架武裝直升機便是了。空軍版的直10和陸軍版的直10涂裝不同,期待未來搭載在“小平頂”上的海軍版直10。直10的武器掛載不少,不過現在仍然是受制于發動機的困擾,作為一款武裝直升機,直10的裝甲偏薄,因此戰場生存能力就受到影響,掛載能力也受影響,希望未來換裝渦軸16發動機后可以改善這一狀況。直10的尾槳采用120°交叉尾槳,此舉是為了消除諧振以減少尾槳的噪聲,提升戰場生存能力。

4.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使用的是SU-27戰斗機,造型美觀,工藝粗糙。

5.勇士飛行表演隊的拿手絕活之一便是水平鏡像飛行。

6.紅箭飛行表演隊的四機對頭表演極為精彩。

7.中國的無人機發展極為迅速,最關鍵的是配套武器種類極為豐富,而且體系完善,中國的無人機發展正在趕超世界前列。
我的最愛SU-27(圖4),勇士的涂裝也夠漂亮,但是細看之下必須得說,SU-27還是比較粗糙的,雖然擁有優美的體型,但是俄羅斯人的工藝仍然是粗獷風格,尾部的太陽徽章是勇士飛行表演隊的符號之一。光電感應器位于駕駛艙正中間,蘇霍伊曾經幾次調整這個光電雷達的位置,它的作用是在保持雷達靜默的狀態下,仍然具備有限程度的對外搜索能力,而且是被動搜索,沒有輻射源的,以降低被發現的概率。
就在我賞析我的最愛SU-27的時候,天空一陣轟鳴,兩架空軍飛行員駕駛的殲20(圖8)飛來。殲20的此次亮相就是在告訴全世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正式裝備第四代隱身戰斗機的國家。說實話,當時我渾身的汗毛孔都立起來了。是激動,還是興奮,已經分不清了,殲20僅僅停留了80秒鐘,做了幾個簡單的戰術機動,就讓當天到場的所有人都陶醉了。隱身戰斗機的強大魅力,無人能敵。當天陰天再加上逆光,再加上殲20的低可視度涂裝,讓所有人都覺得不過癮,意猶未盡。
俄羅斯的另外一只飛行表演隊—雨燕使用的是米格29戰斗機,米格29的氣勢比SU-27還是差遠了的,當初我國引進了SU-27而不是米格29是正確的選擇。米格29的特點之一,噴黑煙,由于米格29所搭載的RD93/33發動機采用比較落后的離心式油液分離,所以會出現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于是在急加速的時候就會噴黑煙,當然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必須得說,俄羅斯人的駕駛技術還是技高一籌,編隊整齊劃一,哪怕只是兩支不同的飛行表演隊,平時很少合練,仍然做到很密集的編隊。勇士的編隊密集度相當高,密集程度是衡量一個飛行表演隊的編隊水準的一個重要指標。SU-27是一種大型戰斗機,四架飛機密集編隊從我們眼前帶著尖嘯略過的時候只有震撼二字。勇士的拿手絕活,水平鏡像(圖5),上下兩架飛機直接就好像有一面看不到的鏡子一樣,非常考驗飛行員的水平和飛機的性能。

8.本次珠海航展最大的亮點便是首次公開亮相的國產第四代戰斗機:殲-20,氣場之強大無人能及。

9.八勇士的單機表演也同樣精彩,圖為SU-27一邊拋射干擾曳光彈一邊做落葉飄的過失速機動,兼具視覺效果與實戰價值。

10.來自英國的紅箭飛行表演隊的拿手動作:9機向下開花。

11. 現場使用的執勤車輛裝配了免充氣輪胎,不怕扎。

12. 國產太行發動機終于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心臟病”問題,中國也成為世界少數能獨立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國家。

13. 正是這輛帥氣的奔馳GLE Coupe 帶我去看的航展。

14. 走,開奔馳看航展!10 168 JAN
集體拋射曳光彈,視覺效果華麗,實戰中,這是為了擺脫掉敵機的紅外尋的導彈,通過制造熱源來吸引導彈到別的地去,從而脫身。翻滾中拋射曳光彈進一步提高被導彈鎖定后,戰斗機的擺脫能力。
最令我們嘆為觀止的是,這架SU-27一邊拋射曳光彈,一邊在做落葉飄機動(圖9),視覺效果極佳,而且又頗具實戰價值,俄羅斯人的飛行表演往往都是貼近實戰的。注意米格29飛機背部的蓋板,因為雨燕的機腹進氣道可以控制關閉,僅僅依靠機身背部的進氣格柵就能夠滿足發動機的進氣需求所以進氣格柵是一個關鍵部件,在地面維護時,這里也需要蓋上。
在勇士和雨燕休息的時候,來自英國的紅箭飛行表演隊開始了他們的表演,紅箭的飛行表演更像藝術,動作精準,拉煙漂亮,霍克T1教練機十分適合做航空表演,四機對飛(圖6)簡直是精彩刺激X2,紅箭的9機向下開花(圖10)是他們的招牌動作。
除了室外的飛機展示和飛行表演,室內展館也有部分飛機和模型展示,這架殲31此次就是模型出展,也許下一屆珠海航展就要換成真機了吧。
發動機館內的渦扇10A發動機(圖12),渦扇10A發動機的尾噴口內,可以清晰看到加力燃燒室的火焰穩定器駐渦結構,有一個術語叫卡門渦街。中國航發單獨出來成立了一家公司,這也是一個正確的思路,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從此開始邁開自己的腳步走路,圖中的空心葉片是發動機中最難的部件之一,需要耐高溫,高壓,要輕,要精準。空心葉片往往采用定向合金和單晶合金制造,難度大,工藝復雜,能夠制造優秀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在這一點上,作為中國人極為驕傲。
出于汽車編輯的本能,這輛執勤的電動車(圖11)勾起了我的興趣,注意看,車輪的輪胎是空心輪胎,雖然不是什么最新的高科技,但是應用在量產車型上還是很少見的。不怕扎,扎不怕,從此再也不會爆胎了。
這次開的GLE coupe只能在機場外面拍兩張了,由于交通管制,周邊都不能停車。感謝這輛車帶我去看航展,從這個角度來看GLE COUPE還是很帥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