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耀
自美國退出TPP后,其余11個TPP成員國計劃于3月在智利召開會議,同時邀請中國、韓國參加,共商下一步應對。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也公開對中國加入TPP表示歡迎。
面對這一新情況和特朗普“新政”帶來的巨大挑戰,我們應重視亞太國家對中國引領作用的期待,積極評估加入TPP的可行性。
首先,如果積極作為,加入TPP可能為中國經濟帶來新一輪紅利。中國貨物貿易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很多以貨物貿易為主的制造業已轉移到其他國家,對外投資和服務貿易的作用日趨重要。目前,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超過來華投資,預計202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60%。我們需要將發展服務貿易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TPP成員國遍布環太平洋沿岸的北美、南美、東亞、東南亞和大洋洲,同時包括制造業導向的國家和資源型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TPP協定除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產地規則等傳統內容外,還包括知識產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企改革、政府采購、金融、發展、能力建設、監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敗等條款,是WTO和其他FTA條款難以突破的升級版。
加入TPP可推動我國通信、軟件、銀行、保險、咨詢、旅游、航空、貨運等產業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保護我國技術產品的知識產權,進一步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其次,TPP協議框架已達成,在這方面較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有一定優勢。TPP協議經12國五年多一對一的談判正式簽署,經過艱辛努力完成的幾千頁法文和達成一致的條款已相對成熟。TPP生效的條件之一是得到占成員國85%以上GDP的至少6個國家批準,占整體GDP約60%的美國若退出,TPP將無法生效。中國若加入其中,可在現有條款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改造TPP,促成TPP生效,激活TPP帶來新一輪的全球化紅利。
反觀RCEP由東盟十國于2011年發起,仍在談判過程中。東盟作為主導力量,其內部還面臨許多現實挑戰,日本、韓國、印度等國也不夠積極。同時,RCEP建立在開放水平差異較大的五個“10+1”自貿區基礎之上,主要針對的是市場準入和供應鏈融合問題,涉及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和相關標準水平較低,是較低版本的區域貿易安排。
再次,中國加入TPP有助于使其真正發揮多邊經濟治理機制的協調作用,通過經濟外交改善周邊地緣政治,推動“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中國是TPP成員國的重要經貿伙伴,共同利益廣泛。面對美國的退出,TPP其他成員國在仍對其抱有期望的同時,更加重視中國在亞太經貿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文萊等TPP成員國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沿線國家。
中國加入TPP,還有助推動TPP與RCEP所有成員國間的對話與合作,使TPP與RCEP的實質內容相銜接,進而吸引美國共同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建設,讓所有亞太地區國家都能從中受益,實現包容性發展,進而更好地應對世界經濟挑戰。▲
(作者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環球時報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