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紹林
書者長壽
◎ 徐紹林

古人道:“書者,心之跡也”。書法可以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明代書法家祝枝山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說明書法能夠抒發人的思想感情,宣泄不良情緒。
眾所周知,古代書法家幾乎都是長壽者,但由于個人的文化底蘊、生活環境、價值觀、性格不同,得出的養生感悟大相徑庭。我個人認為,書法的養生之道貴在心理療效,寫字的人能在靜與動的陰陽融合中獲得一種奇效。
當你展紙揮毫時,肢體在活動,大腦在構思,心里在盤算,意念在運作,境界在營造。這期間,隨著書者的巧妙運筆,并通過點、撇、捺、橫、豎、勾的連接,將書者體內的諸多器官都發動起來。而且,在意念的統一指揮下,按一定的章法,或大浪淘沙,或蜻蜓點水,或狂舞涂鴉,或精細運筆,使書者在一種奇妙、忘我、遨游中得以體驗書法的快感和境界,形成意念與人體器官的同步行走。
這時候,走在心里,走的是心路,走出了一條心理療效的健康之路。這或許就是人們常常講的陶冶情操吧,也是一種非中西醫能夠起到的非凡療效。陸游有詩曰: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本來只是寫字而已,反而獲得了健康的另類收獲,真是難得。
現代人總是浮躁,根源在哪里?
在心,心靜不下來。升官發財、金錢美女、房子車子,哪一樣不要操心?所以現代人很累,特別是心很累。心一累,心腎不交,水火不容,陽不歸陰,導致夜不能寐,所以現在很多人年紀輕輕的就患有神經衰弱。其實,沒事兒練練書法,把心靜下來,這些毛病可能不治自愈。練書法不見得非要把字寫得如何好,主要是為了養心。
據心理學家講,寫字對于高血壓、胃病、神經衰弱和精神煩躁等慢性病癥均有一定的心理療效。寫字系自己的興趣使然,因此樂此不疲,心情愉快,想的、做的、意念里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苦的、樂的、累的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得失均自愿,甘苦寸心知,書者有如此心境,長壽自在情理之中。
(摘自《人生三段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圖/千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