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平
美國無公廁
◎ 余平

前不久我去美國旅游,順便看望了定居在芝加哥的姨媽。姨媽正在裝修她的中餐館,忙得團團轉。姨媽手頭可用的資金不多,她只能想方設法在裝修上省錢。我建議姨媽在中餐館不要修建衛生間。姨媽說:“在美國,無論規模多小的營業場所,衛生間是必須要有的。要是不配公共衛生間,弄不好會吃官司的。”
在美國旅游期間我發現美國街頭沒有專門的公廁,這讓我一時不太習慣。導游詹姆斯說:“美國大街上所有的餐廳、超市、銀行、商場、政府機關的廁所都是公廁,而政府大樓的公廁是許多美國人最喜歡光顧的地方。”
那天中午,我看見一座不起眼的舊樓,這是某鎮政府的辦公大樓。如詹姆斯所說,美國的政府機關、辦事機構沒有圍墻、崗哨,甚至看不見安保人員,允許公眾自由進入。
我走進大樓,一位公務人員熱情地問我需要什么幫助,我尷尬地說:“我想去衛生間。”公務人員告訴我衛生間在二樓,上了樓往左轉。本以為鎮政府的大樓老舊,里面的衛生間也不怎么樣,可我一推開衛生間的木門,就吃了一驚。廁所里飄揚著爵士樂,米黃色的地磚能照出人影,淡淡的香味使人忘了這里究竟是洗手間還是餐廳。抽水馬桶洗得干干凈凈,我惴惴然坐下之后,看到面前的報刊簍里有當周的《時代周刊》,周遭廁紙、洗手液、烘干機一應俱全。
在旅游期間,有一次我去芝加哥地鐵站附近一家門面不大的快餐店買熱狗吃,可能正是用餐高峰期,顧客一直排到店門外面。我站在隊伍后面,隊伍緩緩向店內推進著,20多分鐘后,我才看見隊伍前面的公廁標示。
后來我跟導游說起這件囧事,詹姆斯說:“外國游客確實會經歷這種尷尬。雖然前來如廁的人多了,或多或少會影響商家的生意,但美國有個公廁體系:商家向路人開放廁所,當地衛生部門會對商家的公廁進行評級,如果廁所環境好,服務周到,服務的人數多,所在的餐廳會在稅費等方面獲得一定的減免。”
(摘自《邢周報》 圖/王建峰)